地理赏析天地之中,豫州河南(上篇)
河南,简称“豫”,古称中原、豫州。地理位置位于介于31°23′N-36°22′N、110°21′E-116°39′E之间,南临湖北,北界河北、⼭西,东接安徽、⼭东,西接陕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天下之枢。
从⾃然地理位置看,河南省处在我国地势第⼆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上,地势呈西⾼东低。北、西、南三⾯的千⾥太⾏⼭脉、伏⽜⼭脉、桐柏⼭脉、⼤别⼭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境内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盆地、⼭地、丘陵等,其中平原和盆地所占⾯积最多。境内灵宝市的⽼鸦岔为全省最⾼峰,海拔2413.8⽶;⽽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候。⼀般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旱风沙天⽓较多,秋季晴,⽇照充⾜。降⽔主要集中于夏季,常有暴⾬,⾬量充沛。年平均降⽔量约为500-900毫⽶,南部及西部⼭地较多,⼤别⼭区可达1100毫⽶以上。全省⽓温⼤体东⾼西低,南⾼北低,⼭地与平原间差异⽐较明显。⽓温年较差、⽇较差均较⼤。全年⽆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系,受地形影响,⼤部分河流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区,⽔系普遍向南流。境内拥有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黄河横贯中部,境内⼲流711公⾥,流域⾯积3.
62万平⽅公⾥。中南部的淮河,⽀流众多,⽔量丰沛,⼲流长340公⾥,流域⾯积8.83万平⽅公⾥,约占全省⾯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河注⼊汉⽔。全省⽔⼒资源蕴藏丰富,可供开发量相对较⼤。
“⼀⽅⽔⼟养育⼀⽅⼈” 、“靠⼭吃⼭,靠⽔吃⽔”,⼏⼤⽔系流经于此,孕育了豫州⼤地。中原⽂化发祥地,去寻⽂明之源。
“嵩⾼惟岳,峻极于天”
——中岳嵩⼭
嵩⼭位于河南省西部,介于112°56′E~113°11′E,34°23′N~34°35′N。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系。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最⾼处为1512⽶,主峰峻极峰1492⽶。嵩⼭岩⽯发育完整,“五世同堂”均有出露(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代、中⽣代、新⽣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该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的岩系——“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是世界上稀有的⾃然地质宝库。这⾥古⽣物化⽯也⼗分丰富,既有海象⽣物化⽯,也有陆象⽣物化⽯,还有古脊椎动物化⽯。嵩⼭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等矿产资源。(麦饭⽯是⼀种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属⽕⼭岩类,其主要矿物质是⽕⼭岩,学名:⽯英⼆长岩。)
嵩⼭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包括向斜和背斜。总体成近东西⾛向的⼀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组成。断裂以北西南东为主,把嵩⼭⼀分为三。
嵩⼭是佛教、道教及儒学⽂化三教的策源地,它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的作⽤,是三教合⼀体现最为完美的地⽅。
嵩⼭是佛教名⼭,佛教⽂化丰富⽽灿烂。嵩⼭的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据《说嵩》记载,⽩马寺原为招待四夷宾客之所,可以说法王寺是我国佛寺创建之始。嵩⼭的佛教寺院不仅传承和发展了佛教,在建筑艺术、碑刻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留下了众多的⽂化精品,积淀了深厚的佛教⽂化内涵。这⾥有历经⼀千四百多年,仍巍然屹⽴,塔形未有变动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还有我国现存最古的⼋⾓形砖塔会善寺唐代净藏禅师塔;这些古塔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室库。
碑刻、书法、绘画艺术珍品,更值得观赏⼀番:雕⼯艺术精美,书法峻拔有⼒,碑⾸雕有盘龙、佛像,其雕⼯之精,线条之美,布局结构之匀称,为古代⽯刻所罕见。
中岳庙,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同时,它也是中原道教中⼼,道教北天师道的祖庭和发祥地,如今传承全真道统,在道教⽂化传承发展中影响重⼤、地位突出。
嵩阳书院、崇福宫是宋明理学创始⼈程颐、程颢等著名儒学⼤家活动过的地⽅。是宋明理学教育中⼼之⼀,在中国⽂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到嵩阳书院⼀游,就可以对儒家⽂化尤其是宋明理学,有⽐较深切的认识。
龙门⽯窟
龙门⽯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处,是与⼤同云岗⽯窟、敦煌千佛洞⽯窟齐名的我国三⼤⽯窟之⼀,为国家5A景区。龙门⽯窟开凿于北魏孝⽂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龙门⽯窟之所有建在龙门,从地理⽅⾯看主要是龙门西⼭的地质条件优越。从地质构造上看,龙门峡⾕基本上属于寒武纪中世⽯灰岩、下寒武世紫⾊夹灰绿⾊页岩等,⽯质细腻坚硬,可以雕刻出更加精致的、符合中国⼈审美特征的佛教造像。并且,龙门西⼭有⼀些天然的⽯灰岩溶洞,如北魏时期的古阳洞等均是在⾃然⽯洞的基础上雕琢⽽成的,与中国"顺其⾃然"的理念不谋⽽合。
唐代诗⼈⽩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之胜,龙门⾸焉”。龙门有东、西两座青⼭对峙,伊⽔缓缓北流。龙门⽯窟就雕刻在洛阳伊河两岸的⼭崖上,西⼭崖壁上主要为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中型洞窟⽽东⼭全是唐代的窟龛。
奉先寺是龙门⽯窟规模最⼤、艺术最为精湛的⼀组摩崖型雕,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形丰肥、两⽿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主佛为卢舍那⼤佛,为释迦牟尼的报⾝佛。整尊佛像,宛若⼀位睿智⽽慈祥的中年妇⼥,令⼈敬⽽不惧。饱经沧桑、⽼成持重的⼤弟⼦迦叶,温顺聪慧的⼩弟⼦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的⼒⼠与主佛卢舍那⼀起构成了⼀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体形象。每⼀座佛像雕刻,都是中国时刻艺术的典范之作,是唐朝这⼀伟⼤时代的象征。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万五千尊⼩佛⽽得名。每尊只有四厘⽶⾼。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狮⼦,后室造⼀佛⼆弟⼦⼆菩萨⼆天王,是龙门⽯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整个洞窟⾦碧辉煌,向⼈们展现了西⽅极乐世界的理想国⼟,烘托出⼀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氛。
龙门⽯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量的实物形象和⽂字资料从不同侧⾯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贡献。龙门⽯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是佛教⽂化的艺术表现,是⼀座⼤型⽯刻艺术博物馆,是对悠久历史艺术形式的⼀种完美展现。
河南美⾷
1.洛阳牡丹饼:豫菜
洛阳牡丹花是⼗分有名的花,其⽤牡丹花做的糕点⾃然也是⼗分美味的⼩吃,具有促进⼈体代谢,降低胆固醇及防⽌细胞⽼化功能。同时,改变了传统糕点的⼲、酥、脆、硬的特点,成功研制出了以⾖类为主料酥松绵软、雍容富贵具有特⾊的健康美味⾷品。
2.开封⼩笼灌汤包:
2.开封⼩笼灌汤包:
是河南省开封市⼀道著名地⽅风味⼩吃。已有百年历史,创始⼈是黄继善。⼩笼灌汤包⽪薄馅⼤,灌汤流油。
3.洛阳⽔席:
洛阳⽔席,是河南洛阳⼀带特⾊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所谓"⽔席"有两个含义:⼀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是热菜吃完⼀道,撤下后,再上⼀道,就像流⽔⼀样延绵不绝,不断地更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