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征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村征兵调研)
保卫祖国、献身国防,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应尽义务,搞好征兵工作是稳定军队、加强国防、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我们***市历年来是军队兵源的主要地之一,我们**镇也一直坚持认真做好每年的冬季征兵工作,近几年通过各方努力都能100%完成新兵征集任务。但是新时期以来,随着各种形势的变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征兵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作为一名乡镇人武部长,面对征兵难的严峻形势,心中也很焦虑,8月份根据市人武部有关通知要求,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对新时期的乡镇征兵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现结合我镇前期兵役登记及近年来征兵情况就调研情况作个总结:
一、我镇征兵及兵源的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市东南部,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我镇的总体经济水平和人口数量均处于**市中等偏上。全镇现有总人口约43000人,分布在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通过逐个排查,全镇2008年年满18周岁男性青年602人,其中城镇41人,农村561人。符合兵役登记条件进行登记的有593人。我们对其中的组成结构作了个具体分类和比较。在这部分符合条件的对象中,高中在读的201人,
应届毕业15人;中等职业在读的22人,往届毕业1人,应届毕业4人;初中在读的320人;高等院校在读17人;高职高专在读13人。应届毕业生合计19人,占登记人数的3.2%。缓服和免服293人,应服301人,预征对象269人,其中高中以上23人,应届毕业生9人,初中246人。仅仅从简单数据上我们不难发现就存在实际可征兵源不足的问题,如果再加上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具体影响,其按照现在的预征比例其难度比我们相信的要大。我镇的基本情况在全市而言,应该具体一定的普遍代表性。在往年的征兵工作期间,镇、村干部们不得不“南征北战”、四处搜罗本辖区内的应征青年,为了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征兵任务,甚至采取了过去在征收税费、计划生育工作中惯用的摊派、手段;征兵工作在农村基层又一次演变成行政推动行为。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本镇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征兵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村青年大多在发达地区打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农村,服役军人家属的优待待遇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经济待遇并不高;同时,我国的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制度正在改革,农村义务兵几乎没有在城镇安置就业的可能,参军对农村青年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在我调研的各个村庄中逃避兵役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他们的很多想法也不无道理,参军积极性低,既有主观理由也有客观原因。我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役军人家属的优待待遇相对较低。一是政治待遇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彻底代替计划经济,原有的社会分配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兵光荣”的政治含金量下降很多,该减的没有了,该增的加不上,远期效应又看不到。尤其是农村义务兵几乎没有在城镇安置就业的可能性,因此参军对农村青年失去了吸引力是可以预料的。二是经济待遇方面。政治鼓舞人心,利益决定人心。我市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平均为2788元/年,而我镇上年人均纯收入达5454元,普通就业青年则可达2万元/年,要是跟亲戚朋友做生意的收入还要高,同时还可以积累很好的市场经济经验。因此这样明显的经济利益差异,选择逃避兵役是当然之举。
2、家庭结构的负面影响。在我所调查的合适青年中,适龄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大部分青年生活在一个相对温室化的环境,普遍的弱点是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薄弱,动手能力差,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习惯了无拘无束。他们的价值观和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更多的是考虑短期效应和市场行为,不少青年想的是如何一份好工作,如何当老板,而对于奉献和尽义务想得太少。另一面作为合适青年的父母,也因为现代社会选择的多元化,担心儿子适应不了部队艰苦生活,希望把子女留在身边,好有照应。加之社会上对军人的生活知之甚少,认为部队只是操练操练,锻炼身体,生活枯燥,当两年兵还要回家,一切从头再来,何必浪费两年,因此没有积极性。这样双重的负面影响必然导致积极性下降。
3、可以免服兵役的因素增多。受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应试教育
沉重的学习负担,现代青年往往忽视了正常的体育锻炼。适龄青年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导致适龄青年存在视力较差等身体因素,往往达不到体检的标准,这一点尤其文化程度高的青年更是如此。另外,在校生比例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认为当兵不再是求出路的好办法,现代的父母都支持子女不断读书深造,为将来知识竞争做好打算。我镇高中以上青年273人,其中253人在校,占93%。在校缓征减少了很多兵源,200分左右也能上个大专。加之,和平年代学校国防教育不到位,国防观念有所淡化。这些青年按照兵役法的有关规定不愿意主动去的很多可以免于服兵役。
4、依法组织征兵难度加大。首先,兵源流动性大,分散各地,难以摸底。据这次调查,不在家的青年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既有在靠近的**、上海、浙江等地,也有在哈尔滨、黑龙江、福建、四川等偏远地区。其中有部分是举家外出的,家里亲戚少的根本无法联系。为组织通知增加了很大难度,即使符合条件,政治审查的难度非常之大。其次,逃避服兵役的途径较多。简单易行且时尚的是纹身,2007年我镇参加目测的有91人纹身,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问题难以超前防范,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又难以以此给予什么过重的处罚。这样的情况也正从特殊性向普遍性蔓延。另外,现在体检环节多漏洞多,单科淘汰只要一个环节把不好即可逃避等。如果只靠自觉是远远不够的。综上所述,仅仅依靠口号式的鼓励很难调动广大青年的奉献和尽义务的意识,当务之急是要从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的本质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逐步引导征兵工作走上良性
发展之路。
三、改进征兵政策和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一是由于大中专院校扩招,多数农村青年入学就读,使应征的农村适龄青年减少。二是由于部分农村家长在意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参军入伍“吃亏”,当兵不如打工,导致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适龄青年一走出校园就外出打工挣钱,当兵已不再是青年考虑前途和事业的首选。三是由于农村退伍军人待遇偏低,也导致了农民众支持子女参军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异地征兵的新举措。就**而言,160万人口,常年有几十万人在外务工,针对这一实际,建议在苏南、上海等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就地征兵入伍的办法,由务工地乡镇(街道)组织,用工企业配合,采取就地体检、就地登记、异地调档、与户口所在地联合政审等办法,提高异地务工青年的应征入伍率。
2、适当调整预征时间和方式。现在各类学生一般在7月份毕业,而征兵却安排在11月份,中间有4个月的时间差,加之现在就业压力大,导致未升学、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外出打工经商,既增加了征兵工作难度,又造成合格兵源流失。建议将预征时间调整为8月左右,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能及时接受祖国挑选。由市人武部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各类院校成立人武部具体承办征兵工作,乡镇配合搞好政审,凡18周岁以上入学青年必须凭兵役登记卡报到。
公民兵役义务的要求3、放宽优秀青年的征集标准。一是放宽不影响青年内在体魄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