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教育思想的基本论述与思考
作者:胡碧洋,朱珠
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
    胡碧洋,朱珠
zhuzhu      内容摘要: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引导,揭示了人与万物联系的客观规律、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同一性,提出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尊重生命差异等教育思想,张扬着人与万物与自己相和谐的生命精神。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 ,创造着真正身心统一的教育。
      关键词:道 教育思想 自然人本主义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闪烁的时代,构建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在这其中,老子集古圣先贤之智慧,著《道德经》,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潜隐的道家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一直不同于作为举世“显学”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不断地通过存在本体践行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突出的巨大的独一无二的贡献的时候,与之多有
差异的道家思想,千百年来在默默地补充着它,与儒家思想一起,滋养和塑造着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化结构和理想品格。道家思想建立了自己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中国的哲学、美学、宗教学等义理之学均从中有所吸收借鉴,与此同时,道家思想里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也值得我们挖掘和学习。
      一.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道”
      《道德经》中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五千字文中通篇可见“道”的身影,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是宇宙万有之本源,万物存在的根本凭借和最终依据,天地万物从“道”那里获取自己的形态和性能,其行为也以“道”的法则为准则。“道”“玄之又玄”,“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它“不可道”,不可“观”,不可“识”,更不可“分”,只可用一种或然性的方式去感受,去领会,去体悟,去喻说,但凡是有形有象的万物又都因道的先验存在而存在。任何割裂主客、理境、有无和形而上下的知性探求,都会堵塞天道流行的境域,消解“道”之绝大的普遍性的根源意义和它无处不在的生机活力,最后不得不陷入一种缘木求鱼的困境或与影竞走的空疏境地。[1]回归生命本质,向自然之本真状态回归,向“婴儿”状态回归才是求索于道的正确途径,这充分展现出道家思想中自然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