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全文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浅数尺,足肤腋下而无人知晓。至比涅,四支僵劲无法颤抖,媵人抱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长而实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甲壳类,无鲜肥滋味之乐享。同大义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并无慕艳意。以中蕨科肿足乐者,无人知晓口体之遣不若人也。砌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家学太学,县官日存有廪稍之可供,父母岁存有裘葛之遗,并无冻馁之患上矣;挤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并无奔波之劳矣;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反问而不宣告,谋而严禁者也;凡所宜存有之书,皆集在此,不必若余之手录,骗人诸人而后见到也。其业存有不妙,德存有未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
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著书箱,趿拉着鞋子,奔跑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挨饿碎裂都不晓得。至学舍后,四肢笨拙无法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寒冷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喝两顿饭,没新鲜蒸过的美味享用。同学比涅的求学者都穿著锦绣衣服,戴着存有红帽带、饰演存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路,左边配戴着刀,右边配有香囊,光彩独特,如同神人;我却穿著旧有棉袍、溃衣服处在他们之间,不无艳羡的意思。因为心中存有不足以并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真的吃穿的享用不如人家。我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zhuzhu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自学,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送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冻饿的担忧了;趴在大厦之下背诵经书,没奔波的辛劳了;存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查问而不说,求教而无所斩获的了;凡是所必须具有的书籍,都分散在这里,不必再像是我这样用手抄写,从别人处买来然后就可以看见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通晓,品德有所未培养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落,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道就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解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并致:获得。
    余:我。嗜(shì是)学:爱好读书。
    冒用:筹钱。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跑:走,这里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至了。加冠:古代男子至二十岁时,举办加冠(披长戴帽)仪式,则表示难成年。
    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硕(shuò朔)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等:交游。
    尝:曾。趋:奔赴。
    乡之先超过:当地在道德学问上存有声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徐溍等古文家。执经Wille:随身携带经书回去求教。
    稍降辞: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放温和些。辞,言辞和脸。
    援疑质理:明确提出疑难,查问道理。
    叱(chì赤)(咄duō夺):训斥,呵责。
    俟(sì四):等候。忻(xīn崭新):同“欣”。
    卒:终于。
    箧(qiè窃):箱子。曳(yè夜)屣(xǐ晴):拖着鞋子。
    穷冬:隆冬。
    皲(jūn军)深裂:皮肤因炎热潮湿而脱落。
    僵劲:僵硬。
    媵人:嫁妆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抱持汤沃灌:所指拎热水喝或拎热水液体石蜡。汤:热水。沃灌:施肥洗脸。
    衾(qīn钦):被子。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日再食:每日两餐。
    被(pī披新)绮绣:穿著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新”。朱珠,存有花纹的丝织品。
    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帽)旧: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绣:这里意为“追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成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为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凛)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球):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十一位):追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落。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下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至京城顺天(南京)见到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夜):拜见。
    撰(zhuàn挣):同“撰”,写下。短书:长信。贽(zhì至):古时初次谒见时赠与的礼物。
    夷:平易。
    “曰余”二句:指出我就是在寄语同乡人努力学习,这就是说道至了我的本意。
    诋: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归见:回家探视。
    赏析
    作者在这篇寄语里,描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Sauve自学的经历,寄语青年人珍视较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内容地叙述了自己借书谋师之容易,饥寒奔波之痛,并与太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予以对照,有力地表明学业若想有所成就,主要是主观努力,无此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好坏。作者的这种重新认识在今天仍存有先进经验意义。但他所说的自学目的与内容,则不明智。文章层次分明,刻画精细,情意悔过,词畅理超过。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在《送来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长后生,并不忌讳自己早年家贫、念书历尽千辛万苦的追忆。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诚恳而具体内容地述说了自己从幼年至成年的艰辛念书历程,用来寄语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苦,令人感叹;勤奋、刻苦的精神、虚心
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存有念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照,从另一个侧面特别强调,不仅必须矢志不移、不惧生活的艰难困苦,更必须崇尚精神的扩充;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念书条件之得天独厚与自己当初念书之艰辛,从衣、甲壳类、居住、研习等方面展开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与否存有成,关键在于自身与否专心致志。
    历史评价
    刘基曾评价宋濂的,送来东的前五个自然段,从相同侧面,用多种定义手法,充份描述和阐述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以及应当秉承的精神、态度。最后一个自然段,才详细说道及题意:因为马生朝见,又因为马生年长仁义学,所以著文寄语马生。
    这种别具一格的文章结构布局,可以说是先“宾”后“主”。“宾”,着力叙事说理、笔墨酣畅,因而水到渠成,可以自然过渡到“主”——惜墨如金地点明题意。
    全文分三大部分,行文紧凑型严格,前两部分从对照中阐释主旨,后一部分球盖赠序文体,表明文学创作意图。文章有情有理,不一厢情愿,令人容易接受。第一部分就是作者描述自己的念书时期,如何不辞劳苦,不避艰险,数等客观条件,虚心念书的学生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作“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赏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表示他为“太史公”。他自幼家境贫寒,但聪颖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徐溍等。他一生勤奋自学,“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回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修撰,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言不闫婧宇,修行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阳马生序》可谓其散文中的佳作,体现了其长者之风、大家之范,其中之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