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
一、整体连读,初步感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四篇文言文,《咏雪》《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这两则故事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文士编撰的《世说新语》,这部作品诞生于古典文言小说的雏形期,是“志人小说”中的代表作。考考大家,这里的 “志”什么意思?
生1:立志。
师: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2:志向。
师:我们学过的《咏雪》里面是不是写人?所以这个“志”可以理解为“写”“记录”的意思,你可以批注在你的单子上。再看后两篇文章都出自《聊斋志异》,它是古典文言小说发展到清代鼎盛时期的作品,郭沫若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两部小说一前一后,代表了我们古典短篇文言小说的两座高峰。以前大家学文言小说是一篇一篇地学,现在四篇要一起,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纷纷): 先朗诵、还要联系起来比较。
师:是的,四篇放在一起我们要来联读、比较。比起你们现在读的小说,它们从篇幅上最直观的特点是什么?
生(纷纷):都是文言文,而且语言简洁,篇幅短小。
屏显:
纵观六朝以来至明清的文言短篇小说的语言,凡其成功之作,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简练、准确、生动……
——陈丙煕《论古代文言小说的语言特》
师:难怪陈炳熙先生提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简练”,“简练”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代表着简约而不简单,简中藏丰。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感到了古典短篇文言小说在“一字显形象方面”的丰厚,也感受到了“一语留主旨之余韵”方面的韵味。那今天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新的角度了,叫做什么?大家一起读一读。
屏显:
初探古典文言短篇小说开端的设置——一句见情节之精妙
生(齐):“一句见情节之精妙”。
(评点:这节课,从组的情况来看,并非高大和宏阔,更不是“海量阅读”,教者只选取了四则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说,但我要说,这个选择是极具匠心的。组文篇幅短小,易于当堂阅读,缩小阅读周期;阅读量适度控制,为思考和分享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四则短文,跨越千年,各具情态而又共性鲜明,学习主题的指向集中而明确“一句见情节之精妙”……可谓小而精,小而丰,这正是小文教学组的基本原则。)
师:(板书课题)那如果我要你从这一句抓两个关键词,抓哪两个?大家说。
生:情节,精妙。
师: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节。
屏显:
辄怎么读情节: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包括人格化的动物或其他事物)的生活和矛盾斗争的演变过程。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聚焦开端,异中求同
屏显: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明彭将军宏,征寇入蜀。至深山中,有大禅院,云已百年无僧。询之土人,则曰:“寺中有妖,入者辄死。”
(生齐读)
师: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狼》这一课当中,它的开端不只勾画到“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有没有同学帮我解释一下?
生:因为没有两狼的追踪,这个故事就不会开始。
师:所以人被狼跟踪,这才是故事的开端。很好。请坐。刚刚同学已经读了《狼》这篇小说的开端,你从开端中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生:有一个人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买完了,两只狼紧紧地跟着他。
师:你说得很具体了,跟着他,他是谁?
生:屠户。
师:还有两只狼。这都叫情节中的什么?故事中的什么?
生:人物,主人公。
师:很好,他知道了人物。你看开端,除了人物,还往往交代了什么?
生:事件的开头,起因。
师:很好。还有没有了解到的信息?你来说说。
生:还交代了时间。还有《咏雪》中说的“内集”,《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中的“一室”,然后《大蝎》里面说的是“深山”,这都是表明了地点。
师:我们做一个小结:开端虽然短,但它交代的要素很完整。时间、人物、地点、故事的背景、起因等等。(板书:一句交代要素)那我就说这个开端很精妙,你们服不服气?(有的学生摇头)
师(笑):有些同学说不服气。老师,平时我写作文,比如:我今天来到了教室准备上公开课,我带好了纸和笔,遇到了朱老师。这样的开头,我们未必觉得其精妙。我们还要继续往后面看一看。怎么看呢?
屏显:
“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叶圣陶
这四篇文言小说的开端看似都是比较平静的叙述,但能带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关键字词最能给你这种感觉?
叶圣陶先生已经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是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四句开端,它们看起来都是很平静地叙述,调动一下你们的生活体验,这些开端能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你最想读下去的是哪一个?
生:我最想读最后一个《大蝎》的故事。
师:为什么?
生:这里说寺庙里面有妖呢,这个妖到底是什么,让我很想知道。
师:一种想要探寻的感觉。哪个字,最能给你这种感觉?
生:有妖。
师(笑):“妖”字平添了这座古寺的恐怖感。还有哪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想读《狼》,因为开端写两只狼追着走了很远,我想知道屠户后面到底怎样了。
师:它给你什么感觉?
生:神秘。
师(笑):这个同学很勇敢啊,在这种情境下,假如你就是那个屠户,你被两只狼追,你仅仅就觉得神秘吗?
生(笑):我还会害怕。
师:那哪个字最能给你这种感觉?
生;缀,这里是“紧紧地跟着”的意思。
师:好。试一试,想象你就是屠户,把这种害怕的感觉大家读出来。
(生朗读)。
师:我觉得你还比较淡定,还没有完全走进去,有没有同学已经走进去,来试一试?
生(绘声绘地朗读)(众生鼓掌)
师(鼓掌):我都有点起鸡皮疙瘩啦。很好,这就叫用声音传达情感。
生:我对第二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的开头很感兴趣。因为那个“忽”字,忽然发了火,让我想知道后面到底怎样了。
师:那“忽发火”给你什么感觉 ?
生:突然起了大火了。
师:假如你在里面,会有什么感觉?
生:害怕、惊慌。
师:惊慌,很好。那你试一下,用惊慌的感觉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他一下子把哪个字强调了?
生(纷纷):“忽”,用了重音来读。
师:朱老师还要教你一招,好不好。大家听我来读。(教师朗读,前面半句平缓,后面半句急促)有没有同学评价一下我的朗读?好,你来说。
生:老师刚刚的朗读,着重地突出了火的急和快。
生:老师朗读到这里时一下子把节奏读得很快,感觉火来得很快、很猛。
师:很好,节奏的迅速。批注一下,很好,这就是用声音来传达节奏。不过好像大家普遍对《咏雪》的开端句没什么感觉啊?有人有体会吗?来,你说说。
生:从第一句的“寒雪日”“讲论文义”我就很想知道谢太傅到底在讲论什么呢?
师:好奇。但你读到这句话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到了……(沉默思考)很温馨。
师:温馨,哪个字给你这种感觉?
生:“内集”,就是说这家人在搞家庭聚会。
师:刚刚我们读到了“忽”字有节奏的急促,那这种温馨感,应该读得怎样?
生:缓慢。
师: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众生跟着读)
师:我也有点感觉了,感觉朱老师也是太傅,与小辈们在讲论文义,有了幸福和温馨的感受。很好,短短的开端句中,就营造了温馨的感觉。
师:不过,我想让大家挑战一下作者,我们挑一句。就挑《狼》开端的这一句,我现在想请你用白话文表述一下,把你们刚刚说到的紧张的、惊恐的感觉表述出来,有没有同学现场给我们来一段。可以先和同桌演练一下。
(生同桌之间交流)
生: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遇到了两只狼,就跟着走了很远。
师(笑):我听了你的故事,但是我不害怕,因为你在直译,原文的味道没有表达出来。我刚才说,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其实可以适当地加一点内容。旁边有位同学要帮你,好吧,让他帮一下你。
生:一个屠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走在阴森森的野外里,他担子了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白花花的骨头。途中遇到两只狼,它们呲着獠牙,紧紧地跟着他走了很远。
(众生鼓掌)
师(笑):他哪些细节表达得很好?
生(纷纷):阴森森的郊外,白花花的骨头,然后狼还对着他呲牙。
师: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感觉他描述中的两狼是迎面而来,你看文中的屠户遇到的两只狼是不是迎面而来的呢?文中的哪一处表述跟我们描述出来的句子有点矛盾?
生:“缀行甚远”,“缀”,说明狼是从后面跟过来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