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养成怎样的良好读书习惯
小学生到底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它所涵盖的内容很多。由于水平所限,这里简单地说以下这么几点:
(一)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阅读的核心是思维,与跑步是对我们身体的锻炼一样,读书实际上是对我们大脑思维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锻炼。要想使小学生的读书能真正收到实效,教师在指导其读书的过程中就应该时刻不忘引导学生自由展开自己的思维的翅膀。只有如此,学生的读书行为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哲孔子就在其语录性著作《论语》中说过这样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里,老夫子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将阅读和思考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阅读真正收到效果。因此,教师要切实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思结合的习惯,指导他们在读书时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
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得不对。还有,低年级的一名小同学在阅读《春天来了》时,老师提问:“春天来了,冰雪变成什么呀?”他回答说:“变成了春天。”他没有说冰雪融化成水,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两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小学生的读书行为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二)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的好习惯。遗忘是读书活动中的最大的敌人,有记忆就有遗忘,它是客观存在的,谁也避免不了。这是由于我们人类身上的动物性特征所决定的。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小学生有效地战胜遗忘这个敌人呢?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所读之书是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时,教师可要求并指导学生在书上的重点、难点或精彩的地方画线或做各种记号。记号有许多种,比如在需要着重强调的字或句子下面加上着重号,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打上一些问号……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时还可以要求学生随手捕捉读书时思想上迸发的灵感火花,在文章的空白处及时写上一两句自
己的观点或体会。如果读的书是学生从别人那儿借来的,教师便要告诉学生:出于文明礼貌,我们便不可以随意地在书上涂涂画画,可这时如果有一些想法、感受要写下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教学生采用往书中插书签或是纸条的方法,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不要小看边读书边做记号这种读书习惯,拥有这个好习惯,对于小学生今后学好各门功课都将会大有帮助的。
(三)随时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谁也不能保证在学习的道路上不遇到“拦路虎”——一些自己尚不明白的生字、生词。处在文化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更是如此。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绕着走吗?当然不行。教师要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你这次见到它绕着走了,保不齐下一次它又会在什么地方跳出来拦住你的路,妨碍你的学习。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我们的能力去消灭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遇到生字、词,我们可以请教自己身边的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词典。要知道,它可是我们读书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只要你遇到不解的生字、生词,尽可以去请教它,它不但不会收取你的“束脩”,还能做到百翻不厌,总会给你一个准确而清晰的答案。如此好的老师,不去请教不是可惜了吗?
(四)勤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中华民族的伟人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
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它是古今中外许多学有成就者的共同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小学生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看书时专注力总是不够。而且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儿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了。这样看书犹如蜻蜓点水,自然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谈不上有什么实际效果。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的读书收到实效呢?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一定的要求。告诉他们学会顺手记点什么,一开始要求可以低一点,重在保护兴趣,培养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教师便可以逐步对学生提高要求,在学生做笔记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对于文章中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把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
事实证明,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储存有关资料,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坚持写读书笔记,肯定会使小学生的读写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从而使学生们获得成倍的丰收。
“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小学生而言,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必将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如虎添翼,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受用无穷。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激活内因,培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读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要想让学生有兴趣来读书,首先,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其学生心中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并帮助学生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例如,当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星星时,学生就会想到:“宇宙是什么?”“谁创造了天和地?”“天上星星有多少?”“月亮和星星上有人吗?”等等。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必须从有关的书籍中去寻答案,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阅读介绍有关天文、地理知识方面书籍的欲望。其次,教师要适当满足学生
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由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跟课本以及有关的教辅用书打交道,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往往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应该强迫学生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习题精选》《XX课课通》之类的书。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阅读面,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订阅或购买一些图书、报刊,在学生订阅时,教师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由于年龄及所处知识层面的因素,小学生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并鼓励学生订阅《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小学生作文报》一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等。
只有当学生们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他们养成天天主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二)强化刺激,提高热情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才能使兴趣保持得稳定而持久。
当小学生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教师最好不要当局外人,而要采取积极投入、趁热打铁、主动参与的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们的读书活动给予认真的关注,耐心的指导,积极的配合。比方说,如果有一个学生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或者一本有意义的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向同学们讲述一下文章或书中精彩的内容,或简明扼要地谈谈自己读了该文或者该本书后的感想。方便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让家长也积极投身到学生的读书行动中来。当然,最好还是将学生的读书活动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借题发挥”,收一箭双雕之效,这样做,既可以强化孩子的读书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始终能保持一定的读书热情,同时又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足够的读书兴趣,教师就要适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让学生经常能看到自己的读书成绩。要知道,读书的成绩是学生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学生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做教师的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读书的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三)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外界环境条件是激发学生读书欲望的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与家中一样,在班级构建起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不仅家庭是这样,同样,一个充满书香之气的班级也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的做法,鼓励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拿出来,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针对班级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的一些盲目倾向,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这个特殊阵地,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及时交流学生的一些读书心得,还可以展示一些佳词美句供同学们欣赏品味。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定期举行一些符合本班特点的生动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爱读书会读书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要克服在实际工作中的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急躁思想。教师必须通过平时的大量学习实践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不聚小溪,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绝不是朝发夕至、立竿见影的事,它需要老师和家长带领小学生不断克服自
己身上的惰性,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的是教师的耐心,需要的是教师的大量的无私付出。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教师要在平时的读书指导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生的身体身心还比较稚嫩,就像一棵小树苗,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不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读书指导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切忌贪大求全,一味拔高,揠苗助长,结果反而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背离了初衷,伤害小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幼小的自尊心。
辄怎么读
(三)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深深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要的职责,要学会认真扮演好自己所担任的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时时处处、方方面面为学生作出优秀的表率。当然,这需要教师作出一定程度的牺牲。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事实早已经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试想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能做到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看好每一本书,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凭什么振振有辞地要求学生去认真地读好他们手头上的每一本书呢?
(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书籍进行认真的选择。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涉世不深,缺乏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鉴别能力,读书时如果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往往是不加选择,见了书就读。要知道,书也有良莠之分,它们对人的影响差别很大。好书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巨大的。而坏书所具有的破坏性更是难以估量的,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加分辨地对所有的书乱读一气,学生所受的伤害会比不读书更大,因为他们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如果不小心涂上黑的颜,就不好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