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情分析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收录的14篇论文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当时面对的体为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学生,尽管相比较于专业性的学术著作,在内容和语言上相对通俗易懂和雅俗共赏,但是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既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又出现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阅读的浓厚兴趣和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我们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尤为关键,让学生明确阅读《乡土中国》要重点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这就涉及到了阅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 阅读依据
我认为,阅读《乡土中国》的依据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有关整本书的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加以调整、创新。
《课程标准》要求“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树立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也对阅读《乡土中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阅读指导。1、要有阅读的“预期“;2先”粗“后”细“,逐步推进;3抓住核心概念,出概念间的联系;4关注作者研究的思路;5反复阅读,积极思考。因为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我不再赘述。
在研究如何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前,我先阅读了《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等教学杂志上的有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专业论文,认真研究了全国其他省市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同时又吸纳了我们前期进行的《平凡世界》的阅读思路和方法,制订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辄怎么读三 阅读设计
1、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要深入阅读和思考,广泛收集与《乡土中国》有关的文献资料,影像视频等进行细致地学习与研究,形成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果我们老师没有细致深入的研究,对文章具有宏观的把握和详尽的了解,就很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所以作为老师必须作为阅读的先行者,而不是泛泛地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几章的阅读,然后简单的设置几个问题草草完事。
2、阅读整本书,还需要时间的保障。现在的高中生学业负担很重,每天的自习时间和零星时间十分有限,而这些时间学生大部分用于完成作业,很难再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和学校或年级为学生争取阅读的时间,每周有固定的阅读课,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阅读质量。我们现在已经和年级协商好,每周的周二下午三、四节课作为阅读课。
3、《乡村中国》的学术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1)兴趣激发
阅读兴趣是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学生只要具有了阅读兴趣,就能够自觉主动时间阅读,并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们可以列举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在书中寻答案,这样学生与书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会认识到阅读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了。
我们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兴趣,如:
为什么我们的古人那么重视“衣锦还乡“和”落叶归根“?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安了家,但是他们的父母还是喜欢住在农村?
为什么在国外一到节日,人们大多选择旅游度假,而我们中国选择回家探亲?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家乡、工作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国外往往却被认为是个人的隐私?
我们也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乡土中国》的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们下载了《读书·乡土中国》《特别呈现》费孝通第一集、第二集,《静读·乡土中国》(上下)《乡土中国》(中国结婚为何要门当户对)等,在学习时适当播放。
(2)任务驱动
设置阅读任务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阅读重点,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必要手段。阅读任务往往是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在阅读每一章节时,我们教师要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维度命制题目,题目既有对文章内容深度理解,又要密切联系现实,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作用。于是我们可以采取阅读打卡,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阅读指导。
如指导阅读《乡村本》这一章节,我们设置了下列问题作为阅读的任务。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开头第一段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通读文章,概括出“乡土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中费孝通先生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中费孝通先生认为我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是什么?试据此论证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
(3)分享展示
分享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成果的肯定,通过分享学生能够学习到彼此的优点,能够较快的提升自我的研究能力。因此要定期集中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对设置问题的有效、全面、深刻的分析,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学术性小论文,让学生在收获中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
四 阅读思考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文章阅读,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阅读,涉及阅读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我们教师有效的指导是整本书阅读有效开展的前提,而学生能够保持阅读兴趣,提升思维能力这是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坚持“阅读中心明确”“每课一得”“渐进重复”的原则,避免泛泛而读,避免浅尝辄止的阅读。这就要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精读、研读和重读。。
五 阅读打卡样本
《乡土中国》第一章阅读打卡
1 填空
(1)本章的标题是( 乡土本 )。
(2)在社会学里,我们把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叫做(礼俗)社会,而把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叫做(法理)社会。
(3)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
(4)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2问答题
费孝通先生在文章开头第一段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通读文章,概括出“乡土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土气 不流动 聚 熟悉
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中费孝通先生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举例论证 举例略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中费孝通先生认为我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是什么?试据此论证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政策实施的可行性。
原因见文章第9页。
城镇化政策的可行性:
(1)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要也越来越高,个人拥有的小面积土地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富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原先只能靠人力来完成的工程,现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完成,将大量人力解放出来。
(3)社会稳定,法律逐步完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往往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端。
(4)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工作不再单一,从事农业生产不再农民的
唯一选择。
3 自我阅读思考,可以从文章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语言特点进行思考分析。(不少于80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