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短篇小说结尾艺术的伦理意蕴
隐秘的角落结局作者:郭思源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3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结尾为研究对象,认为其结尾可以概括地分为不了了之型、突如其来型、人物消失型三类。这三类结尾分别对应三岛笔下的无序社会、道德惩罚与情欲困境,描写了战后日本迷惘颓废的社会心理、在道德的堕落中人性的迷失,以及糾缠错结的情欲选择,展现了作品中深厚的伦理意蕴。总的来说,结尾的艺术形式深化了小说的内涵表达,丰富了叙述的表现力。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短篇小说 结尾艺术 伦理意蕴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文坛颇负盛名,他的长篇小说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切入角度从人物形象、写作心理到审美思想,不一而足。事实上,他的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是“十分复杂的文学现象”。①
        对于结构精巧的短篇小说而言,结尾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三岛的短篇小说中,结
尾的力量尤其突出,他十分注意结尾对于短篇小说主题内涵的特殊作用。作为“战后派”作家,他的叙述姿态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这种颠覆被运用在短篇小说的结尾处,使得叙事“无法毫不含糊地结束,也无法毫不含糊地不结束”②。
        概括地说,其短篇小说结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不了了之的结尾,叙述与故事不同步,故事还没有结束,而叙述却已停止,导致文末产生大量的空白,引导读者体会小说展示的颓败的战后社会;第二类是使故事情节在结尾处突转,突转打乱了全篇的叙事节奏,也导致了故事走向的彻底改变,但联系前文中的铺垫与暗示,结尾处的急转直下又显得合情合理,同时升华了故事的内涵,暗示了主题背后作者的道德立场;第三类是在结尾处让人物突然“消失”,通过突发性事件强行抹去人物在故事中继续存在的可能,以此展示故事的悲剧内核,如死亡、失踪等,人物本身面临的情欲难题因此给读者带来巨大的阅读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