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把握不同类型文化的差异
一个人如果周游世界,就会很自然地发现,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之间,语言文字、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及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有的颇为相似,有的则差异很大。这种相似与差异,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文化的普同性与多样性的问题。认识各种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是研究文化的类型与模式的基础。
人类文化具有普同性,说明人类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原本是多元诞生的,从一开始就分散生活于地球上的不同地域,而且越是接近现代,人类的分布范围越广。地域不同,气候、水、土壤、动植物资源不同,人们从事文化活动的场所和文化活动的结果也就不同。于是,人们对不同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逐渐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文化。文化在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创造、积累对适应环境有利的文化因素,改造、淘汰不适应的文化因素,前承后继,形成与自然环境最适应的文化体系。这种适应,又会以习俗、道德、观念等形式成为该文化体内成员代代相守、恪遵不渝的传统。而文化传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促使各不相同的文化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定向发展,
其各自的文化特征也就会愈加鲜明和稳定,从而在类型与模式上与其他文化明显地区别开来。
那么,应该如何归纳和把握不同类型文化的差异呢?一般认为,把握不同类型文化的差异,应选择其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特征,可从生态环境、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其加以考虑。例如许多研究者把人类文明的源头划分为农耕、游牧和商业三种类型,就是以经济形态为主要着眼点。
我们在这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中国文化的类型归纳概括如下。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所谓社会控制,亦称“社会制约”,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在他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指出,社会控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社会控制包括三类:一是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二是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三是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
很明显,这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加以论述的,所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互动。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保持社会的、和谐以及内部一致性。梁漱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中将当时的苏联说成是社会本位的社会,将英美社会说成是个人本位的社会,而把中国社会说成是伦理本位的社会。那么,按照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则苏联可谓是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英美可谓是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而中国恰好可谓是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社会中人的“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以至于一切相与之人,随其相与之人浅深久暂,而莫不自然有其情分。因情而有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乃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底一种义务关系。……全社会之人,不期而辗转互相联锁起来,无形中形成一种组织。”
中国的这种传统伦理型文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孝亲”情感上。中国人往往怀着一种浓烈的“孝亲”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表现为对死去的先祖的隆重
祭奠与怀念,更表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绝对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于是,孝道在中国文
化系统内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孝经》上说:“大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忠君,敬长,尊上等都是孝道的延伸。中国人也崇拜天神,但没有像希伯莱(犹太)人、印度人、欧洲人、阿拉伯人那样的虔诚和狂热,原因正在于中国人更注重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中国人的孝亲意识很早就产生了。殷商甲骨卜辞中就有“孝”字了,写作“”,意为“奉先思孝”。据周人讲,殷王小乙死了,其子武丁曾为他守丧三年。到了西周之后,尤其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形成体系并占据了比较显著的地位之后,孝亲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进而成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并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西汉时,出现了孔孟之后最具经典意义的《孝经》。由于该书是假托孔子撰述,故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汉文帝时置《孝经》博士,之后的帝王又将其作为皇太子学习的课本,并以《孝经》为考试内容选举天下英才。到了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将《孝经》颁行天下学校。以至许多人家也拿它当童蒙课本,训化人心,“从娃娃抓起”。
先民们选择“孝”的伦理原则,与我们的农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因果关系。第一,在遥远的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是极为落后的,广种薄收,不能维持温饱,更很少
有剩余储存;另外,农业劳动是高强度的体力活,人到老时,气力衰竭,无法继续务农糊口。这样,如果子孙不加供养,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因此必须倡导孝道。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的生产方式要求人们一刻不能离开土地,从春到冬,施肥、播种、除草、捉虫、灌溉、排涝、收割、脱粒,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农业的失败。因此,为了使那些不甘心局限在一地生活,希望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人稳定下来继续充当农业劳动力大军,就一方面通过法律制定户籍制度,严格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