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千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够在文字中再现:读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仿佛看到人民解放军正以锐不可当(dǎng)之势解放全中国;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zǔ)设立;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的精彩表演让我们__________;读《藤野先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治学严谨、没有狭隘(ài)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他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__________的文字;读《回忆我的母亲》,朱德的母亲一生不辍(zhuì)劳作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光荣与梦想,追思与__________,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锐不可当(dǎng) B.遗嘱(zǔ) C.狭隘(ài) D.不辍劳作(zhuì)
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叹为观止 诲人不倦 深恶痛急 缅怀
B.叹为观止 悔人不倦 深恶痛疾 湎怀
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C.叹为观止 诲人不倦 深恶痛疾 缅怀
D.叹为观止 悔人不倦 深恶痛嫉 湎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摧枯拉朽,创造着自己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B.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D.作为一项绿、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5.语文实践活动。(4分)
人无信不立。诚信就像砝码,放上它能够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诚信就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班级将要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活动把本次活动标语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活动一:名人故事说诚信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传统文化(共51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甲】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①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
【乙】记承天寺②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畜:同“蓄”。②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后功亏其一而止 (2)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
(3)月入户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B.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C.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D.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小明从标题看出了两文写作内容的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不同之处。(4分)
(二)课外古诗词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
江山秋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④家。
【注释】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11.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图》的原因。(4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文,回答12-14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2.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1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3分)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看到鼎中国人,兴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14.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达了对看客麻木不仁的痛恨。
B.“呜呼,无法可想!”句中的感叹号传达出“我”不可压抑的激愤的感情。
C.从第一段划线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己的国家不像日本那样强大,故而受人歧视,表达了对清政府的愤怒之情。
D.鲁迅之所以学医是为了救国,而之后弃医从文仍然是在救国。
(四)文学文化文体常识(共3分)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轻诺必寡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都是关于诚信的名言或故事。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五)古代诗文默写(共9分)
16.根据提示填空。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野望》王绩)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三峡》郦道元)
(3)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李白)
(5)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6)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7)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
(六)国学经典诵读(共6分)
17.下列诗句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洞朝飞南浦云,珠帘幕卷西山雨。
B.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C.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D.秋波落泗水,海天明徂徕。飞篷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8.下列语句和原文一致的是( )(3分)
A.别来苍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丛。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心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C.知音世所稀,当路谁相假。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D.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