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孙若微,她其实是个⾮常不幸的⼥⼈《⼤明风华》⾥的孙若微,史上确有其⼈,⽽且她的确先后见证过五位皇帝,⽣涯也当真持续
跨越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个时代,但就她真实的⼈⽣经历,和对于明王
朝的重要性⽽⾔,着实不如影视剧描绘的那么风光⽆限,历史上的孙若薇,虽然由⼀介嫔妃,
成功问⿍了皇后的宝座,⼜母凭⼦贵,顺利的做了太后,却仍旧不过只是个⾝不由⼰的可怜⼈
罢了。
说她可怜,说她⾝不由⼰,主要是因为,在她⽣命的⼏⼤关键阶段中,她都遭遇了远⽐她更强
势,更具权谋的可怕对⼿,这些惹不起的⼈,肆意操纵着她的命运,对她的影响⼏乎贯穿毕
⽣,⽽且他们避⽆可避,虽让她有如芒刺在背,却⼜⽆从抗御,因此,她尽管⼀直⾼据深宫,
锦⾐⽟⾷,却⽣活的苦不堪⾔。
她命⾥出现的第⼀个惹不起的⼈,就是她的婆婆。孙若微是河南永城⼈⽒,⽣于明太宗永乐初
年,明太宗(成祖的庙号是嘉靖皇帝改的)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武⼒夺取了侄⼦建⽂帝的江
⼭,坐上龙椅之后,他才切⾝体会到了当年⾝为⽗亲的朱元璋,在安排皇储继任者⽅⾯,那种
复杂微妙的特殊苦恼,尤其令他⾃愧不如的是,朱元璋有⼆⼗⼏个⼉⼦,他不过才三个,仅仅
大明风华演员表三个⼉⼦,就已经让他倍感压⼒了——朱棣的长⼦朱⾼炽,虽然聪明仁厚,但⾝材肥胖,不能
骑射,⼜有⾜疾,⾛路都需要搀扶,由于这些不⾜,他⾮常讨厌这个皇长⼦。相⽐之下,他更
喜欢英武矫健的⼆⼉⼦朱⾼煦,和相貌性格都与⾃⼰酷似的三⼉⼦朱⾼燧,从登基之前开始,
朱棣就⼀直抱有废长⽴幼的想法,这个想法,直到孙若微⽇后的丈夫,朱⾼炽的长⼦朱瞻基出
⽣,才逐渐被打消。据说,朱瞻基出⽣前⼣,朱棣做了⼀个梦,梦中,太祖朱元璋把⼀柄象征
皇权的⽩⽟圭交给了他,并叮嘱他说,传之⼦孙,永世其昌。这个意义⾮凡的吉梦,加上逐渐
成长的朱瞻基,⽇益表现出的超越寻常、智识杰出的才能和⽓质,让朱棣坚定了把⼤位传给长
⼦⼀脉的信念,在永乐九年⼗⼀⽉,朱瞻基被册⽴为皇太孙,永乐⼗五年,由朱棣传谕天下,
并亲⾃拣选主持,给朱瞻基举⾏了隆重的⼤婚仪式,择取济宁⼈胡⽒为太孙妃,孙若微为太孙
嫔,从此,年轻的孙若微正式进⼊⼤明宫廷,开始了⼆⼥⼀夫的皇室家庭⽣活。
从太孙嫔升为拥有⾦册⾦宝的皇贵妃,孙若微只等了⼋年,在这⽅⾯,她似乎⼜有着得天独厚
的好运,⼊宫仅七年,朱棣就在远征漠北的回师途中驾崩,⾝体孱弱的朱⾼炽,继位不⾜⼀
年,就突然归天,她的夫君朱瞻基,得以迅速登基,⼜顺利的平复了汉王朱⾼煦的叛乱,稳定
⼤局,尤为让她欣慰的是,朱瞻基虽然贵为了九五⾄尊,合法了拥有了后宫三千粉黛,但对她
的专宠并未有丝毫的移情,她更为得意的是,那个已经被册⽴为皇后的胡⽒,尽管能谨守妇
道,却⼀直病怏怏的,加之只⽣过两个⼥⼉,没有诞育男嗣,只要她能够早⼀天⽣下皇位继承
⼈,皇后的位置,早晚有⼀天是她的。
孙若微当皇后的愿望,在朱瞻基的长⼦朱祁镇降⽣后,成功的实现了。宣宗朱瞻基⼀直没⼉
⼦,总算盼到了⼉⼦,⾃然对⾝为贵妃的孙若微更加宠眷,他本就早有让皇后逊位,把孙⽒扶
正的打算,现在⼉⼦⽣下来,总算能名正⾔顺的废旧⽴新了,在朱瞻基的运作下,胡皇后主动
移居长安宫,被皇帝赐号“静慈仙师”,成了带发修⾏的仙姑⼥居⼠,孙若微在⼉⼦正位东宫,被
册封太⼦的宣德三年,正式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愿得偿,可没⾼兴⼏天,孙若微就吃到了苦头——她的婆婆,朱瞻基的⽣母张太后,并不打
算承认她皇后的⾝份。张太后绝⾮善男信⼥,当年如果不是她的⽀持,不是她屡屡在危机时刻
发挥的重要作⽤,仁宗朱⾼炽早就被朱棣废位,让两个觊觎储位的弟弟取代了,论宫⽃的权术
⼿段,与经验阅历,孙若微根本不是她的对⼿。
张太后率先在后宫发起了对孙若微的抵制——她把废位的胡⽒接进了⾃⼰居住的清宁宫⼀起⽣
活,在她的坚持下,胡⽒的膳⾷和出⼊的仪仗,都和⾝为皇后时没有任何区别,朱瞻基⾃知胡
⽒贤⽽⽆罪,被废位是他理亏,所以并不敢稍有不满,皇上都这样,孙若微⾃然更不敢有任何
微词,但让她更为难堪的还在后头,内庭有定期的宴会和祭祀活动,按理,这些活动都应该是
⾝为后宫⼥主⼈的她,风光的亲⾃主持,可张太后连这样的机会也不留给她,在张太后⽆形却
⽆孔不⼊的控制⼒操纵下,已经没有正式名分的胡⽒,堂⽽皇之的依旧履⾏着皇后的职责,享
受着⽆上的殊荣,《寓圃杂记》曾录:“每值朝会宴享,仙姑必位居皇后之上,命妇朝贺仪礼,
亦出于皇后之上,妇姑之间,恩礼⽇笃,后每怏怏不乐。”
如果仅仅只是剥夺⾃⼰应该享受的特权与尊重,孙若微应该还能勉强忍受,可张太后显然不⽌
是想要羞辱她这么简单,更⼤的变故,更惊⼼动魄的危机,已经开始悄然酝酿——在孙若微艰
难的隐忍了九年,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压抑和煎熬后,由于她丈夫朱瞻基突然的英年早逝,她
在韶华正盛的年纪,意外的做了寡妇的同时,也更加意外的得到了巩固权⼒的不⼆良机,⽗死⼦继,只要⼉⼦⼀接班,她也⾃然⽽然的得以“鸡⽝升天”,那时,她就可以名正⾔顺的做太后,取代她霸道的婆婆,真正意义上扬眉吐⽓,掌控后宫了。
就在皇帝驾崩,后宫⼀⽚混乱,孙若微⼜喜⼜悲之际,⼀个太监匆匆向她密报了⼀个⾜以让她崩溃的消息:张太后决定秘不发丧,据说这个城府深邃的⽼太太,不希望太⼦继位,为了继续占据太后的⼤位,把持宫廷,她已经暗地⾥派⼈拿着⾦牌,去召在外地就藩的⼉⼦襄王朱瞻善进京,她要⽴襄王为帝,⼀旦事成,国运和孙若微母⼦的命运,都将被彻底改写!
给她及时传消息的太监,是朱祁镇东宫⾥,负责监督太⼦读书的贴⾝亲随,名叫王振,这就是孙若微命⾥另⼀个惹不起的⼈,他对她造成的困扰和影响,⽐张太后过犹不及,只是此时,为了让朱祁镇⾝登⼤宝,为了⾃⼰⽇后的前途和野⼼,他和孙若微站在同⼀个战壕⾥,在王振的⼀⾸策划下,利⽤朝野舆论,迫使张太后放弃了“以⼦换孙”的策略,孙皇后有惊⽆险的变成了孙太后,有定策⼤功的王振,也如愿以偿的⼊主司礼监,但不⽢⼼从此雌伏的张太后,并没有完全退居幕后,年号正统的朱祁镇,只有不到七岁,⽆论如何,这个年纪,他是根本不可能亲⾃处理政务的,张⽒当仁不让的以太皇太后的新⾝份,实施着不是垂帘听政,却也区别不⼤的对权⼒的把持,继续活跃在权⼒最核⼼,她遥控着⼉⼦给孙⼦遴选的⼏个辅政的⽂武⼤⾂,亲⾃监督⼲预⼩皇帝的经筵,通过主抓教育的名义,完全剥夺了孙若微对⼉⼦应有的照顾机会。
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之下,孙太后的⽇⼦过得⽐当太后之前更难了,然⽽,这其实只不过是她极端不幸命运开端⽽已,⾝处最为接近⼤明王朝最⾼权⼒的特殊位置,⾝边的利害关系⼜那么错综复杂,她那不平凡,不顺的⼀⽣,必然还有更多的波澜起伏,这⼀切,我将在接下来的续篇中,为⼤家详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