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剧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视,手机,电脑渐渐普及,影视业日益崛起,历史剧开始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刷屏,各类历史剧层出不穷。而裹挟在这股时代洪流中的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塑造三观的重要阶段,容易被剧中人物,情节等吸引,并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历史剧的概念,种类,通过多个例子分析了历史剧对中学生学习历史造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中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剧所带来的影响的措施。历史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一个正确的三观的形成,也有可能是误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乃至三观。所以,中学生应该对历史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所谓三观跟着五官跑这种情况。
关键词:历史剧,中学生,历史学习,历史认知
内容
一、历史剧的概念及其分类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中的定义: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其立足于历史事件,以历史人物为主体,在尊重历史原则
的前提下创作,反映历史风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若是根据剧种来划分,历史剧可以大致分为中国历史戏剧,中国历史影视剧,中国历史记录片,中国历史正剧。其中历史纪录片和历史正剧中所描绘的历史是确实可信的,如《河西走廊》,凭借严谨的剧情,身临其境的画面,展现了漫漫古道河西走廊的千年变迁史,辉煌,雄浑,苍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但其缺点是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所以在传播历史知识方面的作用有限。历史戏剧则多是由历史上一些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又多取材于民间事件,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况。郭沫若的《屈原》取材于战国时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借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坚决抗日,奋战到底”的主题思想,但是由于现在人们大多不习惯听戏剧,或是无法透过晦涩的语言听懂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此影响也有限。最后是历史影视剧,凭借主角极高的颜值,直入人心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但与此同时,影视剧的高商业化使其有时会为了经济效益而轻视剧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如《山河恋》篡改历史情节,《寻秦记》抹黑吕不韦,抗日神剧夸大史实,《将军在上》服道化错误等等。
二、历史剧对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平时学业压力较大,那么在休息时间看电视就剧是一个重要的娱乐和放松方式,当然,学生也可以在休息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历史剧就是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的剧种。直观,感性的历史剧比起课本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也更乐意通过看电视这种方式来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看历史剧来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观念,而一部制作精良的历史剧会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平实无波的语句,难记刻板的知识,都是他们不想学习历史的原因。而在历史剧中,生动有趣的画面,紧凑激动的情节,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人人都知道大汉强盛雄浑,大唐繁华开放,可只凭教科书上寥寥数语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到那场盛世,学生也就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致。而《汉武大帝》凭借其过硬的剧本制作,精良的道具,演员扎实的功底真正把大汉王朝特别是武帝一朝浪漫大气、雄浑阳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电影《妖猫传》中,有熙熙攘攘、华光照彩的灯会,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贵妃,有谪仙人李太白笔墨挥洒,有万邦来贺之盛景,乐舞纵梁,无一不以宏伟壮阔的画面向学生们展示着
大唐的繁盛,使学生不由思考唐朝繁华的原因及这样的盛世衰落下去的缘由。吸引着他们了解,学习,思考唐史。这些制作精良的电影正是凭着自己过硬的质量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向人们传递了历史知识,激发了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很多中学生都有畏难心理,发现一些历史事件不好理解就放弃了,这使得他们学习历史的效率大大降低。历史剧通过比较直白而生动的语言和行为,深入浅出地解释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不应拘泥于经济效益,而是应该跳出三尺格局,去追求更为深沉的意义,向社会传递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侯争霸,乱世烽烟四起,看似寥寥数语可概,可实际说起来又是一团乱线,不知从何揪起。系列电影《大秦帝国》落脚于春秋战国,通过演绎秦国历经十几代秦人励精图治,不折不怠,从一个偏蛮小国发展为一个强大帝国的过程,拨开了历史迷雾。商鞅变法,强秦崛起,纵横合盟,君臣破之。志在大同的儒,厉行改革的法,纵横裨阖的纵横,动合无形的道,辨识于名的名……百家风云,展现于此。一统天下之雄心,终成就一国霸业。展现的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捐躯赴国难的民族爱国精神。更是使学生明白了纷乱之中,秦国称霸的缘由
3.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
历史批判性思维即以客观,科学,全面的角度对历史事件,人物,行为做出深入分析,探究,来理解历史轨迹及发展趋势,从而获得对未来的启示和建议的思维方式。对中学生来说,培养起历史批判思维对学习历史而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历史批判性思维很难用语言来解释传递,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前段时间大热的《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那么一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救国存亡的澎湃岁月。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蔡元培、胡适……他们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然而他们都有一个理想,救亡图存,兴中华,为此他们不畏生死,不惧艰辛,燃尽一腔热血,走到生命的尽头。在那个时代,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那是一场像戏,人人都是主角,向我们展示了新文化运动后国人的思想,信念,传下了热爱祖国,积极创新,科学探索,无所畏惧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消极影响
就像硬币有双面,历史剧也是一把双刃剑。制作精良的历史剧可以让中学生学到很多,但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历史剧篡改历史情节、抹黑历史人物、体现错误的历史观,不但不能让
学生学到知识,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
大明风华演员表(1)违背历史,误导学生
历史创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即在尊重基本历史史实和精神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创作,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不是阐述历史,而是“求似”“失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剧圈商业化不断提高,有些历史剧方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不去认真研究历史背景,花心思打磨剧本,而是迎合市场需求,在历史剧中加入近年来大热的“偶像”“恋爱”等元素,将历史主线转为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或是纯纯宫斗戏码,过分的甚至直接篡改历史,增加虚拟的历史人物等。《康熙王朝》中,原本史上寿终正寝的延平郡王郑经竟在清军攻下台湾时自杀,还有孝庄皇后那“我孝庄”的笑话。《独步天下》中东哥与三个皇帝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更是历史未有之。《大明风华》更是槽点频出:清时的红衣大炮,早于郑和半个世纪的葡萄牙大航海,敢于在朱元璋时代殖民的葡萄牙,提前出现在明代的奏折……无一不刷新着历史的三观与底线。中学生正处于培养三观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会被历史剧中主角的高颜值,心生向往的恋爱剧情所吸引,而忽视了其中的历史错误,对历史形成错误的认识。
(2)夸张化的拍摄使学生的认知脱离实际
    历史讲究客观事实,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然而有些剧组“别出心裁”,专门设计了一些反人类情节,发人深省:《神》中用扑克牌轻而易举杀死鬼子的团长;《游记英雄》中春喜藏匿在木箱中,慢慢移到日本人中,木箱子防弹不说,她还可以反用刀杀鬼子;《敌后便衣队传奇》中可吃可爆炸的包子,蔬菜雷;《抗日奇侠》中的杜大鹏,一拳击碎城门,一掌手撕鬼子,不禁使人目瞪口呆。这样夸张化的拍摄,将八路军描绘得神乎其神,可以轻易打败日本,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在史上,国共第二次合作,十四年抗战,八年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潘家峪惨案,731部队,慰安妇,中国军民伤亡了3500万人,用鲜血填满了每一寸山河大地,才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与盛世中华。拍摄抗日剧的本意是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敬畏英雄,继承先辈意志护我家国。而这些抗日神剧将抗日战争这样的举国抗战拍摄得如同儿戏,糟践抗日英雄的无畏牺牲,不仅是对先辈的亵渎,对敢于牺牲,无畏无惧,忠贞爱国的名族精神的违背,更是不负责的行为,这样质量的抗日神剧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知脱离实际,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3)抹黑/洗白历史人物,影响学生评判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过不少英雄人物,流芳百世,也出现过奸恶之徒,遗臭万年。在中学生心中,哪怕是不喜欢学习历史,也有那么一个极其喜欢崇拜的伟人,或有一个恨之入骨的恶人。教科书上无法展示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学生们就会通过历史剧来了解历史人物,但却有一些剧方,为了营造噱头,迎合市场的一些低级趣味,吸引流量,抹黑或洗白历史人物,从而误导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判。霍去病,少年将军,一战告捷,二战封侯,战匈奴,破其漠南,封狼居胥。他从不贪功,只望国家海晏河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不败战神,在《大漠谣》中却被演绎为了一个爱上匈奴人,并为了她抛家弃国,私奔隐居,成为了一个只顾儿女情长,不顾国家的叛国者形象。英雄人物被抹黑,奸恶之徒却被洗白成完美女主。《陆贞传奇》中的陆贞,原型北齐女官陆令萱,在掌握北齐政权后,大肆招揽奸戾小人,陷害政敌,穷奢极欲,最终导致北齐亡国,这样一个祸国之人,在剧中却被洗成了善良温柔,果断坚毅,有能力,爱国护主的女宰相。历史剧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不负责任的历史剧,只会让学生的历史观发育不健全,严重影响学生的评判能力。
三、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剧
在良莠不齐的历史剧市场中,中学生应该提高眼光,避免只看颜值选剧,尽量从电视剧质量、史实真实度、剧中三观正歪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去看真正对自己有好处的历史剧,如《汉武大帝》《大秦帝国》《雍正王朝》《官场现形记》等,在看剧的时候记录下自己有疑问和感兴趣的地方,看完之后去寻史实求证,巩固自己的历史知识。也要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中学生的心理还未发育成熟,信息筛选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听取老师的意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结合课本纠正剧中错误的情节,同时可以巩固自己的历史知识,例如在《神探狄仁杰》中,菜农贩卖的蔬菜里竟然出现了辣椒,然而我们知道,16世纪末,辣椒才传入中国,并且一开始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的,被称为“番椒”,一直到清乾隆年间,辣椒才开始被作为蔬菜被食用。因此,要多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当然,影视剧虽然对历史学习有诸多好处,但是它终究是二次创作的产物,作为中学生,还是要以课本为主,将历史剧作为辅助,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总结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历史剧进入发展阶段,受商品经济影响日益见长,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历史剧层出不穷。有制作精良的历史剧传递历史知识,也有粗制滥
造的历史剧忽视历史史实,随意篡改历史,传递错误的历史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学生正处在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历史观的时候,极容易被外物影响,错认为历史剧中的剧情,人物形象是正确的,形成错误的观念。对此,中学生要提高自己是鉴赏能力,正确对待历史剧带来的影响,学习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2011年11月6日
[2] 张晶.历史影视对中学生的影响[J]. 数字传媒研究,2018-08-15
[3] 陶祝婉.戏说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当代青少年历史观的影响——以温州大中学生为例[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