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峰
(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新疆阿克苏
84300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彦峰(),男,本科学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
摘要:近年来新疆支农再贷款呈萎缩超势,使用量减少,周期缩短,呈头寸化趋势。本文试图分析再贷款萎缩的深
层次原因,提出改进再贷款操作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 830.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8)-0041-02
新疆是农业大区,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农村信用社自筹资金很难满足“三农”,支农再贷款的运用缓解了支农资金不足的矛盾,深受地方党政、农村信用社和农民好评。但是近年来,新疆支农再贷款运用
呈萎缩趋势,数量下降,周期缩短。2001年新疆实际使用支农再贷款46.5亿元,2003年达到最高值50.2亿元,平均使用周期约210天。从2004年开始逐年下降,2007年实际使用支农再贷款31亿元,再贷款周期缩短到140天。阿克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一直是新疆辖区内支农再贷款运用量比较大的地州之一,2003年再贷款平均周期约204天,到2006年下降到141天,2007年进一步缩短到101天,呈明显头寸化趋势。
一、支农再贷款萎缩的深层次原因新疆棉花事实全过程
表面看,支农再贷款萎缩,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有着此消彼涨的内在联系,2003年前新疆大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信贷支农主要依靠再贷款资金,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资金总量已相对宽裕,自筹资金的能力明显增强,加之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可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有所减轻,对再贷款的需求有所减少,客观上导致支农再贷款的运用量下降。据笔者对辖区支农再贷款运用的实践看,支农再贷款萎缩,虽然受宏观政策和形势变化影响,但制度缺陷和人为因素才是制约支农再贷款运用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形势变化,基层央行操作支农再贷款趋紧
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到新一轮宏观调控周期,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重要目标是回笼市场过多的货币流动性,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对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和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
深入,新疆辖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增长较快,支农信贷投入增长的同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规模也日益增大,基层央行为贯彻宏观调控,主观上有减少支农再贷款操作的动因。
微观上,农村信用社申请支农再贷款的动机、目的和条件也发生变化。过去农村信用社申请支农再贷款确实出于支农资金不足,并不考虑利率、期限、收益等其它因素,往往申请的早,使用周期长,到期才归还。而现在,农村信用社申请支农贷款时,往往反复权衡利弊,希望尽可能缩短再贷款占用时间,减少利息支出,尽可能获取更大收益,因此申请支农再贷款的时间明显推后,提前归还现象明显增多,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周期明显缩短。
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央行操作支农再贷款必须趋紧,既要贯彻宏观调控意图,加强流动性管理,又要保证支农再贷款合规、合理使用,因此审批环节更加严格,堵住了一些不合理的再贷款申请,因而投放的支农再贷款明显减少。
(二)制度缺陷,操作因人而易
1、
台账制度软约束。现行的支农再贷款制度规定,借用再贷款的农村信用社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单独的贷款明细台账,确保再贷款用于农户。在限额以内,台账就成为各级人民银行监督支农再贷款合规运用
的主要工具。但事实上,台账很难对农村信用社形成有效约束。一方面,再贷款资金与备付金在一个科目核算,无:2008-7
:1971-4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