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忠新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3页(P30-32)
【作 者】邵忠新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
【正文语种】中 文
这是一片流金溢彩的土地,这是一片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土地,这是一片生长希望与辉煌的土地。新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就坐落在雄伟的天山博格达峰脚下这片辽阔的沃土上。一支业务过硬、装备现代化的农机队伍,就耕耘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之上,奏响了现代农机的和谐乐章,成为团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强劲动力……
“机车空气滤清器壳内油不能加得过多,应注意油面高度不得超过指示环槽,以免机油被吸入气缸,造成严重积炭结焦,甚至使发动机飞车而损坏…… ” 1月22日,在共青团农场举办的免费农机培训班上,农场农机监理站站长田军深入浅出的授课深深吸引了100余名农机手。
农场五连农机户袁家宏是农机培训班的学员。他告诉笔者,虽说自己是十多年的农机老手,但这几年在春播、秋收期间作业故障还是难免出现,因机车故障减少的收入至少在4000元。因此,农场每年举办的免费农机培训班,自己和本连队的十几名农机手年年都报名参加。
“现在机车都是大马力的,而且农机具种类比以前多了,不少新型农机都用上了电脑控制,以前的老驾驶员不参加培训就无法驾驶新型农机。”四连农机户齐典山说。
新疆棉花事实全过程田军介绍,农场每年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忙季节都会搞一轮有针对性的免费田间操作培训。农场来了机车、新机具,农机管理站就对购买新农机的驾驶员集中培训,在领取农机的时候再让生产厂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培训,由农机监理部门讲解农机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通过系统培训,农机驾驶员及时掌握新型农机的操作
技巧,能够把现代化农机更好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
农场结合创建“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活动,积极开展农机免费培训活动,近三年全场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机培训42期,300余名农机手参加了培训,农机手100% 获得了农机驾驶证,从事农田作业、物流运输等服务,还有部分农机户从事机械维修、农机营销等经营服务。追踪调查显示,参训学员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为了让这份“免费午餐”吃好,农场对300余名农机手建立了完整的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含受训农机手身份资料、培训时间、等,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核实。同时,培训针对农时,着重“短平快”,还邀请企业售后人员,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基础知识 3天,操作实习4天,让农机手在家门口接受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机手的作业水平,增强了致富本领。“通过参加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农机技术知识,机车出现的故障也明显比以前少多了,我以后还要继续参加农机培训班!”四连农机手张新财高兴地说。
“我的农机合作社去年纯收入260多万元,事实证明创办农机合作社这条路完全是对的!”1月23日,共青团农场一连职工、五家渠世纪友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爱波沉浸在收获
的喜悦中。眼下,创办农机合作社已经为农场职工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今年37岁的李爱波是共青团农场一名土生土长的军垦二代。他曾经是连队的困难户。初中毕业后,他种过地、经营过小四轮,但是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003年,农场实行农机改制、作价归户,有着丰富农机作业经验的李爱波抓住这次机遇,大胆向连队申请购买一台机车。李爱波拿着自己仅有的3000元存款,又通过亲戚朋友借款和连队干部担保,最终在别人观望和惊讶之中,从农场改制的农机公司买回一台价值14万元的铁牛60型农机,以及配套的播种、中耕和打药农具。
靠着过硬的作业质量和周到的服务,李爱波成功地挣到了“第一桶金”,第二年就还完所有借款,还盈利5万多元,这更加坚定了他发展农机的信心,并逐渐扩大农机数量规模。到了2008年,李爱波已经拥有价值50余万元的4套机车及配套农具,年收入超过20万元。2010年,农场大面积推广机采棉,李爱波再次作出让全连职工惊叹的选择,他又贷款大胆买回一台价值200万元的采棉机,这一年他家的年收入超过了8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李爱波成功了,他的农机经营规模迅速壮大,他的农机作业服务从本连队千余亩地辐射到周边乡镇家庭农场及国家级园区一万多亩地。李爱波
认真分析自己这几年的经营状况,认为传统的农机作业点比较分散,作业量得不到充分保障,买的农具要么忙不过来,要么大部分时间在库房闲置,如何让这种散漫的经营方式变的更加专业和高效,成为李爱波考虑最多的问题。通过与机务科连队干部沟通,李爱波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说干就干,他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半年后,终于建成了注册资本600万元的五家渠世纪友诚农机专业合作社。
李爱波为人忠厚,信誉好,凡是他聘请的机车驾驶员,他不但在生活上关心,而且谁家有个什么事他也会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到年底还根据每个人的作业质量和表现发放奖金。2013年,他先后五次给农场的困难户播种、干农活,共计减免机耕费17240元。
凭着一份胆识,一份执着,一份责任,李爱波驾驭着农业机械,走上了令人羡慕的成功之路。 他创办的合作社现在拥有5台大型采棉机和12套集播种、中耕、打药配套齐全的农机农具,资产超过1600万元,合作社年纯收入达到260万元,并帮助连队解决了45个人的就业问题,年发放工资230万元,合作社成为帮助职工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李爱波信心十足地说:“到2015年合作社力争播种机车、配套农具到达20套,采棉机增加到10台,我要帮助更多的职工众增收致富,要用‘现代农机装备+作业质量+诚信经营’的模式更好地服务职工众。”
近年来,为进一步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农场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和引导职工按照“能人牵头,大户入股,整合资源,互助共赢”的原则,推行“党支部+市场+合作社”发展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目前,农场成立的3个农机合作社有大马力机车、玉米收割机160台、社员161人,固定资产5244万元,年产值4000余万元,利润1000余万元。
“驾驶室里没有驾驶员也能自动行驶,而且机车的播行特别端直,真是太神奇太厉害了!”1月23日,提起场去年在兵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组织的GPS自动导航精准作业现场演示会,二连农机手户文显连声叫好。
2013年4月12日,在GPS自动导航精准作业现场演示会上,2台装有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播种机闪亮登场,现场“表演”了农业机械自动驾驶进行棉花播种,并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作业。随着驾驶员登上播种机,此次“表演”正式开始。看到播种机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开始缓缓前进后,在场的职工发出了疑问:“不是说无人驾驶么,怎么驾驶员还在里面?”
不一会儿,职工们打消了疑虑。在行驶了10米左右后,驾驶员打开车门跳了下来,而播种机却依旧向前行驶。
在惊叹声中,职工们一路小跑跟在播种机后查看播种情况。看着一条条笔直的播行,四连哈萨克族职工努尔马丹说:“以前人工驾驶播种,播行七扭八歪的,这个播行简直就和直线一样。”
农科科副科长骆发斌说:“这种新型作业技术进行播种不仅可以无人驾驶,还可以做到播行整齐划一,接茬准确,作业误差可控制在厘米范围内。我们会加快这种新型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职工持续增收。”
长期以来,共青团农场植棉一直是以人工采摘为主,随着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到了棉花收获季节,因为缺少拾花劳力而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渠道招收季节性劳务工,严重影响农场棉花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农场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依托兵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优势,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建成了兵团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并率先在全师推行了棉花全程机械采收,有效破解了以往棉花采收劳动力紧缺的难题,推动了棉花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场长刘振江说:“近年来,共青团农场累计投资1亿元不断改造、完善、配套打模机、运模
机、开模机、籽棉异性纤维清理机、烘干机、加湿系统等一整套机械设备。经过多年的试验推广,农场摸索出了适合本地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机采棉技术,从2011年开始,在全师率先100%推广机采棉,成为了全师最大的机采棉区,每年为职工节约采摘费1000万元以上。”
推行机采棉后,职工从繁琐的秋收劳动中解脱出来,省去了雇工,节约了成本,深受职工欢迎。在收获作业中,农场农业科、农机服务站技术人员24小时跟踪服务,保证采棉机和配套装运设备的维修运行。“在没有实行机械采收棉花时,我家的60亩地每年从4月初播种要忙到11月底才能结束,并且还要到处拾花工,仅拾花一项就得雇上十几个人忙两个多月。但去年60亩棉花采棉机只用了3个小时就干完了。”四连职工许万秀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棉花全程机械采收,农场2014年种植的5万余亩棉花100%采用机采模式。引进新疆银丰收现代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农场投资2.25亿元,建成了拥有283台采棉机的机采棉服务中心,引进机械采收、机械打包“一条龙”作业的世界先进采棉机和50台装、卸棉机等配套设施。这种打包采棉机日采棉300亩以上,与人工采摘相比亩均节约成本300余元,为种植户节本增收近2000万元。同时,为让采收回来
的棉花顺利及时加工,农场还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改装了机采棉生产线,专门根据实际设计了地坑式自动喂花系统,增加了籽棉日加工能力,有效加快棉花加工生产周期,使皮棉质量提高0.5个等级。目前,农场在全师率先实现了棉花种植、管理、采收、装运、卸车、储存、加工全程机械化 “一条龙”作业,尤其在棉花全程机械采收上实现了突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