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考题)
一、 阅读知识与积累。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
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____)的山野  (__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__)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____________)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______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______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____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②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在柏林》节选)
1.“身体虚弱而多病”可以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_来表达。
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属于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奇特的举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
5.第①段和第②段都写了“静”,说说你对这两次“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段最后一句“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说说此刻老兵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敬畏规则
①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
②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③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在书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④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⑤敬畏规则,才会有公平正义。敬畏规则,其实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1.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如果想了解德国人遵守规则的故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想了解季老对此事的看法,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
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盼望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昏暗下去。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买完菜,买完菜就去。洗完衣服就去……
一个人的夜我的心应该放在哪里是什么歌
母亲走到哪,我就跟到哪。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那个礼拜日的傍晚,母亲发现我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