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一带一路”契机 甘肃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
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3期
        甘肃区域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产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部分,地处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将文化旅游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文旅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元素,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丝绸之路就已成为我国向国际社会推出的四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受到来自全球各地游客的推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腹地,东西绵延1650公里,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无论是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在自然风光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使旅游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而前往文化景观处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是对艺术、古迹、遗产资源、宗教等事物的瞬间消费。随着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模式,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了文化生产、传播等内容,是一种综合的交叉性行业,有着辐射深、幅度广的特点。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中,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更加优化,区域贸易投资逐渐便利化,人文交流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在国家总体部署下,各相关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致力于文化旅游的发展。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地区和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区,甘肃同样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培育适宜的地方特文旅产业,是甘肃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于甘肃来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地区,促进经济增长和地区发展。甘肃以往的发展以资源型重工业为主,较其他产业有更高的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也较为落后,而低碳环保的文化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能够充分利用
甘肃省的特地质地貌资源优化本省产业结构。同时,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创新,能同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创新,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产业创新必然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继而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获得提升。
        二、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较为分散
        甘肃省内古迹达7000多处,位居全国第二,种类繁杂,每一处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历史上,甘肃是各民族交融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农耕和游牧民族、中原和西域、华夏和外来文化,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交融中形成了独具特的甘肃文化,形成了甘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甘肃省内民族众多,独有民族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是,由于甘肃自身的地形本身呈现东西长南北狭窄的形状,各类旅游资源的密度较低,景点间相隔甚远。对各景点进行旅游开发,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很难形成规律、统一的旅游景点,这一特性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制约。
        (二)文化旅游产业投入不足
        就当前来看,甘肃的文旅产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人才,行业管理欠规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当地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如在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等方面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难以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文旅行业本身综合性强,文化含量高,更注重创意设计,文旅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的缺乏,使得甘肃的文旅產业缺乏足够的创新性,文旅项目规划设计、市场营销上也缺乏亮点。在管理、运营方面,由于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行业行为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质量欠佳,也都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
        (三)旅游产品过于单一
        虽然甘肃省拥有丰富且独具地方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政府也将文旅产业定位为省内首要支柱产业,但在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上仍过于单一,和其他北部内陆地区的产品内容雷同,尚未立足于自身实际进行深入挖掘,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旅产品。在目前已经举办的各类旅游活动中可见,5A级景区及不少古迹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但多数资源在时间、交通的影响下,在旅游创收上仍未获得飞跃性的增长,“人流”并未带来预期中的“现金流”。再加上当地旅游产业之间各环节未能形成有效衔接,也就导致即使在旺季,仍无法满足旅客需求。
        (四)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政府对当地旅游产业的投入,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旅游业需要。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不少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备,旅游产业链也不够完善,“吃住游购娱”的若不到位,就无法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旅游体验。除了硬件设施,在旅游行业的软件方面,包括当地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从事该行业人员的素质等,也亟待提高,以满足游客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业向更加精细化、现代化,更高质量发展。软硬件的同步提升才能真正提高旅游产业的品质。
        三、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模式探讨
        (一)完善旅游景区软硬件建设
        旅游景区的软硬件建设是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的基础。为推进文旅景区建设,打造品牌文旅产品,甘肃各大景区应抓好“一带一路”机遇,助推向西开放,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旅游黄金段,形成精品旅游路线。景区软硬件的建设需立足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之上,以方便游客、提升游客体验为目的。首先,景区各类标
甘肃旅游识需详细且完备,设立独立的进出口,理顺景区内的交通秩序,形成高效动线,为游客打造一个体验感舒适的旅游景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危机处理能力,做好人流的控制和疏散,避免发生游客滞留的现象。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景区内饮食店、公共卫生间、游客休憩处等公用设施的建设标准,特别是卫生标准,当景区旺季时,可适当增加打扫次数;在景区内相隔一定距离需设立垃圾桶、提醒“垃圾入箱”的标识等,便于游客处理手头垃圾,减少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根据景区大小,合理设置园林椅的位置和数量,做好外观设计,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又与整体景区共同创造出和谐的美感。打造数字化景区建设,科技赋能,提高景区科技含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现代化景区,着力进行智慧景区建设。铺设多语言智能终端,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服务技能、交流技巧、外语能力等,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智慧服务和外语服务水平。完善文化旅游行业制度,规范各类行为,对违反制度者作出严厉惩罚,对严守行业规范者实施奖励和表彰,提高旅游业服务标准。
        (二)加强国内及跨境游的交流合作
        甘肃省应利用好黄金地理位置的优势,结合“一带一路”的契机,扮演好文旅行业领头
羊角,加强跨省区、跨国合作,在时代召唤下,赋予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以新的意义。甘肃应与“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加强交流合作,将容纳了莫高窟佛教、嘉峪关长城、雅丹地貌等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甘肃特有地质特的酒嘉区域作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创建特遗产文化旅游圈,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联合“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和地区,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圈的创建。2015年以来,甘肃文旅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絲绸之路经济带”联盟,举办了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搭建工作平台,推进其中所涉及的各省间文旅业的协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站、各类社交APP等传播平台,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旅圈的宣传力度,联合旅游中间商的销售推广,发挥口碑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甘肃省各级政府都应持续不断地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对其他省份优质旅游景区成功经验的学习,制定可充分体现甘肃特的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以鼓励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设立专项基金,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放大投入效应,并利用广告和标杆效应来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发挥税收政策作用,落实国家、省、市、县级文旅产业的
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文旅产业的繁荣。拓展文旅产业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旅投融资体系。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和技术,提升文旅产业的水平和质量。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等支持性政策,使其在企业设立、投资、兼并、收购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组建文旅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进入,畅通资本退出渠道,构建信用担保体系。此外,还需对当地文旅市场进行评估,开拓还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使整个产业规模、范围不断扩大;鼓励文旅企业借助网络平台、合同订单等手段来拓展营销渠道。在各大旅游网站上同时进行相关文旅商品的宣传,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各地游客的注意,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鼓励文旅产品和电商的融合,推进相关网店和实体店建设,将文旅商品融入旅游各个环节,增加其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鼓励企业在国内外一线城市设立甘肃省文旅产品营销窗口,在多地开展文博会、展销会等,扩大甘肃省文旅产业影响,做到文化的“走出去”,将甘肃区域特文化旅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四)增强文旅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需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专业化的文旅公司来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运营先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甘肃省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来
拓展市场和扩大产业。运用多种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如节会平台、网络直播等;推进文化集市建设,将农村文化产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加强网店和实体店建设,将文化产品打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吸引游客注意,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购物需求。设立民俗产品对外营销窗口,扩大影响,举办文博会、展览会,做到文化“走出去”,将甘肃区域特文旅推向更大的市场。
        相关企业需树立文旅产业观念,事先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将其作为出发点,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实现自身在文旅市场中的发展。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文化和需求层次来设计相关的文旅产品。企业应树立自主经营意识,围绕市场这个核心,摒弃以往对政府的过分依赖,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建成自负盈亏的现代化企业。在企业发展中,应牢牢把握人才这个发展关键,着力吸引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将自身建立成为一个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让企业能同时拥有手工操作人才、创造性人才,以及兼顾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需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在创新、策划、经营和技术方面能不断发挥优势。其次,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培育民众文化旅游消费观
        文化旅游应建立在人民众有充分的文旅消费观的基础上,若要获得文旅产业的发展,必然要让广大民众形成文旅消费观念,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旅消费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民众文化教育的投入,多组织文化方面的公益活动、讲座,提高民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向高层次文化艺术升级。引导艺术工匠们提高创作水平,生产出能让大众喜爱的文化作品,并不断提高文旅产品质量和文创产品的艺术水平,融创新和艺术、文化为一体,使广大人民众能够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的作用,打造全新文创品牌,创立独具甘肃特的文旅品牌,打造文旅全产业链,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到其中,以激发潜在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