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鲁迅小说简介
浅析《故事新编》
王思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所有作品中唯一一本以远古神话为背景的小说。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主体意蕴、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浅析其对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体现的正在逐渐觉醒和增强的现代女性意识。此外,鲁迅还尝试运用古今杂糅的叙事手法,展示了其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时代先觉者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创作背景;文化批判;女性意识;古今杂糅
作者简介:王思淇(1999-),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62-01
一、创作背景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提到当时创作的最初想法是取材于古今来做短篇小说。于是,根据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尝试创作了第一篇取材于神话的小说《不周山》。初到厦门时,鲁迅独居在一间石屋中,无尽的悲凉和哀伤从四面八方传来。由此爆发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正是《铸剑》的根源。从当时的生存境遇看,在厦大工作的鲁迅生计已成问题,物质生活难以得到满足,还要面对政客、同行的攻击,又使其在精神层面上倍受冲击。《奔月》中逢蒙射杀后羿的情节似乎就在影射高长虹对鲁迅的诽谤。作为一位时代的先觉者,鲁迅饱受内外交困,心力交瘁之苦,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重压带给他的必然是孤寂的。《非攻》与《理水》的主题都是歌颂赞美英雄,这是时隔十年后,鲁迅再次“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开始召回自我。鲁迅作为左翼文化界的“旗手”,英雄的身份虽然会给予他满足感,但也会带给他孤独和沉重。
二、主题意蕴
(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鲁迅是一个非常擅于反思的人,他没有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部否定,而是在经过认真反思的基础上理性的、辨证的批判。
鲁迅在其早期的文言论文中曾说不要盲目采用西方,而应“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女娲造人却被人利用,后羿作为英雄的沉沦,到《铸剑》中三人尸首合葬,表现出荒诞的同时也将鲁迅早期在新旧文化
之间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消解这种矛盾,鲁迅必然要重新站在文化批评的立场上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于是鲁迅写出了《采薇》《出关》《起死》,对以儒道二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弊端进行了深刻地批判。鲁迅将这种批判归到“国民性”上,但却没有直接对“国民性”进行批判,而是似乎在从历史维度中挖掘“国民性”时陷入了困境。鲁迅早在留日的时候就曾思考过最理想的人性是什么?中国的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其病根在什么地方?传统文化扼制了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抹杀了独立个人的主体性。反思国民性也就是反思国民的劣根性,文学是“本根之要”高于一切,而文学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反思国民性最终必须依靠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思想上,从文化上来真正解决乃至消除国民劣根性,就像鲁迅所说的去翻看古书,刨坏种们的祖坟。
(二)女性意识的强化
在《补天》中,女娲被塑造成一位博爱勤劳、有责任感的女性形象。尽管人类并不感恩反而利用她,但她依然选择奉献全部,不计回报。《奔月》中的嫦娥在家庭中不再处于传统女性的附属地位。为了讨嫦娥的欢心,羿次日就去更远的地方打猎,而嫦娥却偷食仙药,独自一人飞向月亮。嫦娥没有公然正面反抗,而是选择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抗争。可以看出,嫦娥是一个主体意识已经确立的女性,真正做到了《伤逝》中的子君说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接下来的出现的禹太太也向我们表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加强。《理水》中在写禹太太因“端风格而正人心”“男女有别”被卫兵挡在衙门外时大骂禹,按照“夫为妻纲”的传统观念,这是一个封建女性永远都不敢
说甚至不敢想的话,而禹太太骂的这样明目张胆,不仅仅显示出禹太太对家庭生活的不满意,更体现出的是正在增强的女性独立意识,以及挑战男性主体地位的大胆反叛精神。鲁迅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用现代女性的觉醒和强化,表达了对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反叛。
三、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
茅盾在论及《故事新编》时就认为其把古代和现代糅合交织,从一变二,合二为一。陈鸣树也认为最为大胆最为独特的创作莫过于把现代交融在古代之中,把现代写进古代去探索它的现实意义。对于创作手法,鲁迅认为《故事新编》是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中选取素材,然后对历史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而成。虽然这是鲁迅的自谦,但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跨越时空、古今杂糅的写作手法的创新。可以说《故事新编》是鲁迅站在思想上对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进行再叙述,巧妙地渗入自己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其思想内涵不仅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奔月》,这篇文章产生于鲁迅与高长虹论战时期,学生攻击老师这一场景在逢蒙追杀羿中也有体现。羿的英雄形象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铭记和尊重,反而陷入此后“英雄无用武之地”,生活困窘,妻子指责,逢蒙射杀的困境,羿身上的“神”性也逐渐消失,展现了作为英雄的孤独困窘和软弱的人性。从而使作为启蒙主体,作为时代的先觉者、先驱者的英雄更像是“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这也让作者为革命先驱者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况产生深深的担忧,为其未来的命运问题陷入深思。不仅如此,这其中似乎也隐含着作者与羿的心心相印之感。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小说全集.武汉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95页.
[2]Paul Grice THE Conception of value . Clarendon . press. Oxford,199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