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说明
一  内容结构 
文章很长,内容极为丰富,但结构层次清晰,中心明确。题目是“忆青岛”,作者却不着急来写青岛,先从圣城耶路撒冷谈起,谈到苏杭、谈到北平,然后郑重其事的宣布: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然后对青岛的气候、海滩、山峦、物产、人情风貌作了生动的描写,虽然看似琐忆,杂乱无序,但始终围绕着中心“对青岛的喜爱”来布局谋篇。
第一部分(第1—4段),通过写耶路撒冷的俗、苏州的脏、杭州的艳、北平的庸俗,对比烘托,作者直抒胸臆,最喜欢居住的城市是青岛。
第二部分(第5—21段),写青岛的地理位置、气候、海滩、山峦、物产、人情风貌,表达对青岛的喜爱之情。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5—12段)写青岛的自然之美;第二层(13—16段)写青岛的物产之美;第三层(17—21)写青岛人性情之美。 
第三部分(第22段)首尾呼应,希望能回到青岛居住,表达对青岛的眷恋思念。
二  思想感情 
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青岛的喜爱眷恋之情。我们还能看出梁实秋抒发对青岛的喜爱,其实是表达自己对自然不加雕饰、清新不能媚俗、平淡不会浮华的一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还能通过梁实秋对青岛的樱花和总督府的态度,看出他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对和平和正义的渴望。
三  艺术特  青岛什么好吃
1.精美幽默的语言。作者喜用排偶,对偶、排比句式,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这些排偶句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文采斐然。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 
2.感人至深的细节。离开青岛五十年了,那一个个鲜活的细节,仍然感动着梁实秋,也打动了读者:客食大葱的满足;老张的惨笑不答、微笑不语,仿佛就在眼前。 
3.信手拈来的名句。梁先生深厚的古文修养,在本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无论是《启示录》《诗经》,还是佛偈俗语,不但帮助
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教学建议  1.以诵读切入。以诵读贯穿教学的过程,以诵读带动研讨,诵读与研讨交替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边诵读边理解,并能读出感情,读出意境,在诵读中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  2.以景带情或以情带景切入。体味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具体分析景物描写与这些句子的关系,从而完成目标。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青岛的山水之美、人性之美,品味课文独具韵味的语言。
2.理解作者通过记叙描写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3.加深对家乡的了解,热爱青岛,建设青岛。
二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并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青岛的冬季较平和,夏季较凉爽。七月份气温在20——26度之间,最热的八月份平均气温在25.1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青岛市沿海沙滩众多,是游人海浴戏水的好去处。     
现代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说,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避暑区赶得上青岛的。
  老舍也曾说,青岛的地面,却尽是一枝枝的小山,到处可以看得见海……去住了一个夏天,方才才觉得“东方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虚称。
青岛的天气属于大陆气候,但是有海湾的潮流调剂,四季的变化相当温和。称得上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三)、讨论问题:
青岛给作者留下了哪些记忆?
建筑美、市容美、气候美、崂山美、海滨美、饮食美、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作者是怎么回忆青岛的?
活动任务:
把课文3—15段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词汇罗列出来。
活动目的: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实施措施: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饶有情趣、全国最干净
      好地方、憎恶、喜欢、不愉快、耻辱、心向往之、尘虑全消、
      最尽兴、没个够、可观、更妙、煞是好玩、兴致高、大快事、别有风致、尽一日欢、永不能忘、乃觌面失之。
      不能忘情、好吃、国内第一齐备,应有尽有、味鲜、名字也妙、远在……以上,味之腴美,从未曾有,美味,生平未有之满足品质特佳、美得令人难以相信、上品
        外表倔强豪迈、内地敦厚温和,民风淳厚、有良心、君子
(一)、作者是满含深情回忆青岛的。
1、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
2、关键段落表白着喜爱
3、作品数量证明着喜爱
4、生活细节体现着喜爱
(二)、作者是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回忆青岛的。
游崂山
夫妻俩携带着小儿女阖第光临夏日汇泉湾
汇泉湾冬天偕友闲步
中山路餐馆吃牛排
客食大葱
……
(三)、作者是通过以雅化俗、文白交融的语言回忆青岛的,典故、诗词、成语的引用增加了课文的文化内涵。
一日,有客从远道来,止于寒舍,惟索烙饼大葱,他非所欲。乃如命以大葱进,切成段段,如甘蔗状,堆满大大一盘。客食之尽,谓乃平生未有之满足。
语言特点:以雅化俗,文白交融。
(四)作者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的构思技巧回忆青岛的。       
课文并不是开门见山就回忆青岛,先写哪些城市?作用何在?
城市:耶路撒冷、苏州、杭州、北京
作用:对比衬托,烘云托月
二、小结:本节课,我们跟随梁实秋先生走遍了老青岛的大街小巷,回顾了一段属于青岛的往事,只觉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们用心感受到了梁实秋先生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只觉字真、句真、情更真。
    每天穿行于这个城市,观赏着百年的风花雪月,咀嚼着百年的云水往事,希望我们都能带着情感生活,把点点滴滴的岁月故事变成绵延久远的生命辉煌。
三、布置作业
有人说,青岛的旅游业缺乏文化含量,造成了时间的间断和内容的单调。其实,青岛并不缺乏人文素材,青岛的名人故居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未来青岛旅游业的生力军,策划一个青岛名人故居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