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相声艺术的发展一波三折,从淡出人们视野再到当下阶段的流行,相声艺术对自身进行了改造以求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个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使这门艺术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商業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促进了文化品牌的形成,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德云社便是相声社团中商业化运营最成功的一个例子,但同时其商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又是值得深思和考量的。本文以德云社为例,梳理相声艺术发展中的商业化路径,剖析相声商业化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以反思相声艺术的发展,希望相声艺术能更好地在传统与当下之间到平衡点。
一、德云社发展脉络梳理
德云社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专业相声社团之一。德云社以“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离开德云社的演员为宗旨,弘扬北方民族文化,培养曲艺人才,服务大众。德云社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个相声社团,德云社既有自己的独特性,某种程度上也与其他相声社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笔者根据德云社发展的资料与文章,梳理出德云社的发展脉络,以观其转变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以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艺术的商业化运作。
一是德云社建立的大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相声艺术到达一个顶峰后,受娱乐方式多样化、小品崛起、相声内容变化以及相声艺人的生存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相声艺术逐渐走向衰落。
二是德云社的成立及初步发展时期。1995年,郭德纲与相声界前辈张文顺以及青年演员李菁开始在北京演出;1996年,相声演员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开始陆续加入演出;1998年,演出场馆扩建,并取名为“北京相声大会”。
三是德云社的扩展时期。2003年,德云社演出队达到十几人,更名为“德云社”;2004年10月,侯耀文正式收郭德纲为徒。这一阶段,德云社成员继续扩充,吸纳了一批有实力的相声演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