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四章传说
一、本章知识点
本章掌握传说的基本理论,熟悉传说的基本类型和代表作品,并重点分析中国四大传说。
1、传说的界定
首先搞明白什么是传说。其定义为“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和习俗的传奇故事”。这一定义从创作者(民众)、散文体(故事)、传奇性、内容(几种类型)等四个方面对传说的含义作了界定。然后将传说与有联系的文体即历史、神话进行区分。
2、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是按照类型的纲目介绍主要的传说作品,所以既要掌握分类知识,也要注意熟悉代表性作品。根据传说叙述对象的不同,可将传说分为四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每类下又有若干小类。
3、传说的艺术特征
传说有五个基本特征,分别表现在讲述方式、结构、情节、人物、演变等。
4、传话的产生途径
传说产生的途径是复杂多样的,有现实生活的想象化、神话的人性化、历史的传奇化、故事的粘附化等。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传说有更完整的了解,并进一步认识传说与历史、神话、故事的关系。
5、传说的价值
传说的价值归结为五个五方面: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艺借鉴价值,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是传说的基本功能。
6、四大传说
因为四大传说在中国影响深远,所以将它们专门辟为一节来讲述,分别介绍四大传说的基本情节、形象系列、形成过程、结局艺术、与节日习俗的关系等。
二、本章重点
1、传说的种类
掌握传说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类型有什么内容和特征,并能够用具体作品来说明。
2、传说的艺术特征
这是传说的根本理论问题,可以使我们对传说有深入的把握,必须理解透彻。
3、四大传说
四大传说在民间的影响力可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相媲美,而且比后者更为历史悠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所以四大传说值得花费较多时间去鉴赏和了解。
三、本章难点
1、传说与历史、神话的区别。
由于传说在内容、特征上与历史、神话有牵连,需要搞清楚传说与后二者的关系。这种区分可帮助我们对传说的基本概念理解得更清楚。传说与历史既有某种方式的联系,又有内容的真实性、历史观、取材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传说与神话有共同之处和密切关联,也有内容、主人公和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实质差异。可以结合传说的产生途径对以上区分做进一步的理解。
2、传说的艺术特征
这个问题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因为该问题很重要,又是必须搞清楚的。传说有五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讲述方式的“可信性”。可信性是加引号的,就是说并不是真的是可以当作真事去相信。但是传说的事情又不是一点真实的事情都没有,往往有一些真实的背景,而主要的情节却是虚构的。对这一点的掌握主要是把握它的讲述方式的“可信性”。它的真实的一些背景、“遗迹”等都是为了造成讲述方式的似乎可信;同时听者也明知道不可信,但是并无意于追索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也不认为讲述者是在撒谎,人们都认同这种“煞有介事”的讲述方式。
第二,结构线索的推原性。理解这一点主要是把握这种推原是结构故事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可以引起别人浓厚兴趣的方式;另外,这种解答问题的方式不是科学的,而是艺术的。
第三,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是传说的情节特别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传奇性好多时候与故事的魔幻彩有关,但是即使情节有神怪因素,或人物有神奇的本领,传说的内容总体上也是合乎常情的,以讲述人间现实性的事情为目的,人物以人格而不是以神格为中心。
第四,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传说人物以类型化的为主,但一些历史悠久、情结很丰满的传说,其人物已较为个性化。
第五,流变中的生命力。传说是在传播中演变的,这种演变也是传说随时代、地域的变迁而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正因为传说内容虽环境而调整,它才能不断生长,就是情节越来越丰富、人物越来越个性化等。因为是口头传播,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章民间故事
一、本章知识点
1、民间故事的界定
“故事”是一个常用词,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平时所说的“故事”是广义的,就是口头讲述的散文叙事作品,神话传说也包含在内。本章所指为狭义的故事,即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可以将故事与神话和传说区别开来。
2、故事的特点
故事主要有三个特点: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第一个特点是将故事与神话、传说相比较而言的。后两个特点都是说故事的内容有笼统性,不像作家文学如小说那样细腻。
3、故事的情节类型分析
由于同样的故事母体在各地传播并发生种种变异,归纳故事的基本类型就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也很有趣味。常见的情节类型分析主要指以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为基准的类型学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类型描述成果有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艾伯华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可以作为研究故事的工具书来使用。
故事的情节类型分析是常见的研究课题。还有另一种内容分类法,按内容分为四个大的基本类型:童话(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这种分类与上述情节类型学分析不是同一性质。
4、故事的价值
故事有娱乐价值、教育价值与文化资料价值,以娱乐价值为主。
5、童话
(1)童话的含义
童话是经典的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影响也最大,而且有许多优秀作品。它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
(2)童话的经典类型
中国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天鹅处女型故事、田螺姑娘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狗耕田型故事、蛇郎型故事、狼外婆型故事、怪孩子型故事、神奇宝物型故事、画中人型故事、问活佛故事等。应熟悉这些故事的基本情节构成,对有些故事还要掌握它在古代的文字记载。
(3)童话的艺术特征
这里指一般故事特征之外的特征,主要是浓郁的幻想彩,以及许多故事反映着奇异的古代习俗。童话具有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它们是从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保留着古代的一些原始信仰成分,以及少量远古社会生活的影子。
3、生活故事
(1)生活故事的含义
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故事,没有超自然的幻想性情节。它是现在成人对成人所讲的故事的主要形式(而童话主要是成人对孩子讲的)。
(2)中国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
最常见的生活故事有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怕老婆故事、机智人物故事、鬼故事、吝啬鬼故事、说大话故事、残疾人故事、懒汉故事、扒灰故事、诨故事等。
4、寓言和笑话
(1)寓言
寓言是一种有明显的教训寓意、形式短小精干的故事,有动物语言和人物寓言两类。其特征为寓意性、精粹性。寓言作品主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现代流传的并不是很多。
(2)笑话
笑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这里主要是对笑话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其特征是在意境上将喜剧性与严肃性相结合,在构思上高度夸张的手法与现实性的内容相结合,在表现形式上一语破的。其内容主要是对各种不良现象、人的弱点的嘲讽,也有的是自嘲。
二、本章重点
1、故事的特征
是对故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征的一种本质性的把握,掌握这些,也可以拿故事与其它问题进行比较,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2、故事的情节类型学分析
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影响很大,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难度。
3、童话的常见经典类型
童话有一些自古流传、影响深广的经典类型,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是应该熟悉和了解清楚的。
4、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
这些故事是现代民间经常讲述的故事,了解和分析它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些是自古流传的,现在仍然存活着。
三、本章难点
1、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这样容易将故事与后二者混同起来。但按我们的界定,这三种文体是能够清楚地分开的:(1)故事与神话: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
角是人。故事里有时也出现超现实情节,如鬼故事,但仍然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以说故事的时代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为基础。鬼故事是讲原始信仰在现代人们观念中的遗存,讲人们如何怕鬼或不怕鬼,主角还是人。(2)故事与传说: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即故事不摆出讲“真事”的姿态,听故事者也不期望知道是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事,只是想听到有意思的情节。
2、故事的类型学分析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指以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为基准的类型学研究。对故事作类型学分析就是用这一套分类方法来分析各地流传的不同版本的民间故事,但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用这一套分类体系来套中国的民间故事,而是自己根据故事材料归纳出类型,再查阅“AT 分类法”,将之作为参照。因为“AT分类法”对中国某一类民间故事的描述并不是非常细致的。
“AT分类法”的名称源于两个外国人名:一个是芬兰的阿尔奈(Aarne, Anitti A.),曾发表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是首先提出这一分类体系的人;另一个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Smith)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研究中国的民间故事类型一般不用看阿尔奈和汤普森的著作。可直接查阅两部用这种分类法来归纳中国故事的著作。一个是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另一个是美籍德国学者艾伯华(有译作爱博哈德,W·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如果想了解这种类型学分析的具体做法可参看专业杂志《民间文学论坛》(20世纪末改名为《民间文化》)和《民俗研究》上的这种文章。
第六章民间歌谣
一、本章知识点
1、民间歌谣界说
包括民间歌谣的定义、对这个定义的理解、其名称的来源、歌与谣的区分等。
了解这一概念还可以将它与其它概念区分。民歌篇幅较短,是“抒情短章”,这点是它与同是韵文体作品的史诗、民间长诗、曲艺等的明显区别;它可以歌唱或吟诵、具有曲调或韵律的特点,显然可以将它与故事、传说等散文体作品区别开来。
2、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
民歌最初是怎么产生的?有多种说法,除劳动说与宗教说之外,还有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灵感说、性欲说、美欲说、感情传达说、精力过剩说等。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许从这些原因等能产生一些歌谣。其中劳动说和宗教说是最值得重视的,因为劳动肯定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在这种活动中常生有实用价值的歌谣是自然的;宗教也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在远古人类生活中的位置可以和劳动、战争等并列,而且祭祀中常有歌舞,产生歌谣也是自然的事。其它渠道产生歌谣也有道理,但不如这两种重要。总起来讲,关于民歌起源的解释就目前见到的资料还都是假说性质的,并没有多少确证性的研究,所以对这部分知识只掌握梗概就可以了,不必展开详细的论述。
民歌的演进就是指它在产生以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怎样发展的。这个题目实际很大,只了解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就行了。最初是简单的劳动号子等,后来诗律经历了多种形式,其表达功能越来越完善。这种文体至今仍活跃在民间,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应注意民间歌谣与作家诗歌虽然也互有影响,但主要是各自独立地发展,所以至今民间歌谣与诗人作品仍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差距。
3、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
从民谣的内容出发,可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应掌握各种类型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4、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这种分类是自然存在的,即民间就有这种分类,好多小类的名称是民间本来就有的,不是研究者坐在书斋里的分类。从歌体形式出发,可分为山歌与小调两大类。山歌有花儿歌、爬山歌、信天游、鲁体民歌、谐体民歌、踏歌、欢、双歌等形式,应掌握几种主要形式的分布区域、诗体特点,并熟悉一些有名的作品。小调有凤阳花鼓、五更调、四季调、绣荷包、小放牛、采茶曲等许多种。
5、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民歌的艺术特征归纳为三个方面:(1)天机自动,朴素混成,这是民歌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这是一个总体的体现,即有内容方面的表现,也有形式上的表现,也有存活方式上的表现。(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这个特点实际上包括两点,一是由于地域辽阔,民歌种类繁多,二是民歌注重韵律,这两点都是从形式角度去讲的。(3)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是民歌语言或表达方式的特点,也是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因为很突出,内容较多,就单立为一个特点,主要明白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举例。
6、民间歌谣的功能
民歌有多方面的功能:抒情娱乐功能、教化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其实前三种都是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只不过分开来讲了,第三种是更加直接的实用功能。
7、歌俗、歌节与歌手
这部分属于扩展性知识,与社会生活与习俗联系更为紧密、直接,也很有趣味,是民歌的更加生动而丰富多彩的体现形式。可以在课程中学习总体的概要的知识,但更多的主要的知识是自己在旅游或身边的生活中去观察,或者从媒体中去获得。
歌俗:各地、各民族都有在日常生活中唱民歌的习俗,这种活动有各种特鲜明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歌俗”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也可以包括歌辞、歌节、歌手等,所以这部分内容只是从总体上谈歌唱民俗的话题,下面再专门讲歌节与歌手。
歌节:中国许多民族有歌节。歌节的形成与维持有祭祀、婚恋等多方面的原因。歌节有多种活动方式。应熟悉一些著名的歌节。
歌手:最早的歌手是女巫。现代的歌手是从日常生活与歌节的歌唱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他们多数不是专职的歌手,不脱离劳动和当地普通的日常生活。应注意,这些歌手与流行歌曲的歌星是不一样的,比如歌星大都是专职的,歌词都有专人的作者,其演唱一般是在赢利性的演唱会上或面向商业市场录制等。
二、本章重点
1、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
从思想内容角度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等六个大类,这些种类的名称是经常提到的,比较科学,也概括了民歌的主要内容。应该掌握各种类别的名称、内容或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2、山歌的特点与常见类型。
掌握山歌的概念、特征,并将它与小调加以区分。山歌的种类很多,课程讲述了六种常见的类型、花儿、爬山歌、信天游、打歌、欢、双歌,应掌握这些民歌的分布区域、形式特征,熟悉代表作品。
3、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是对民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的深入认识,应理解透彻、重点把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