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发展,在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影响下,预防兽医学的研究由个体水平发展到体水平,对畜禽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过程与防止方法进行宏观的综合研究;将其研究对象做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加以观察分析,逐步进入系统预防兽医学的新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预防兽医学以其系统的科学理论、广泛的科学内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及人类的生命科学、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 王明俊.兽医生物制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8.[3] 金奇.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现代动物免疫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6.
[5] 王世若.分子免疫学[M].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1998.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9.
[7]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
[8] 沈关心,周汝麟.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8.
[9] 魏平华,陈清轩.转基因动物[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10] 方福德,杨焕明,张德昌,等.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M].北京:北
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009)
流感的世界流行及公共卫生
李海燕1,于康震1,辛晓光1,杨焕良1,毕英佐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家禽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34(2002)12-0048-02
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正黏病毒科猪流感病毒(SI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发性猪呼吸道疾病,临床以突发、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衰竭、高发病率、低死亡率为特征,单纯SI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及其他呼吸器官的炎性变化,有其他病原继发或混合感染时,病理变化会严重而复杂。目前已发现的SIV至少有H1N1、H1N2、H1N7、H3N2、H3N6、H4N6、H9N27种不同血清亚型,广泛流行于猪中的主要有古典型猪H1N1、类禽型H1N1和类人型H3N2毒株。
猪流感呈世界性分布,可发生于各年龄、品种猪,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在深秋、早春和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流行,若无并发感染时,死亡率较低,其病程、病情及严重程度随病毒毒株、猪的年龄和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并发或继发感染的不同而不同。本文着重介绍猪流感的世界流行情况及其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意义。
1 猪流感的世界流行情况
1.1 H1N1亚型毒株引起的猪流感
H1N1亚型引起的SI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于1918年首次报道SI,当时,人中正流行着H1N1亚型引起的20世纪最具灾难性的流感,全球约20亿人染病,2100万人死亡,而猪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当时人中流行的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倍受人们关注,但直到1931年才分离并鉴定了第一株SIV A/Swine/I owa/15/31(H1N1),即古典型H1N1SI V的代表株[1],该毒株与引起人流感的病
毒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禽流感病毒(A IV),并有很高的相关性。
1940~1960年,英国、捷克斯洛伐克、西德等欧洲国家报道了猪中存在抗H1N1SIV抗体,但此后近20年时间里, SI V好象在欧洲这些国家中销声匿迹了,直到1976年,经典H1N1SI V首次从意大利北部猪场中分离到,这些病毒分离株
收稿日期:2002-09-23
作者简介:李海燕(1968-),女(壮),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于康震(1960-),男,安徽合肥人,研究员,博士;辛晓光(195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实验师,大专。与当时流行于美国的经典SIV有非常近的相关性,但这次疫情只限于意大利北部,并没有在欧洲其它国家传播开,经典SI 很快被类禽SI所取代。
类禽H1N1SIV引起的SI于1979年在比利时和法国暴发,这些毒株在抗原性和遗传性上与流行于北美及亚洲的经典SI V有显著的差别,而与来自鸭的H1N1流感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与经典H1N1SI V相比,类禽H1N1SIV表现出更高的选择优势,具有更强的侵袭力和更高的致病力,因此,迅速在欧洲大陆,如荷兰、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猪中传播开。
1.2 H3N2亚型毒株引起的猪流感
流行于世界范围内猪中的H3N2亚型SI都是由类人H3N2亚型毒株引起的,继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之后,1969年在台湾猪中首次发生,1970年在香港的猪中也分到了H3N2SI V,此后的15年时间里,都没有引起感染猪流感的大暴发,但大量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1968年香港流感H3N2毒株及其变异株迅速传到了欧、美的猪中,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猪中存在了数年之久,但都没有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的暴发和流行。1984年,欧洲大陆首次报道了类人H3N2亚型毒株引起的临床SI的暴发,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猪都表现高水平的抗体。长期以来,美国猪中几乎每年都有经典SI 的流行,1988年,美国卡罗莱纳洲、明尼苏达洲、爱荷华洲和德克萨斯洲接种了H1N1SI疫苗的猪场暴发了严重的SI,研究表明,其病原为H3N2人 猪双重组病毒株和人 猪 禽三重组病毒株,母猪发病严重,有3%~4%的母猪出现流产,产仔率降低5%~10%。
1.3 其他亚型毒株引起的猪流感
除H1N1和H3N2亚型引起的SI外,由其他亚型毒株引起的SI也时有报道,如日本、法国、英国报道了由H1N1和H3N2毒株进行基因重排后产生的新亚型毒株H1N2引起的SI;英国和美国则报道了H1N7引起的SI;1985年,哈萨克斯坦又报道了H3N6引起的SI;1999年,普遍流行于水鸟(如海豹)中的H4N6A IV,首次从北美中东部这大略湖自然感染的猪体中分离到[2];而20世纪末被世界各国频繁报道的H9N2毒株,1999年,不仅从中国香港的人中分离到,而且从香港的
48  Heilong jiang Jour 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 y M edicine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第12期
猪体中也分到了该亚型病毒。这些亚型引起的SI,除了日本和英国由H1N2亚型引起的SI在猪中广为传播并造成猪呼吸道病的地方性流行外,其它亚型毒株都没有引起猪 猪的进一步传播,造成大范围的SI流行。
2 猪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
猪是禽、猪、人流感病毒惟一的共同易感宿主,SIV还具有感染禽和人的能力,因此,SI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兽医传染病学和兽医公共卫生意义。
2.1 猪流感的兽医公共卫生意义
SI是规模化养猪场普遍存在且难以根除的猪发性疾病,不仅可直接引起患猪死亡,而且使患猪生产性能下降,恢复缓慢,推迟上市,直接影响猪健康状态和猪的质量,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更值得重视的是,SIV是猪呼吸道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致病原,由于SIV对呼吸道上皮具有高度特异亲嗜性而使呼吸道上皮管壁受损,导致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猪2型链球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猪呼吸 繁殖障碍综合症病毒(PR RSV)等其他呼吸道细菌和呼吸道病毒的继发或混合感染,使疫情更为复杂,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SI V不仅危害猪,而且可引起禽类(如火鸡)流感的发生。北美火鸡和猪中都存在抗经典SIV抗体,经典SI V由感染猪传入火鸡并引起火鸡临床流感症状的出现在北美已多次报道;流行于北美火鸡和猪中的经典SIV SIV表现出很高的遗传改变和基因重组率,从火鸡分出的经典SI V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猪感染并出现典型的SI临床症状。1999年,普遍流行于水鸟的H4N6AIV全基因组传入北美中东部安大略湖的猪,这是首次从自然感染的猪体内分离到H1和H3亚型以外的SI V。最近,从亚洲东南部猪中分到禽源H9N2SI V,但未发现该毒株经猪 猪的进一步传播,至于对猪和禽的潜在危害,目前还不清楚。
2.2 猪流感的人类公共卫生意义
回顾人类流感史,不难发现,20世纪每次人流感大流行的前后都有SI的发生和流行。大量的研究证实引起1957年亚洲流感!和1968年香港流感!的H2N2和H3N2毒株都是重组病毒株,都经过猪体的基因重配过程。基于SI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在人体器官移植的研究中,作为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的猪必须排除SI的感染。
1976年1月,美国新泽西洲佛迪狄克斯1名新兵因感染猪源N1病毒而死于肺炎的事件,赋予SIV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继而,从其他5名士兵的身上也分到同样的病毒,从血清学调查结果抗,至少有500人已受到该病毒的感染[3],首次主宰了在自然条件下,流感病毒确实可从猪传播给人,从而开始了人畜共患流感年代表上的里程碑。
对人类公共卫生更有意义的,是1994年在荷兰相距50英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的1岁女婴和2岁男婴男上分离到2株禽 人重组流感病毒株A/N etherlands/5/93(H3N2)和A/ Netherlands/35/93(H3N2)。女婴血清中抗A/N etherlands/5/ 93抗体高达21721olg2,其父亲和母亲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272log2和32log2,与其抗原性和遗传性相关的病毒已在欧洲猪中分离到,编码其内部蛋白的6个基因均来源于禽类。1999年10月21日,香港-10月龄女婴感染了H3N2SI V,现已完全康复,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没有其他人类感染该病毒,10月26日,香港卫生署声称,这株H3N2SIV对公众不造成威胁。
这些研究显然证明了感染猪的流感病毒具有感染人的潜力并能使与猪接触的人员产生急性、致死性呼吸道疾病。流行于欧洲猪身上的类禽H1N1病毒可以感染人并具有在人身上复制的能力,这增加了新流感病毒基因经猪体重排后传播给人的可能性;这些病毒只在人中引起有限的传播,可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人对H3N2病毒有较高水平的免疫力;而人对其毫无免疫力的H4亚型毒株也在北美猪中分离到,因此,对SI的监测作为预测和防止流感大暴发的最重要手段在欧美国家早已引起关注并达成共识;猪在禽 猪 人!的种间传播链中,扮演着流感病毒中间宿主及多重宿主的作用,在人和动物流感的病原学、生态学及流行病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参考文献:
[1] Shope R E.Sw i ne Influenza∀.Filtration experiments and etiology
[J].J Exp M ed,1931,54:373-385.
[2] Stephen C.H4N6infl uenza virus isolated from pigs in Ontario[J].
Can Vet J,2000,41:938-939.
[3] Top FH,Russell PK.Sw ine influenza A at Fort Dix,New Jersey
(January-February1976).#.Summary and sqeculation[J].J In fect Dis,1977,136:376-380.(005)猪流感的具体症状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赵春丽1,范秀军1,郝学忠2,田文儒1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34(2002)12-0049-03
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至今没有明确的概念,一般工业上称之为发酵罐,是一种为细菌、真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等微生物提供无菌,温度适宜,营养良好的生长环境的装置。它按照装置的结构分为热管式生物反应器、空间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和膜式生物反应器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现代
收稿日期:2002-08-24
作者简介:赵春丽(1977-),女,黑龙江桦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范秀军(1977-),男,黑龙江尚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郝学忠(196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博士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生物工艺和制品不断地开发出来,使得生物反应器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一些生物反应器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细胞培养,生产酶制剂,激素以及生物蛋白药物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和经济利益。随着现代基因手段的开发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工业上的一些固定装置,他们将转基因动物开发成活体发酵罐,使动物能象机器一样,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生产预期的蛋白类药物,酶制剂,抗体等。
1 动物生物反应器产生的历史背景
几乎任何有生命的器官、组织或其中一部分都可经过人为
49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赵春丽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 eterinary M 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