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第2卷第16期
文化纵横一、引言
2007年5月22日,随着中国门户网站第一档深度访谈节目《凤凰网•非常道》开播,十年来,网络新媒体平台日渐成熟,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自制访谈类节目,节目更加个性化,加入许多创新元素,随之网络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相伴而生,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是记者、作家或是电视主持人,例如《一千零一夜》的梁文道、《局部》的陈丹青,《易时间》的易立竞、《十三邀》的许知远等等。他们的主持风格也与我们在传统媒体上看过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有很大不同,每个人在节目中都带着自己的特点、观点。“偏见”是《十三邀》节目的关键词,主持人许知远也在节目中经常提及带着偏见看世界。而主持人的这种主观看法是否能代替大众,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值得探讨;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极致个性化会给访谈嘉宾以及受众不适,受众的期待与主持人表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错位,造成传授失衡,传而不达的传播困境,主持人在话语选择上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给大众精神愉悦很关键。受众的文化素质、内涵修养参差不齐,如果主持人太过于关注自身的观点表达,节目便失去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播意义。
吴晴晴电影以往我们在探讨新媒体网络访谈类节目,更多会提及节目以及主持人的创新路径,而在新媒体日趋发展
成熟的今天,本文旨在探讨主持人“个性化”的危机,我们鼓励个性,但是“个性”并不是忽视受众需求的“自我”,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观看需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更要把握好表达自我的分寸。
2016年,腾讯新闻与单向空间合作在腾讯视频推出了一档网络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是一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从1998年起便开始为多家报刊撰稿、担任主编,文风犀利。读过许知远文章的朋友,会发现他的书中经常提及众多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名字。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当今文化圈、娱乐圈、商界的嘉宾,许知远与嘉宾进行面对面对话,对比以往传统访谈节目的“讲故事” “打感情牌”,《十三邀》把十三位嘉宾看作为“社会切片”,用新的视角去触碰社会,主持人许知远始终带着好奇心、自己的偏见与嘉宾对话,这吻合了《十三邀》节目定位的关键词“偏见”,节目一开始便指出“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的确,节
目在定位、主持人、嘉宾选择视频包装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
这是网络访谈类节目的进步。
二、网络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出现危机《十三邀》第一季的点击量达到了2.4亿,豆瓣评分8.2分[1],这对于一档网络访谈类节目来说很不错,但是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的播出,据卡思数据显示,
目前大众对节目评价大多
是中立态度[2]
。同时,有许多观众对于主持人许知远在节目中的表现不是很看好,主持人许知远在节目中经常提及带着偏见看世界。
主持人的这种主观看法是否能代替大众,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极致个性化会给访谈嘉宾以及受众不适,受众的期待与主持人表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错位,造成传授失衡,传而不达的传播困境,在话语选择上,主持人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给大众精神愉悦值得思考。受众的文化素质、内涵修养参差不齐,如果主持人太过于关注自身的观点表达,节目便失去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播意义。
三、主持人极力追求“个性化”面临的挑战(一)主持人与嘉宾、受众之间存在知识沟《十三邀》节目将自己打造为高端的精英文化节目形象,成为高知体、精英分子青睐的节目。主持人许知远在与嘉宾的对话中,经常会提及一些名人大家及作品,但是大多数观众对此都很陌生,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话语选择时
要考虑嘉宾的感受,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
[3]
在第二季采访李诞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许知远提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他说“你知道我当时读《以赛亚柏林传记》时,两个小孩听着莫扎特的音乐……”很明显,从嘉宾李诞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并不知道这本书。从嘉宾角度来说,谈话氛围受到影响,也会让嘉宾心里产生不适;从受众角度看,李诞是一个娱乐综艺感极强的一位嘉宾,两人很轻松地谈论一件事时,主持人突然提及一个我们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过的书或者人物时,会让受众听不下去、看不下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起到引导、互动的作用,而不是节目的主体,主持人太过于展示自我会让受众无法接受,甚至让受众对主持人产生反感。
《十三邀》属于一个分众化节目,受众人主要针对精英人[4],但是网络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多样
摘 要:新媒体延伸了节目内容生产的平台,也在不断重塑节目形态和节目类型,无论是新媒体节目的传播方式和内
容,还是网络访谈节目的受众都在网络新媒体发展中经历解构、重塑。知性大方、平易近人的形象已成为以往传统媒体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共性,例如《鲁豫有约》中陈鲁豫的睿智;《杨澜访谈录》中杨澜的优雅大方都让观众记忆犹新。而新媒体访谈节目主持人在此过程中,追求“个性化”值得称赞,但
如何把握好分寸值得思考,《十三邀》节目主持人许知远的“偏见”视角、与嘉宾的观点争锋对立、主持人对自我情感的极致表达,这是主持人呈现出的个性特点。但是站在人文关怀角度思考,太过自我的“个性化”是否会过犹不及值得讨论。关键词: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定位;个性化;十三邀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6-0168-02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危机
——以《十三邀》为例
武文一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作者简介:武文一,女,汉族,河南偃师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传播。
陈好走过光图片大全第2卷第16期文化纵横
(上接第167页)过程中,仿佛“时空隧道”。博物馆展览空间作为探索陈列设计的一种形式,有效地应用了多学科以及明确主题的方式,合理应用创意理念创造崭新的博物馆陈列。在进行博物馆陈列空间设计时,需要展现出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日本布展在手法上别出心裁、新颖独到。在进
行空间设计前,需要模拟博物馆应用场景,并科学地应用电、光、声等最新科技成果,通过设计人员采用天花板洒向地面投影的方式,可以使参观者仿佛在遨游蔚蓝大海。日本博物馆展厅当中会设置很多的触摸屏,给参观者们介绍该文物的具体信息以及有关背景,参观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相应选择观看视频。
在进行博物馆陈列空间设计时,可以借鉴日本博物馆的采用具体手法以及宏观理念,通过将智能化以及表现力进行有效结合,改变以往博物馆陈列空间,呈现丰富多彩的陈列设计形态。博物馆陈列作为物化过程,陈列设计当中图像和图形都由动态光影、识别符号、平面版式以及虚拟场景等方式进行表现,可以有效地改变了人们以往视觉阅读习惯。将平面转为立体化的方式展示人们,创意设计理念从理性转变为感性空间陈列设计。充分利用光和彩作用,将材料进行组合、切割、重构以及分离等方式,逐渐形成崭新的语境。空间设计科学分割建筑实体,从非感性、无序的环境创造富有人性、自然的、适合的博物馆空间艺术。将博物馆陈列以及建筑进行融合,逐渐提高陈列和空间的美感。通过提高陈列完美意义,可以使博物馆空间艺术具备震撼力、感染力以及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将博物馆进行陈列设计,改变以往陈列设计方式,积极研究新领域、新科学,创新设计思维和陈列模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逐渐提高创意理念,增加博物馆陈列的艺术性,促进博物馆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震宇.浅析博物馆的收藏与陈列艺术设计[J].神州,2019(6):47-
48.
[2]张隽杭,梁栋.浅析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照明生态设计[J].文艺生
活·下旬刊,2018(12):172.
[3]黄琳.浅析《国家宝藏》对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启示[J].卷宗,
2019,9(9):52.
[4]李颖.浅析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
(24):106-107.
[5]饶媛兰.浅析博物馆多元化的陈列设计风格[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12):94-95. 1674-8697.2017.12.036.
[6]傅悦.浅析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19):138-139.水的性质
[7]王有庆,王妮.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新理念和新体系[J].古今农
业,2003(2):96-100.
[8]张馨文.从“人”与“物”的关系探析博物馆陈列设计[J].美与时
代,2012(3):98-100.
[9]张剑鹏.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时代风格的构建[C].吉林省博物馆
协会学术研讨会,2011.
化,精英与普通大众对节目的心理期待是有相通之处的,受众对于节目“偏见”的定位,更多期待的是节目能在关注嘉宾内心的同时,呈现不同的观点和值得大众思考的价值观。
(二)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并且会在镜头、网络传播中不断放大。顺势而“变”,保持对社会冷暖的敏感度。当下网络新媒体日益发展,受众更趋于年轻化,主持人要深知镜头中自己的表现会给年轻人造成的影响,谨言慎行,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表现自我的私欲。在采访《奇葩说》主持人、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时,主持人许知远在访谈期间问马东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粗鄙,同时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充满的失望、排斥。
作为主持人,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导向,在节目中要给观众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受众心中有期待、给受众以思考。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我表达立场,直言不讳地表达对社会、时代的不满,主持人可以有观点,但是不要过火。现如今,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访谈节目中,受众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受众要的不是听嘉宾的故事,而是想看主持人与嘉宾是如何互动的[5]。
面对受众的心理变化,主持人当然要理解这种变化、适应变化,捕捉到变化并且能够灵活处理,运用变化给节目增添更多可能性。主持人要积极地感受受众的情绪点、痛点,并且要对社会热点时刻关注,在访谈中选择恰当的话语给受众反馈,主持人才会在受众当中引起共鸣,达到节目的传播意义。刀小刀怎么了
(三)主持人访谈技巧、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界主持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对于语言基本功的积累方面还有一定欠缺,缺乏专业性。例如在访谈中,词语的赘述、表达分寸拿捏不当、用词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都会影
响观看效果,也影响主持人形象塑造。
例如在第一季节目当中,主持人许知远采访俞飞鸿,谈到俞飞鸿曾经主演的《小丈夫》电视剧,主持人直言俞飞鸿在剧中太庸俗,访谈中,主持人在表达自我感受时,也要站在嘉宾角度换位思考,才能营造出适宜的谈话场。许知远在《十三邀》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就主持人“个性化”分寸把握上,需要探讨,当受众对此产生反感和不解时,主持人在接受批评的同时,更要反思改进[6]。
四、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访谈类节目的创新可以是平台的营销方式、数据分析、受众思维等技术手段层面,那么内容质量、价值观导向、人文关怀便是超越技术层面之后,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持人“个性化”危机的出现是一种信号,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回头看看我们的出发点慢慢改进,才能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节目。
参考文献:
[1]农必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网络视频节目——以《十三
邀》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6:94-96.
[2]朱凯波.泛娱乐化背景下的独立性严肃思考——《十三邀》节目特
黄英近况点分析[J].视听,2018,1(9):60-61.
[3]郭琦.网络访谈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6,1(13):
92-93.
[4]周浒.重塑关系、真实记录与理性到场——网络视频访谈节目《十三邀》的模式创新[J].青年记者,2018(5):84-85.
[5]梁少玲.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危机与新发展[J].传
播与版权,2016(7):73-75.
[6]毕淑华.新媒体环境下明星访谈类节目的发展流变[J].传播力研
写雨的片段究,2017,1:13-15.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