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完整版)
2021年的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包括以下内容: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
是一种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1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21-nCoV。
2.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普遍易感。
3.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二、流感基本知识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涕、头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
三、基本知识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咳血、胸痛、低热、盗汗、消瘦等。预防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及时发现和病例。
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市民应时刻保持警觉,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性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旅行。
2.加强个人防护
市民应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集性活动、注意室内通风等。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最近14天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3.科学防控传染病
市民应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对于已有疫苗接种的人,也应继续保持警惕,遵守防疫措施,避免麻痹大意。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为形势好转而放松防控意识。基本防护措施如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避免去人密集的场所,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随身携带有效防护口罩,勤洗手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我们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如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采用分餐制,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卫生等等。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最后,我们需要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这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为了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的健康,就医途中需要切记做
好个人防护措施。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