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2018.07|
(二)非语言符号及体态语言的技巧性运用
在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过程中,除却基本的语言符号
的把握,就是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针对不同的情境,主持人
合理运用体态语,能更有效地感染受众。
在不同的情境下,主持人的动作和神态反应更为直接,可操作性更强,这也是对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考量。尤其是在访谈类节目中,想要走进受访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例如,观众之所以对主持人陈鲁豫如此青睐,正是因为她的语言亲切而感染人,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与受访者和受众没有任何距离感。在一次采访胡歌的节目中,先在采访环境中,巧妙地设置了红酒加食物的模式,仿佛就是居家聊天。在聊天过程中,鲁豫的身体前倾,总是保持一种亲密而倾听的状态,手持一杯红酒。也正是深知只有自己先完全放松,才能带着受访者跳出限定的采访局限。当胡歌道出因为受伤而缺乏自信的时候,陈鲁豫静静地聆听,时而点头,时而安慰,把握人物情感非常准确,进退收放自如。她在眼神中给人以怜惜、鼓励、敬佩之意,充满了关怀。就是主持人这种丰富的情感把握,才让节目更富有人情味,更加丰满。
英语圣诞节祝福语
在提升自我体态语的把握同时,也要对节目的参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无论是其个人素质还是其所经历的事情,这样才能促使节目的整体性更加完整,衔接更加默契。尤其是对于团队主持的主持人来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接下来要接什么话、什么环节。因此,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过程中要全面地发展主持人的素质,以保证在更深层
次的交流过程中,将非语言符号灵活地发挥和运用。
(三)传播效果的综合效能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的异军突起,不仅
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广播电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也离不开对整体效能的把握。要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网络媒体虽然传播快,但是很多时候信息阐述并不全面,深度也不够,这也是广播电视语言发
展的契机。
因此,必须强化对播音员、主持人全局意识的培养,使其对不同的新闻事件有自己的深入解读。比如央视的白岩松,他无论是语言把控,还是语言评论,都能做到深刻,让人听了叹为观止,使人能学习到知识和领悟到事件的真谛。广播电视语言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就应该形成责任明确、语言规范、传
播路径广泛的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慧敏.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J].科研,2016(5).
2.徐娜,王瑞.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J].新西部,2016(15).
3.郭悦昆.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7(28).
(作者单位: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实践与思考
新闻舆论传播新格局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和传播方式的转型呼唤新闻工作者要克服自身思想和知识技能局限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实践中,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全媒体采编团队是更容易被接受的方法。聚焦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管理难题解决,对尽快提升传统媒体从业者绩效
产出、
支撑全媒体转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全媒体记者与全媒体采编团队
全媒体型记者,通俗理解为全能记者,是掌握多种媒
介传播技术,能独立完成新闻的采写编辑、影像摄录、视频剪辑等业务,熟练操作现代通讯技术和数字设备,根据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各种媒体平台提供表达形式和传播内容差异化新闻产品的综合性媒体人才。在美国及西方传媒,全媒体记者通常被形象地称作“背包记者”(Back-
packJournalist)或
“移动记者”(MobileJournalist)。国内较早实践全媒体记者概念的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2009年1月,集团成立“全媒体新闻部”,首批记者15名,每人配备
摄像机、
数码相机、录音笔和笔记本电脑,实行每周7日、周日24小时的多媒体信息发布模式①。这种全媒体新闻生
产报道运作模式,对记者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要求很高。全媒体报道实践中,这种全能记者依然是稀缺的,实际采访任务通常由2-5人的全媒体采编团队完成。团队成
员分工明确、
相互配合协作,发挥各自的文字采写、摄影摄像、
出镜采访等专业和技术特长,共同完成报道任务。二、全媒体采编团队的特征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是难题中
的难题。本文从知识团队和融合新闻流程再造两个方面,剖析全媒体采编团队的特征,为构建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打下基础。描写雪景
(一)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再造
传统媒体已从融合简单相加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2014年8月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媒体的战略目标和部署要求。传统媒体纷纷探索组织结构重组、全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等
深度改革路径。2014年底,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国内基于全媒体新闻生产环境构建采编团队绩效考核生态模型
□段莉
摘要:本文结合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考核生态模型,培育优秀知识型团
队,以期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关键词: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考核
125
DOI:10.19395/jki.1674-246x.2018.07.069
RADIO&TVJOURNAL
2018.07
实践与思考
首个中央编辑部———一个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滚动采集、滚动发布”是其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核心概念。②烟台日报的全媒体流程再造核心是“全媒体数字采编发
布系统”
双绞线线序的构建,通过内容集约化制作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开发与售卖,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③本质上,媒体是一个知识产品生产、加工、传播与售卖的组织,全媒体业务流程再造可以说是知识生产流程再造,根据细分受众市场,改变新闻信息采集方式,生产出新闻知识产品,适合多元化传播载体,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重组和共享,并及时反映新闻受众的反馈,同时展开互动。
(二)新闻生产团队属于知识团队
蔡雯教授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最大的改变是强化加工新闻和信息的职能,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整合,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媒介融合使得新闻编辑部定位从新闻采编演变到知识管理的角。④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内容为王,新闻产品的内容生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
新闻素材和技术手段,完成知识力建构的过程。
“知识员工”的概念最早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指代“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
留学机构哪个好工作的人”。知识员工以知识作为载体,其知识工作的成果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的附加价值。美国知识团队管理专家认为,知识团队是指运用高智力资本从事创新型工作的体。同济大学张体勤把知识团队界定为由知识型工作者构成,以推出某种新产品
或新服务为基本目的的项目团队。
因此,从工作目的来说,完成创造性工作是知识团队的价值所在,从内在运作机理上看,团队协作(TeamWork)是关键。
三、构建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考核生态模型
全媒体转型改革中,如何打造出高绩效采编知识团队是传媒集团在融合发展状态下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的着力点。笔者借助IPO模型,探讨在全媒体新闻生产的环境系统中,构建采编知识团队输入-过程-产出-多维度绩效评价生态模型,探索能够提高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产出的一种新管理模式。
(一)知识型团队绩效定义和IPO 模型
从常用角度来说,团队绩效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
成员继续协作能力(Nalder,1990年)
。对团队绩效研究影响力较大、应用广泛的是McGrath于1964年提出的投入-过程-产出模型(简称IPO)。该模型的输入环节是指那些影响团队成员互动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个性、能力等)、团队因
素(如任务结构、
凝聚力等)及组织和环境因素(如组织设计特征、环境复杂性等);过程环节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为保证任务完成而进行的互动,描述团队的投入如何转变为产出,是模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产出环节包括团队绩效(质量和数量)以及成员的情感反应(如满意度和承诺等)。
(二)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考核生态模型
全媒体采编团队的输入模块包括环境因素:转型战略目标、全媒体报道团队任务目标、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团队因素:采编团队结构规模、成员间异质性、成员间熟悉程度;成员因素:超级团队领导、各自掌握的媒介技能素质、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等。过程模块是全媒体采编知识型团队成员之间技能、角互补,各种因素在特有团队氛围、沟
通与协调、互动协作机制中产出团队绩效。对于知识团队
而言,信息沟通与共享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产出模块以有形新闻产品和无形价值为主,作为知
识产品的一种,具有传承性、独创性、共享性和增值性等特点。团队的成员协作、信息沟通、共享互动过程对知识型团队绩效产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知识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时需要把协作沟通也应纳入评价范畴。考核维度从社会效益舆论导向、报道任务完成量化指标、学习与成长、团队协作等方面设计,涵盖团队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范畴。如图1所示。
传统媒体职能型组织结构满足的是传统的新闻报道生木地板十大品牌排名
产方式,各部门各人员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合作交流和信
息沟通不畅。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无法全面公正合理地衡量团队乃至报道团队的整体绩效。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应该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适量引入新鲜血液,根据全媒体新闻生产组织结构和流程再造调整,将传统媒体存量考核内容与新媒体增量考核内容结合起来,融入知识团队绩效评价的生态模型,设计统一完整的考核体系,激发拥有各类媒介技能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以达到采编队伍顺利转型的目的。
注释:
①蔡雯.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②窦丰昌.媒变———
关于监狱生活的电影
中国报纸全媒体新闻生产零距离观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2.
③蔡雯.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3.
④蔡雯.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部角变化———
从新闻采编到知识管理[J].新闻与写作,2007(04):16-18.
参考文献:
1.冷钦.知识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
学,2006.
2.倪浩.企业中知识团队绩效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3.张体勤,沈荣芳.知识团队的绩效评价[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1-5.
4.匡文波,邱水梅,江波.新闻客户端采编考核机制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6(05):81-82.
(作者单位: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人力资源部
图1全媒体采编团队绩效考核生态系统模型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