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和他的电影信条
作者:雷晶晶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第7期
    文 / 雷晶晶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风格突出,以烧脑著称。他擅长重新解构故事内容,将故事打乱后再碎片化地拼贴起来。也许初看起来,影片的推进好像杂乱无章,观众静下来思考后,才发现却是环环相扣、精妙绝伦。
    学习电影叙事
    诺兰197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从事广告行业,母亲是一名乘务员。7岁那年,诺兰不知疲倦地看了12遍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那是他最初的电影记忆。4年后,家里买来一台视频播放机,随时可以开始、暂停、倒带的操作让诺兰直呼过瘾,一种不一样的电影叙事在他心里暗自铺陈。
    就读于伦敦大学时,诺兰和朋友组建了“16毫米”社团,每个周末聚在一起拍摄有声短片。戏服自备、餐食自带、充分利用自然光……在设备不足、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诺兰和朋友们拍摄出一部超现实主义
短片《塔兰特拉》,并在美国公共广播频道上映。
    那段时期,诺兰每晚要加班到凌晨1点,通常8点起床吃早餐后,再回去补觉。补觉时的浅睡眠,让诺兰获得了操控梦境的灵感,就像手持一本书时由一半大脑负责翻阅,另一半大脑忙着解读和批注。1996年,诺兰编导的《追随》正是对此的实践。这部黑白剧情电影呈现出剑桥电影节上的别样风景,诺兰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初见端倪。另一方面,打破时空框架的叙述方式更能反馈诺兰的思考。在诺兰1997年编导的短片《蚁蛉》中,男子打死一个类似蚂蚁的奇怪小人,身后露出同状貌、超巨大的脸和鞋子,猎人与猎物交替、角逐……
    赤诚之心
    一边勇于自我尝试,一边引鉴各类电影元素,年轻的诺兰主持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重映仪式时,对其中实景镜头赞不绝口,并对埃德加·赖特的《极盗车神》《僵尸肖恩》等喜剧片惹人发笑的原因进行深思,他也向往带领观众进驻到自己的电影世界。
    诺兰坚持在电影中营造真诚、真实的场景。为此,他常年奔赴世界各地考察,能够直接拍摄的场景必然不会采用后期绿幕特效,哪怕后者可能为电影节省数千万美元的开支。
    在《蝙蝠侠》系列漫改电影中,诺兰用适度的现实主义诠释蒂姆·波顿的哥特风,这需要相对宏大的
场景与之呼应。于是,诺兰买下一栋烂尾楼来呈现《蝙蝠侠:侠影之谜》中的楼顶追逐,连集会都安排了数万名演。在他的塑造中,有血有肉的英雄蝙蝠侠已然走入人心。
    在《盗梦空间》中,诺兰耗费1.6亿美元打造出雨天、酒店、雪地、抽象的四层梦境,这些梦境同样以实景拍摄为主。该电影在陀螺飞转时戛然落幕,开放式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诺兰力求将个人风格糅合进大众审美,他偏爱的“时间感”愈加清晰可辨。
盗梦空间主演
    对于实景拍摄技术无法实现的超现实场景,诺兰亦竭力保留虚幻中的赤诚。《星际穿越》开拍前,他专程请教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最终展现出与几年后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所捕捉到的形象极为类似的黑洞。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诺兰在加拿大北部种植了500亩玉米,并打造出仿真飞船和演员操控下行动自如的机器人。严谨的工匠作风与浪漫的艺术情怀交互,诺兰因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值得一提的是,诺兰从不把胶片拍摄的镜头以数据或其他文件形式储存,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其版权保护力度。
    重构时空
    30多岁时,诺兰将无数的奇思妙想借助电影语言来呈现。《致命魔术》在最后3分钟里揭露了“波登的双胞胎孪生兄弟”“安吉尔还活着”“莎拉、奥利维亚与俩兄弟四角恋”等诸多无须言说的秘密。这种不留悬念的结局设定有些出乎意料,却更是创作者踌躇满志的写照。
    10年后,诺兰正式开始悬疑实验。陆地一星期、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在电影《敦刻尔克》中,诺兰把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时间轴处理成相同长度,且最终毫不违和地汇成一条线。电影上映后,曾有观众质疑诺兰的电影“不好看”了,但愿意读懂诺兰的人在追上他的脚步后不禁泪光闪烁。
    事实上,诺兰主动引导观众好奇心和探索性的演绎可以追溯到2000年。他和弟弟乔纳森聊起短篇小说《死亡象征》的构思时,便决定借用这个故事灵感创作一部电影剧本。《记忆碎片》靠回忆和现实两条线索解构时间,多重叙事的碎片不着痕迹地相连,让一个常规的追凶故事新意迭出,也让诺兰成功晋升到好莱坞卓越导演的队列。
    电影行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陷入停顿时,诺兰在《华盛顿邮报》表达心声:“电影产业事关每个人。疫情后,人们对一起生活、欢笑、哭泣的需求会比以往更强大。”2020年,他用6年时间打磨出的《信条》在院线上映,对于一名特工拯救世界的故事,观众同样需要提升知识与推论能力方能看懂。
    诺兰每部电影的拍摄几乎毫无主脉与规律可言,除了艺术指导、摄影师、道具管理员等少数伙伴有机会看到剧本,多数人员包括主演皆很少接触到剧本。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不要被某种秩序感禁锢。好在大多数时候,充当制片人或者监制的妻子艾玛·托马斯会制作一个正常逻辑的剧本供大家讨论。尽管他的电影总被推至主流市场,但诺兰从不因商业需求做出让步。他尽己所能地在传统与创新间为一部电影的完整性负责。
    身处片场,诺兰常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以聚焦、聆听的镜头,“我是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