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归纳文章中心
【典型例题】
敬重卑微
值得敬重的卑微,是因为内在的伟大。
——题记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想一想:上面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答:本文的中心是: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
思路导引
本文先介绍了令“我”非常感动的一段有关蚂蚁逃生的英文课文,接着引发思考和感想,文章结尾段表达感情,点明观点,总结全文。文章的中心句就在结尾段落。
答题模板
归纳文章中心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阅读题中,常常要求我们概括全文的内容或是对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概括。这时候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1.抓住文章中心句往往就能比较容易地读懂文章。而阅读短文的难题,一般也都可以用中心句作答。中心句喜欢分布在题目、开头、段首句、段尾句、结尾,看文章要注意这些位置的句子并反复读。而这些句子也很有特点:
(1)它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含有中心的意思,这些语句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2)它会直接出示题目题记里的字词,用尤其特别是但是表明原来原因在于等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2.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这个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中往往藏着中心。抓住这些高频词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心,读懂文章。
3.看文章标题。有些文章,它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标题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工程师之戒
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上的魁北克大桥,是一座非常著名的桥梁,但它的出名并不因为设计精巧、施工精良,而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曾先后两次坍塌。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桥梁工程师库帕在设计这座大桥时,为争得“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臂桁架桥”之名,随心所欲地将悬跨的长度由原来的500米加长到600米。结果,当大桥建成即将剪彩通车时,桥梁的整个金属结构突然坍塌解体了,2万余吨钢材坠落江中,75名工人因此丧生。事故调查表明,正是由于库帕的过度自信,忽略了对桁架重量的精确计算,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数年之后,这座大桥重建。然而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中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桥身在吊装时突
然坠毁,桥仍未建成,却又夺走了10名工人的性命。追究原因,则是支撑起吊的一个部件不合格,也就是工程指标不严格。
历经三度建造,魁北克大桥终于竣工。为了牢记耻辱,汲取教训,并警示后人,加拿大的七所工程学院联合倡议并筹资买下了大桥的钢梁残骸,用以打造成一枚枚指环,分发给每年从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这就是后来文明国际工程界的“工程师之戒”。授予指环要举行特别庄严的仪式,只有工程系的毕业生才能参加,而且要在宣读职责誓言后才可领受。
这枚小指环必须戴在小拇指上,而且,用右手写字的人戴在右手,用左手写字的人戴在左手。这样,当工程技术人员在图纸上准备为一个未来的工程勾画线条、开列数据、标注文字时,小拇指首先就有受咯的感觉,使他们感受到小指环的存在,提醒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每个细小举措都将影响深远,从而不忘自己所负的重大责任。
这种授予指环的仪式后来推广到了加拿大所有的理工大学。当然,这些银的指环已不是用原来的废钢梁制作,而是用特殊的新材料制作的,但是它的原始意义丝毫没有改变。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学工程教学大楼前的广场上,有一个立于碑座之上的银灰金属大圆环,
那是放大了几百倍的“工程师之戒”,它竖立在那里,每个进出教学楼的人必定要从它的面前经过。它提醒那些正在求学而未有资格戴上这指环的工程系学生,不能忘记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所肩负的责任。
科技进步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累积失败的历史,正是因为后人正视失败,汲取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所在。
1.对“工程师之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其制作材料均取自当年建造魁北克大桥时的钢梁残骸。
B.其原始意义是为了牢记耻辱,汲取教训,并警示后人。
C.其授予目的是提醒工程技术人员牢记自己的专业职责。
D.其所戴部位是佩戴者用以写字的那只手的小拇指上。
2.文中讲述建造魁北克大桥的教训,主要是为了说明( C
A.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风险。
B.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能力。
C.“工程师之戒”的来历和意义。
D.“工程师之戒”的内涵和发展。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库帕的过度自信造成魁北克大桥建造中的两次不幸事故。
B.校园里“工程师之戒”雕塑是为了纪念建造中死亡的工人。
C.加拿大的所有理工大学的学生全部领受了“工程师之戒”。
D.正视失败、汲取教训正是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精神的体现。
(二)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了。”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谢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开始掉了下来!
⑨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答:记叙了女孩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在一位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
2.文中加粗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第一个“又”字,表明女孩与母亲发生的争吵不止一次,从而反映出女孩对母亲的误解之深。第二个“又”字,是第二次流泪的意思,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3.文中第⑦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担忧和看见女儿回来后的欣喜,从而突出母亲爱女情深。
4.第⑥段为什么独句成段?
答:突出了女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起强调作用。
5.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的理解。
答: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狱中锻炼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作“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文章女儿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
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利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王若飞狱中的锻炼方法有日光浴冷水擦身室内体操
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赞扬了王若飞不向恶劣环境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
3.第②段与第③、第④、第⑤段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4.第⑦段是王若飞说的话,分号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5.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四)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个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的走不动,请你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