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7期
摘 要:近代词语体现了词语里的历史构成层次,方言词语则是探求近代词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和参数。对洛阳方言中的十个近代词语进行了探源和释义,意在揭示近代词语在洛阳方言中的生存与使用情况。
关键词:洛阳方言;近代词语;释义;考源
洛阳,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雒阳、东都。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市下辖1个县级市、8个县、6个区,分别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吉利区。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洛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1](P13)。洛阳方言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以老城区的话为代表,市内和周围各县在语音上以及少量词语上略有差别。对洛
阳方言中的近代词语的来源、流变进行考察,不仅能深化对洛阳方言词汇形成历史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揭示洛阳方言词汇的原生形态,加强对相邻方言间语词交融与渗透进程的把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特选取其中十个富有典型性的词语来加以解说。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引例句均来自CCL和BCC语料库。
1.扁食
在洛阳方言中,“扁食”是指水饺、锅贴一类的面食。因为饺子呈扁状,所以称之为“扁食”。例如:
(1)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剪柏枝;二十八,挖河沙;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扁食;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洛阳日报》,2007-02-12)
(2)儿媳说:再不然儿媳给您包扁食。(《洛阳日报》,2013-08-23)
(3)冬至吃顿扁,又不咳嗽又不喘。(《洛阳日报》,2017-12-21)
每到冬至时节,洛阳地区每家每户必吃饺子。据說,人吃了饺子一不会冻耳朵,二可以驱寒护肺暖胃。大约在宋代,“扁食”作为食品名称就已出现,并且一直沿用至近代。例如:
(4)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宋代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一引《避戎夜话》)
(5)诸尊菩萨降来临,只有两个金钢寻不见,王婆店里吃扁食。注:“以面为饼,以肉裹之,即今之扁食也。”(明代刊本《李九我批评破窑记》第十三出)
(6)孙胡子,扁食包细馅;马思远,糯米滚元宵。(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皇都品汇》)
以上三例中的扁食应均是指饺子或者锅贴。在例(4)中,“馄饨”与“扁食”并列,可见二者并非同一面食。饺子在古代又被称为“角子”“饺饵”“粉角”等。明代张自烈《正字通·食部》:“饺……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2](P1419)清代徐珂《清稗
类钞·饮食类》也说:“北方俗语,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盖始于明时也。”[3](P4876)综上所述,“扁食”从宋代初见端倪,到明清开始通用,词义基本没有变化。至迟在明代,已将饺子和锅贴合称作扁食。
2.长虫
在洛阳方言中,“长虫”指蛇。由于蛇形体很长且是爬行动物,因此,洛阳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长虫”。例如:
(7)蝎子不蜇,长虫(蛇)不咬,身上不长疙瘩枣。(《洛阳日报》,2007-03-03)
(8)长虫(蛇)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呱呱叫,大雨就要到。(《洛阳日报》,2010-10-13)
(9)“風”的象形描绘是天穹下一条长虫,这是蛇图腾的标志。(《洛阳日报》,2019-12-19)
“长虫”义为蛇,近代文献即有先例。例如:
(10)蛇,俗名长虫。(清代张道超《重修伊阳县志》卷一)
(11)那不是长虫,人家都说那是个花老虎。(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12)月亮照进来,照见桌子底下有盘黑闪闪的东西,王寿山伸手去摸,那东西动起来了,并且很快伸成一长条,往门外溜了。王寿山吓了一跳,原来是一条长虫。(周立波《砖窑和新房》)
伊阳县,为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旧称。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伊阳县志》明确记载了蛇的俗名是长虫。从清代直至当代,“长虫”一直活跃在很多方言之中,有时也出现于书面语中。
3.墩儿
在洛阳方言中,“墩儿”义为凳子,一般是指比较低矮的凳子。例如:
(13)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俺家;坐俺的墩儿,喝俺的茶,老师一走妈就打。(《洛阳日报》,2008-02-28)
(14)老头儿老婆儿搬个小墩儿,拎个挠锄,把墩儿放在谷子地里,用挠锄一下一下挖,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农活儿。(《洛阳日报》,2018-09-14)
(15)星期天,我去他,在汝河边他的老家门前,搬出两把木墩儿,在汝河里搬来的大石头上放两杯清茶。(《洛阳日报》,2019-08-09)
“墩”与“墩儿”为坐具义,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元明清继续沿用。例如:
(16)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即入中书视事如故。(《宋史·丁谓传》)
(17)那潘金莲放着椅儿不坐,只坐豆青磁凉墩儿。孟玉楼叫道:“五,你过这椅儿上坐,那凉墩儿只怕冷。”(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十七回)
(18)宝玉又磕头谢了恩,在挨门边绣墩上侧坐,说了一回读书作文诸事。(《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正字通·土部》:“墩,都昆切,音敦,平地有堆者。”[3](P239)可见,“墩”的本义是“土堆”,后来逐渐引申出其他的意义和用法。例如:
(19)李逵把双斧拔放箩里,两手去摸,底下四边却宽。一摸,摸着一个人,做一堆儿墩在水坑里。(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四回)
(20)他蹲一次来个屁股墩儿,蹲一次来个屁股墩儿。(清代常杰淼《雍正剑侠图》第四十六回)
例(19)中的“墩”是动词,指人的屁股着地。例(20)中的“屁股墩儿”是名词,指身体失去平衡但未倒下而臀部着地的姿势。
4.憨子
在洛阳方言中,“憨子”义为傻子,或者表示此人有傻气。例如:
(21)当时的母亲涕泪俱下,边哭边说:“憨子闺女,你咋恁憨,你怕啥,有妈妈呢,你怕啥……”(《洛阳日报》,2008-03-10)
(22)比如很多洛阳人用“死鬼汤儿”“憨子样儿”称呼最亲近的人,虽然这些词都不是什么好词,表达的却是最亲热的情感,甚至比说“亲爱的”更让对方觉得受用。(《洛阳日报》,2014-05-15)
(23)当时社会上对特殊教育还有误解,有人说她教的是“憨子”,“只要看着别出事就好了”。(《洛阳日报》,2016-09-10)
“憨子”和“马妮儿”在洛阳方言中经常连用,与“憨子闺女”意思相同。“妮儿”是洛阳人对自己女儿的爱称。与此类似的词,洛阳方言中还有“杨呆娃儿”,也是用来形容痴傻之人。“憨子”表傻子义,宋代开始就有相关用例,明清时期逐渐增多。例如:
(24)围棋者以憨者,李乃国手,而神思昏浊,人呼为李憨子。(宋代刘攽《中山诗话》)
(25)我这村儿是个憨子,老媳妇赔礼,莫计较罢!(明代罗贯中《平妖传》第五回)
(26)胜爷一看,他原来是一个不识数的憨子,不以力服,不能了事,胜爷说道:“您就动手吧。”(清代张杰鑫《三侠剑》第六回)周立波
5.今个儿
在洛阳方言中,“今个儿”的意思就是今天。如洛阳人经常会说:“咱今个儿去哪儿?”“今个儿”起初作“今个”,无儿化音。例如:
(27)今日曰今个,明日曰明个。(清代洪家禄《大名县志》卷二十二)
(28)今个儿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老舍《茶馆》第二幕)
(29)今个八月十五吗?娘!(孙犁《白洋淀纪事·丈夫》)
从《大名县志》的记载来看,最迟在清代,就已经把今日称作“今个”了。这一用法也出现在老舍、孙犁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流行程度。时至今日,在老百姓的日常交际中,它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今个儿”是今天的一种口语化表达。在洛阳话中,今天是“今个儿”,昨天是“昨个儿”,昨天夜里则是“夜个儿”。
6.冷子
在洛阳方言中,“冷子”义为冰雹。例如:
(30)黑石关,下冷子(冰雹),给老蒋拍成肉饼子。(《洛阳日报》,2010-10-19)
(31)冰雹也被称为“雹子”或“冷子”,是一种特殊的降水现象,经常出现在夏季或者春夏之交。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其它季节出现冰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洛阳日报》,2020-05-22)
《说文解字·仌部》对“冷”的解释是:“冷,寒也。从仌令声。”[4](P404)可见,“冷”的本义是寒,加后缀“子”表示冰雹则应是后来的用法。
在洛阳方言中,“冷子”也被称作“雹子”,两者都是指冰雹。例如:
(32)同时,树上的枣子像雹子一样,噼里啪啦往下掉。而刘大爷所在的这棵树,却安然无恙。(《洛阳日报》,2019-10-23)
(33)在全球大疫带来一波暴风骤雨之时,天上只会下更多的雹子,而不会掉下馅饼来。(《洛阳日报》,2020-04-15)
(34)说俺诌,俺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正月十五下雹子,打了荞麦和绿豆。(《洛阳日报》,2020-05-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