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2.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 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植物栽培、观赏为目的的与园并称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呼和浩特旅游5.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 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 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8. 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 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轻巧,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厅(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相似,用扁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观: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的建筑皆为斋。
13.轩:“车前高曰轩”。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部分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
14.塔:佛教与中国特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彩,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16.廊:有顶的过道为廊。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部分亦为廊。
17.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新娘妆发型图片
18.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19.尺幅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即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
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20.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到中叶日益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的组合、水石的运用和花木的配置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三足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宛的可园,粤中四大名园。
1. 枯山水:在小空间内表现无边的大自然景观,是禅僧精神活动的创造物,也是高度的唯心主义的艺术
2.植:组成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树所表现的,主要为体美,树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3.城市广场:是为了满足多中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不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体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活动空间.
5.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0.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11. 开朗风景:所谓开朗风景是指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观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钱,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4.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
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5. 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17.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18.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19.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0. 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22. 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21.主景:指风景园林中的主要景物,景点,景区。在园林中起到控
制作用的景,是整个园林的核心,重点,它有统率全局的性质,往往是空间序列的高潮
22. 夹景:通常与对景相结合,在所对景物的轴线两侧以排列成行的景物跟定并引导观者的视线朝向主景(即所对景物)
23.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5. 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22.一池三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为主体的建筑宫苑。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并建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27.园林:一定地区内通过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如改造地形,种植花木,建造房屋,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环境和游息场地。
28.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29.安全视距:是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视距距离。
31.花坛: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彩的观花、观叶与观景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一幅富有鲜艳彩或华丽纹样的装饰图案以供观赏,就称之为花坛。
33.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1.景观:延续园林的意义,设计土地尺度范围和社会范围更广,所了解的和关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视觉影响。满足(可观、可赏、宜人、怡人、冶人)
2.景观设计学: 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3.绿道: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
4.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5.城市绿地: 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7.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8.城市绿地系统: 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9.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10.绿化覆盖率: 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6.容积率: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
17.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8.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19.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浦蒲
20.视距三角形: 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22.城市热岛效应: 就是一种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
25.相地: 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26.水榭: 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27.园廊: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
28.舫: 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29.苑: 中国秦汉以后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园林。
30.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31.皇家园林: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
32.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地主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33.寺庙园林: 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34.园林楹联既是建筑物典雅的装饰品,也是园林景观的说明书,同时又是园林主人的心灵独白。它们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渊源,表达了文人们的品格才情,是造园艺术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
园林匾额:园林中另为景点或景的称赞。常横置门头或墙洞口上。
36.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37.一池三山: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38.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39.置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2.园林建筑: 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陈慧琳洞房
43.园林小品: 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44.掇山: 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
47.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48.英国风景园林:没有几何布局,园林以绿地为主,自由生长着老树,曲折的小河池塘,两岸草地倾斜入水,周围不设围栏,用壕沟代替。
49.意大利台地园: 佛罗伦萨从欧洲中世纪的蔬菜园和城堡园发展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庄园。
50.空中花园:人工建造的台地,廊柱撑起顶部,多层台地,上种植物。
园林地貌是指园林用地范围内的峰、峦、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园林的骨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按照园林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同造景有关的各种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统筹安排景物设施,对局部地形进行改进,使园内与园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关系。这个过程叫做园林地貌创作。
创作原则
园林地貌的创作原则可概括为:818事件
(1)因地制宜。园林地貌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利用原地形为主,进行适当的改造。中国有不少古典园林是因地制宜造园的佳例。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原称瓮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脉。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
(2)师法自然。园林地貌创作要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使园林地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3)顺理成章。在布置山水时,对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深,山与山之间,山与平地之间,山与水之间的关系等,作通盘考虑。
(4)统筹兼顾。园林地貌除注意本身的造型外,还要为园中建筑及其他工程设施创造合适的场地,施工时注意保留表土以利植物的生长。在造景方面,地貌同其他景物要相互配合,山水须有建筑、植物等的点缀;园中建筑及其他设施也需要山水的烘托。
创作步骤
在创作园林地貌以前要搜集有关资料,如原地形图、园基周围规划情况等图纸以及水文、土壤、气象等资料。园林地貌创作大致可分相地、设计、施工三个步骤。
(1)相地。其任务一是详细了解整个园基的情况,据此检查地形图的精确度;二是观察地貌,审形度势,把有利用价值有特征的点标记在图上以备参考,根据地形特点和建园要求,综合考虑园中景物的安排。
(2)设计。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林地形的设计要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取得城市建设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使园内的地形在高程上与周围环境有合理的联系,例如公园出入口广场、园路标高的确定,园内水体和城市水系的关系,水体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标高的确定,以及园内雨水、污水的排除等。如果园基(或风景区)地处山区,还要考虑山洪的拦截和疏导等。
有时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地形情况,可以根据设计图做成模型。
(3)施工。
2.假山
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
简史
中国在园林中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花园子”。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和北京北海的“静心斋”、中南海的“静谷”等。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