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RESOURCES 2021
1.区域地质地貌背景
重庆市境内主要发育沉积岩,占市域面积95%左右,地层出露较齐全,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分布于渝东北城口地区渝陕交界一带,不到市域面积的5%。从元古代青白口纪到第四纪漫长地质年代里,市内经历了从晋宁运动至喜山运动的多次构造活动,造成了区内地层多次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了区内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影响着全市的地形地貌、水体、天象与气候、野生动植物等景观。
重庆现今地貌骨架,是由白垩纪燕山运动生成的川东南陷褶带、大巴山弧形断褶带和喜山运动生成的川中褶带、川东褶带联合、复合而成的。经地质时期长期演化,形成现今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重庆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东北部雄踞着大巴山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山、大娄山等山脉;其西为红方山丘陵;中部主要为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行岭谷类型组合。
地表物质组成是地貌和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发育的物质基础,岩性在资源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砂岩为主的岩组由于砂岩抗蚀力强,构成向斜多发育为倒置台地或中山;展布于背斜轴部或翼部的砂岩,常形成锯齿状或垣状峰岭状旅游资源。以碳酸盐为主的岩组由于碳酸盐岩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在因素,也是形成丰富的地表和地下岩溶景型的物质基础;重庆碳酸盐分布较广,出露面积达3.2万平方千米,约占重庆地区面积的38.9%,主要分布于重庆中部背斜轴部,如大巴山地、武陵山地、大娄山地;在重庆,不仅可以看到高海拔、大面积、连绵展布的锥状峰丛,还可以深入地下,探访成层分布、错综复杂的巨型地下暗河及溶洞系统;而且可以看到孤峰、石林、喀斯特峡谷,喀斯特地貌的各种类型在重庆基本都可以看到;此外,重庆更有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巨型地缝、超级天坑、深邃竖井,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少见的喀斯特桌山,“喀斯特市”的称号可谓名不虚传;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景观还具有层状分布的特点。
2.旅游地质资源类型
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的分类情况,结合重庆的实际,划分出了10个主类、39个亚类和100基本类型。本次共调查了重庆市18552个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单体,其中新发现10802处(本文展示的主要以新发现的为主),主要以人类作用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为主(见表1)。
表1
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单体类型数量简表
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探讨
唐用洋1代宇2
1.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400038重庆旅游点
2.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移动服务分公司重庆400039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
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旅游
地质资源是生在绿水里、长在青山中,是一种生态资源,也是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本文对重
庆市的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可为重庆今后开展旅游地质调查研究工
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资源保护
基金项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编号:渝国土房管〔2017〕631号)资助。
作者简介:唐用洋(1985~),男,重庆綦江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旅游地质等。
201
WESTERN RESOURCES 2021续表1
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单体类型数量简表
(1)典型地质剖面景观。指能成为不同游客考察或观赏对象的地质剖面,它是地球历史各个阶段留下的记录,是在一定地史时间和一定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层状岩土体。本次发现了296个单体(新发现273
个),除了变质岩剖面景观外都有分布,主要是地层、构造、沉积岩、侵入岩等剖面景观和地质钻孔景观。
(2)古生物景观。指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古生物(含古人类、孑遗动植物)等总称,它们是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物证。本次发现了183个单体(新发现131个),主要是古生物化石、古生物遗迹、孑遗古生物(活化石)等保存地景观和古人类景观。
(3)矿产地质景观。指能清楚展示矿物或矿床特征的地方和体现重庆矿业开发等自然资源文化的遗址。本次在调查了246个单体(新发现84个),主要是矿物集中地和典型矿床景观。
(4)地质灾害遗迹景观。指能清楚展示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地质灾害的痕迹,重庆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特别是沿江河和山地一带。本次调查了115个单体(新发现88个),主要是地震、崩塌、滑坡、地裂和地面沉降等遗迹景观。
(5)地质地貌景观。指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地貌景观,重庆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复杂的构造体系和岩层组合,造就了独具特点的层状地貌格局,岩溶地貌、碎屑岩地貌、流水地貌和构造地貌共同组成了重庆地貌景观的交响曲。本次调查了5032个单体(新发现3867个),主要是构造、岩石、冰川、河流、峡谷等地貌景观。
(6)水体景观。指水体及所依存的地表环境下构成的景观或景象,水是构成景观的很重要的因素,水体本身可以直接成为景观,如河水、湖水、泉水等,成为游览的主要对象。重庆是大山大水的城市,因此该类景观发育,本次调查了3324个单体(新发现1949个),主要是河道、湖沼、瀑布、泉水等景观。(7)土壤景观。指一定类型土壤上形成的特有的自然
景象。如红壤土景观、黄壤土景观、棕壤土景观、紫土景观等。虽然重庆的土壤类型分布较多,但土壤景观发现较少,本次调查仅发现典型彩土壤地14处,属于新发现。
(8)天象与气候景观。天象气候类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庆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形成夏季洪水景观;春季多夜雨,形成独特的“巴山夜雨”景;秋季雨日多,形成秋雨绵绵的景,冬季高山下雪,形成雪景;层状山地形成立体层状气候旅游资源,为避暑度假旅游提供了条件。因此,此类景观在重庆也较多,本次调查了273个单体(新发现209),主要是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冰雪地等景观。
(9)野生动植物景观。指以野生动植物体构成的总体景观和个别具有珍稀品种和奇异形态的个体,与地理环境中的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体系。重庆境内山清水秀,是天然氧吧和动植物王国,全市草山、草坡及林地密布,垂直分带明显,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次调查了1487个单体(新发现888个),主要是林地、野生草地、野生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景观。
(10)人类作用景观。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与岩石、土等地质体相关的能成为不同游客考察或观赏对象的事物或现象。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此类景观非常丰富。本次调查了7582个单体(新发现3240个),主要是人类活动、建筑设施、民风民俗地等景观。
3.旅游地质资源评价
(1)单体评价。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从Ⅰ级到未获等级,呈金字塔形,总量较多,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以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为主,平均品质较高,资源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各地均有较为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这些资源中,主要为地质地貌景观(E )、水体景观(F )、野生动植物景观(I )和人类作用景观(J ),这与重庆名山较多、植被较好,山好水好,沟谷纵横等相吻合。重庆市共有优良级资源单体(三级以上)3686个,其中Ⅰ级51个,Ⅱ级551个,Ⅲ级3084个(见表2)。
表2
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单体评级汇总表
202
WESTERN RESOURCES
2021年第二期绿环保(2)综合体评价。综合体指在一定区域内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类型旅游地质资源单体,按照整体的思想,将有相关性的单体尽可能的圈定在一起,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单体。在圈定时需要参照地域性、完整性、等级序列性、核心突出性和管理有序性等,在评价时需要客观真实、系统综合、动态发展、宏观微观相结合等原则,然后再针
对综合体的资源本体、资源环境和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按照评价赋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赋分,再依据综合体总分由高到低划分A、B、C、D、E 等五个等级。本次工作圈定了558个综合体,其中新圈定481个(见表3)。
表3
重庆市各区县优良级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单体和综合体简表
4.旅游地质资源保护利用探讨
旅游地质资源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它与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是自然及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因而具有空间定位性、永续性、易受破坏的脆碎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在对旅游地质资源进行利用时,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保护求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保
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对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可分为消极保护和积极保护两种,消极保护同积极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防”与“治”的关系,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应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注意加强对其的管理和保护。要在缓解旅游地质资源自然风
化、
杜绝人为破坏等两方面着手。针对点状出露的资源、局部分布的中小型资源、呈大面积分布的资源、形态相对完整空间的资源、其它资源(如温泉、矿泉等)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护。
旅游地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建议进行资产化和产业化。即从旅游的视角,发掘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并作为旅游资源产生地质资源的旅游效应,如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构建中,虽未专门提及旅游地质资源的资产化和产业化,但客观上确实已存在这种现象。重庆实施了建设以地质遗迹的价值认定
为基础,地质景观的保护和展示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客观上推动了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和产业化,并展示了地质景观对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促进功能。
5.结语
重庆生态旅游地质资源丰富、等级高而分布广、特突出,精品荟萃,特旅游地质景观构成重庆特旅游的资源环境基础。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万盛石林、南川金佛山、云阳龙缸、北温泉等,及以这些地质景观为基础的诸多旅游景观形成了重庆特旅游资源,构成了重庆的特旅游景区。彰显了地质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社会资源的功能,产生了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和产业化的社会经济效应。依托重庆特旅游地质景观,研究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构建旅游地质产业,将有助于重庆旅游资源的深层次整合开发,有助于运用旅游地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旅游经济,实现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和产业化,达到其社会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景冈.旅游地质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李同德.地质遗迹保护分类及其保护措施[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
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2008
[3]郎富平.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4]陈安泽.旅游地学大辞典[M].科学出版社,2013.[5]文海家.地学景观文化[M].科学出版社,2014.[6]杨世瑜.云南旅游地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7]曲景慧.旅游地学基础[M].地质出版社,2016.
[8]唐用洋.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方法探讨[J].当代旅游.2019[9]杨弘忠等.中国区域地质志(重庆志).2019
[10]唐用洋等.重庆市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报告.202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