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商业资本的逐利与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大媒体大肆传播娱乐化、低俗化的信息内容来不断迎合着大众需求。网络媒体泛娱乐化下,某些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享乐主义和极端消费主义等价值取向等都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最终还会导致高校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因此高校应在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理性精神培养,使学生从信息的被动者接受转为主动筛选甄别者,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学生扩大就业范围,到心仪工作。
关键词:泛娱乐化 大学生 就业价值观
作为人们业余生活时放松和愉悦情感的体验,娱乐是存在已久且广受欢迎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和传统新闻媒介的传播内容上,无不充斥着繁荣复杂的各类娱乐内容,而为了迎合更多大众的消费需求,一些低俗化、娱乐化的综艺节目、电视剧集、新闻报道等涌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和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于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和判断,这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指导大学生内化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一、泛娱乐化的界定及具体表现
泛娱乐化强制赋予了非娱乐性事物以娱乐的属性,即为过度娱乐化。这一概念最早是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所提出的,他认为娱乐本身的是积极健康的,但一旦新闻被强制性的赋予娱乐的包装后,不论是在表现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远离了新闻的最初的样子,但仍有很多媒体为了满足大众片面追求低端的娱乐需求和精神刺激,仍采用这种形式表达,这种现象称之为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传媒平台的内容向娱乐倾斜,大众对绯闻轶事的关注度高于社会时事,导致国家很多大政方针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解读;二是新闻生产的内容真实性存疑,大众更容易对震撼性的标题感兴趣,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这一特点,改写新闻内容变得“娱乐生动”忽略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综艺节目和游戏的畸形发展,为了博眼球和热度,部分节目和游戏制作改变以往模式,过度强调感官的愉悦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
二、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的信息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话题和苦闷,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
样的长期影响下,某些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享乐主义和极端消费主义等价值取向等都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滋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的职业选择导向,也会导致其弱化其社会责任意识,最终还会导致高校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
(一)滋生大学生利己主义价值取向
前段时间某网络综艺节目曾以“不讲对错,只讲利益”为论题在节目中开展辩论,这个辩题将事关价值判断的内容以娱乐化的形势加以展现,且受众大多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为主时,会为他们滋生利己主义价值倾向埋下伏笔。由于网络市场的监管尚未完善,很多为了博眼球和热度的节目在这种情况下被投放到市场中,一些报道甚至还借由社会道德热点问题、当红人物的八卦新闻等进行炒作,破坏了社会道德生活的正常秩序,无意甚至有意表达出一些利用损害他人誉和利益的方式获得自我利益的极端利己主义观念,造成大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滋生出利己主义价值取向,在就业求职时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忽视自身的才识和专业素养是否足以相匹配高薪高回报的工作机会。
(二)淡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娱乐新闻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体的关注,而关注是时政新闻的同学占比也随之大幅缩减,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网络冲浪时间中,更多的人选择看娱乐化极强的节目或者书籍,不愿去关注和思考一些国内国际的一些大事件,自然也就更少的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思考自己身上所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长期以往发展下去,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会忽略社会责任意识,将重心集中在一些娱乐层面,导致缺乏奋进拼搏的意愿,对崇高理想追求的热情在消退。
(三)养成大学生消费至上的思想行为
随着自媒体和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名人和网红加入了直播带货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娱乐消费市场。而社会也在更多的宣扬高消费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令人羡慕,如家世显赫的名人的日常穿戴和数亿豪宅,如明星网红的代言奢侈品牌和产品等,使得社会中人们的心理从工作至上向消费至上转变。如此种种给大学生的消费观更多的时候是带来了攀比炫耀,忽略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也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价值观。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应对路径
(一)高校应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高校一方面需要加强显性教育,如认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筑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增强校园网络的渗透教育功能,在专业课程上补充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课程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隐性教育,注重通过文化进行无声的浸润与熏陶。如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有着天然的熏陶和内化功能,是行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及各学院应举办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审美能力、谣言鉴别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主流价值观深层次内涵,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校应提升学生理性精神培养娱乐大事件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对于不能理性地利用媒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青年学生来说,培养理性精神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筛选甄别,是减轻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负面影响的有力手段。第一,要培养学生具有质疑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新闻时要关注官方报道,不道听途说甚至转发一些没有可信来源的新闻;第二,要培养学生面对复杂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让大学生深刻的了解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
尤其是随着P图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的普及,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会将一些图片和视频配以虚假的文字在短视频平台或者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大肆传播,面对这样高赞高评论高转发的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从被传播着转变成揭露真相和传播者的角;第三,高校除了以思政课等形式加入网络媒体认知教育,还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专业一线从事与网络传媒的社会工作者到校为学生开专题讲座,用生动实际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共鸣,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网络媒体内容的编辑发布中来,以角互换方式让其在具体实践中提升理性精神的培养。
(三)高校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在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时,讲求工作的实效性多于形式性,真正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学生扩大就业范围,到心仪工作。第一,应对毕业生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保证在毕业年级每周开展一次全院就业动态摸排,建立就业帮扶指导记录册,精准掌握就业信息,了解学生就业困难,做到一生一策;第二,针对各个学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广泛收集各地招考、招聘信息,充分发挥网站、微博、、QQ的传播优势进行精准推送;第三,充分挖掘优质就业单位,与企业积极接洽第一时间掌握招聘动态,积极争取学
院内推渠道;第四,鼓励毕业生紧盯就业态势“风向标”,紧跟政策“指挥棒”,引导毕业生了解考研、考博、选调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参军入伍、西部计划等政策条件,结合学科专业优势,转变择业就业观念,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第五,加强重点关注体帮扶力度,深入学生公寓了解情况,开展一对一引导疏解心理困惑,从就业态度、就业形象、简历制作等细处入手,给予切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