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摘要
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
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
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
略、谐音、比拟、借代、反语、叠音、讹变、联想、比喻等修辞方式,衍生出与传统字(词)面意义有别的独特表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委婉简约、幽默讽刺之妙用,故得以在网络中广为使用。
第二,词汇构成类型多样
网络用语大量使用新词、短语、缩略语、字母、数字、符号等,故其构成纷繁复杂。
第三,社会共用程度较低。
网络语言记录的大多是即时情景语言,由于表意曲折隐晦,尽管少数词语经长期使用已纳入基础汉语的词汇系统,如“伊妹儿(e-mail)”、“酷( cool)”、在线(online)”等,但大部分词语的涵义由于使用中的随意性,“新”词“新”语的涵义受社会约定的过程在时间上显得短暂,其社会共用程度自然很低。网络流行语言
第四,私语化和口语化倾向明显。
网上交流通常在一个相对自由封闭的自我空间中进行,同时为了追求输入速度,提高信息
传递效率,表达时基本上采用一种未经过很好整理但使用便利的口语。只要对方或读者能理解,就可以去掉所有在正式场合下的繁文缛节,甚至将语法规则也置之不顾。由此,网络语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私语化和口语化倾向。
三、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
(一)囧
背景:囧,读音同“窘”,本义为光明。但这个古老而陌生的汉字因其外观酷似一个人无奈、愁眉苦脸的表情,由此网友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郁闷、悲伤、无奈、无语。
(二)俯卧撑
背景:在瓮安“6?28”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贵州官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真相。通报描述事发当日的情景,当事人李树芬准备跳河寻死时,其好友刘某正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随着瓮安事件真相渐趋明朗,以及“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主持人博客曝光裸体做俯卧撑照片”等炒作,“俯卧撑”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三)什锦八宝饭
背景: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通过人民网,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由此,、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名为“什锦八宝饭”。
(四)很X很XX
背景:“门”时间中,当事人之一的钟欣桐(阿娇)在通过媒体道歉时说“那时很傻很天真”,随即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一则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中,13岁女孩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这两则新闻把“很X很XX”这一句式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楼脆脆
背景:上海楼盘倒塌事件,又名“上海楼盘倒塌事故”,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于2009年6月27日清晨连根“卧倒”,造成一名
工人死亡的事件。塌楼现场已成为沪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少上海市民甚至是他们口中的“老外”都前往参观“楼脆脆”。
(六)打酱油
背景:“打酱油”的流行与“很黄很暴力”的风靡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出自电视新闻。广州一位市民在就门事件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说:“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此话一出,立即红遍网络。
(七)山寨
背景:山寨一词据说源于广东方言。通俗说即盗版、仿制等,这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了公众视野,其后,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等衍生品层出不穷,一时间神州无处不山寨。
(八)被××
背景:源于“被增长”、“被就业”,引申为子虚乌有的含义。高校毕业生赵冬冬网上发帖称在
从未听说过就业单位的情况下,便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对此,自称“被就业”。一位叫“夏余才”的网友因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数据表示不解,发明了一个“被增长”的新词。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得到了央行最新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
的印证。
(九)不是××,是寂寞
背景: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有人发了一张一名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没多久,便有网友相继模仿此句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寂寞恶搞。“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用的不是手机,是寂寞”、“哥睡的不是觉,是寂寞”这样的句式攻占了各大论坛。
(十)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北京:2009年7月16日,互联网上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
了710万点击和30万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事后还出现了多家公司争相认领“贾军鹏”,自认是炒作者的时间。贾君鹏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互联网行为艺术,一次贴吧文化狂欢。
四、网络流行语的不同类型
网络流行语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语言学家的分类和上网经验,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三大类8小类,如下:
(一)谐音类
其中谐音类包括同音汉字替代类(如,美眉:妹妹或指漂亮的女生)、方言谐音类(如,酱紫:这样子)和数字谐音类(如555呜呜呜:表示哭声);
(二)词义变化类
1、旧词新意类
旧词新意,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有的一个词语,我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来指称另一类新事物
或新现象。如:玉米原来指一种农作物,但随着超级女声李宇春的走红,玉米有了新的含义,特指李宇春的歌迷。这一类型的词语占了很大的比重,俯卧撑、什锦八宝饭、打酱油、山寨均为此类流行语。
2、旧词别解类
旧词别解,就是对词语赋予了与原来通行解释不通的解释方法。如“白骨精”出自《西游记》,原意为坏人、妖怪的代名词,现在是白领、骨干、精英的意思;“偶像”意为“呕吐的对象”等等。
(三)外来词类
1、音译词类
音译词是指用汉语的同音词或近音词直接从外语对译过来的词。猫: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与电话线之间进行信号转换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音译后“猫”比“调制解调器”更简洁更可爱。伊妹儿:E-mail(electronic mail),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指用户或者用户组织间通过计
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显然“伊妹儿”比“”更亲切一些。类似的还有拷贝(copy)、烘培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酷(cool)、奔腾(Pentium)、比特(bit)、温酒屋(win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