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9卷第16期
□白彩艳
【内容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在网络上使用的社会方言,其语言形象传神,使用人庞大,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通过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探讨当前网络语言规范化存在的问题,试图为网络语言发展与汉语规范化
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规范化;现代汉语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课题“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研究”(编号:2018QN02)成果。
【作者单位】白彩艳,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网络语言是一种流行于网络上的语言,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社会方言。但它的使用并
不局限于网络,一些网络语言甚至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下人们传情达意、表达思想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的流行,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避免网络语言给汉语规范化带来冲击,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网络语言流行时间相对较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有着产生和消亡时间相对较短的特性。当然,并非所有的网络语言产生后都会在短时间内消亡,有些网络语言如“给力”大家今天仍然在使用,甚至可以说已经“转正”成了现代汉语规范语言中的一员。2010年“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可以说“官宣”了这一词语的正式性,之后这一词语频频见诸各大报纸的版面之中———但这仅仅是“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个别网络词汇对现代汉语的积极意义。而绝大多数网络语言词汇几乎没有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荣幸。由于网络语言自身产生的娱乐性、错误的语法使用,以及特定事件的指向性等与生俱来的缺陷,很多网络语言产生后不久就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例如:“286”(落后跟不上时代),“我爸是李刚”等网络流行语,这些艰涩难懂或有着特定事件背景的网络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特定事件不再热门而渐渐不再流行。
(二)网络语言娱乐性质较强。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跟热门事件有关,可以说热门事件特别是娱乐热门事件是网络语言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官宣”一词源于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和冯绍
峰在微博上发布“官宣”宣布结婚这一娱乐事件,随后这一词语便走红网络;又如,“锦鲤”源于支付宝在微博上推出了一个抽奖活动,转发微博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获得“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由此“锦鲤”一词成为“好运”“幸运儿”的象征,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从娱乐事件中走出来的网络
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了汉语言文化以及其他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重拾纸笔”的优良作风也开始逐渐普及。
三、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对策
(一)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所有的文化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所以为了使汉语言文学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就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它的重视力度。例如社区可以定期举行以学习和弘扬汉语言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社区的负责人可以提前在网上发表报名信息以及参赛要点,然后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书法展示、有效文学作品评析、优秀诗歌写作等方式参加比赛,比赛结束之后由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地评比。最后社区负责人再根据比赛结果对排名靠前者给予一定口头赞扬和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社区居民学习和发扬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二)居民从自身做起弘扬汉语言文化。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促进汉语言文
学更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坚决杜绝使用网络用语,并且发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使用时要及时劝阻,以此来抑制网络用语在人中的传播从而达到净化语言环境的目的。除此之外,居民还应该加强对文学书籍的学习和阅读,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尽可能增加文字书写的机会,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在迎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颇多的挑战,因此为了使宝贵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播人们需要做的就是理性分析,趋利避害,为文化事业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敬.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丝路视野,2017,34:70
[2]何礼勇.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J].神州旬刊,2016,12:98
2020年第19卷第16期
语言不胜枚举,在网络语言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纵观2014年 2019年6年来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不难
发现,每年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中超过半数的网络流行语都与热门事件有关,这些网络流行语,或是热门社会事件的精简概括,如“扎心了老铁”(2017)、“锦鲤”(2018)、“柠檬精”(2019);或是网友对生活的自嘲、调侃,如“我妈是我妈”(2015)、“上班996,生病ICU”(2019)。这些带着网络热门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从一开始就带上了难以抹掉的娱乐属性。
二、网络语言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存在语义不规范问题。网络语言产生于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是一种社会方言,但其本质其实是计算机书写功能外延扩展的结果。有别于纸和笔的关系,网络语言更多是依靠键盘敲打输入,而键盘自带的数字、字母等符号设置,成为了网络语言众多组成构件之一。于是人们能够看到网络上流行的纯数字网络流行语,如“286”、“555”、“9494”;还有纯字母的网络流行语,如:GF、BF、TMD等,但这些网络流行词汇,如果不是经常使用网络的人并不一定能理解其中意思;即便纯汉字的网络语言,如:“东东”“酱紫”“偶”“霉女”“葱白”“马叉虫”“潜水艇”等,当它们呈现于眼前的时候,也会让一些人不着北,不知所云。虽然计算机书写功能的扩展丰富了人们使用的现代汉语语言,对人们进行交流时表情达意颇有裨益,但也应该看到,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终究难登规范汉语的大雅之堂。
(二)网络语言存在语法不规范问题。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异形式,已
经形成了行话,属于社会方言,但这种社会方言与地域、民族等因素产生的社会方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地域或民族产生的社会方言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如相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生活的地域环境等,并且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系统,其表达意思时不会存在语法方面的问题,但网络语言这种社会方面却往往存在反语法现象,这种反语法现象为理解网络语言表达的意思增加了困难,甚至不是“行内人”恐怕很难知道表达者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吃饭ing”“伤心ing”,这是乱套用英语现在进行时;又如:将东西指为“东东”,漂亮变为“漂漂”,这是无视语法规则的叠字的使用,同样会让人产生理解障碍。同时,网络语言对语法规则的蔑视也会产生大量的错别字,如“师负”“衰哥”“美眉”等。虽然这种刻意为之的语法错用能够彰显表达者的个性,但对人们养成规范使用语言会产生很深的不良影响。
三、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对策
(一)加强媒体引导。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它一定的合理性,而且还存在着2.89亿网民的众基础。这么一个庞大的体每天在网络上使用的网络语言,虽然存在词义不规范、语法乱用等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社会方言也在激发现代汉语的活力,丰富现代汉语言的词汇库,对现代汉语保持活力有着无法抹杀的功劳。就如上文提到的2010年流行于网络的“给力”一词,因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迅速在网络上爆红,接着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之后更是被各大媒体争相使用,现在这一次词汇基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汉语规范用语。如今,
当人们在脱离于网络的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一词汇时,已经没有人会因为它的网络出身属性而产生理解障碍,也就是说,“给力”一词已经彻底从网络语言变成了人们常规使用的规范汉语。这得归功于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和其他正规媒体的示范性使用,给予了“给力”这一出身草根的网络语言一个转正的机会。因此,加强媒体的引导作用,把像“给力”一样优质的网络语言收入规范汉语的行列,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当然,报刊、广播、电视及各类网站等传媒首先要用语规范,同时制止不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
(二)加强学校教育。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学生体在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使用网络语言的各种网民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体。很多网络语言甚至都出自学生这个体,这个体因为学习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多创造性的贡献,但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定型的阶段,也还没有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和认知能力,极容易受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使用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已经从虚拟世界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常上网的学生在作文时对网络语言炉火纯青的使用。这种对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有损于青年学生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学校作为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地方,对学生养成规范用语习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网络语言与汉语规范化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学生这个使用网络语言最多的体抓起。当然,加强学校教育并非要将网络语言全盘拒绝于校门之
外,把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和网络语言隔绝开来,而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会欣赏汉语言之美,同时鼓励学生去创造性地发现和吸收像“给力”这样的优质网络语言,从而提升学生能够正确、准确使用汉语言的能力。
四、结语
网络语言这一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社会行业方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虽然存在语法错用、乱用,词义不规范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社会,有着2.89亿网民的众基础的网络语言已经强势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之一。它对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库,使现代汉语系统保持活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人们应该对网络语言保持辩证的看法,应该看到它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应看到它对丰富现代汉语、保持现代汉语活力积极的一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淘汰不规范的甚至是质劣的网络语言,积极吸收并推广使用质优的网络语言,使现代汉语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网络流行语言[1]敖永春,陈纯柱.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
[2]张志刚.网络语言管窥[J].语文学刊,2008,22
[3]张彬.网络语言特点及其规范化问题再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
[4]高岩.网络流行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J].语文建设,2013,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