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时间:2012-05-04 03:10:38  来源:  作者:高岩——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项目支持: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DYY020
一、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
网络语言作为另类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中国发展互联网有近二十年。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网民基数的增长使网络语言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网络语言也日新月异,网络词汇不断丰富,网络语言已经波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已经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亮相,并在学生作文和小说中出现。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
的词典,词典收词1305条,正文38万字。[1]近十年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和翻新,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当初的收录数量。网络词语也成为人们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一种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的语言逐渐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表现出极强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渗入到社会共同体使用的语言之中,给传统的语言文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的内涵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一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三是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四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2]从狭义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主要指后两种。特别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由于其便捷生动、新奇独特、有趣形象以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在互联网广为流行,例如网络流行语给力”“”“等,得到网民的关注和认可。甚至有些网络语言被主流媒体接纳和采用,得到社会的接受。网络语言不仅
仅包括汉字,还包括字母、数字、符号、表情、图片、繁体字、生僻字等非正规汉字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性质
1.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易中天教授在《大话方言》一书中指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方言。[3]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定范围的,在这一地域内是全民性的。社会方言是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阶层、原居住地等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语言。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而网络语言是属于网民这个特定的社会体在网络这个交际平台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网络语言是全民语言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方言。
2.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世界的语言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交流的语言,它与现实中标准的现代汉语在语
言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网络的开放性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无比宽泛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发泄自己的情绪,自由地进行网上交流。这种富有个性化的网络语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标准书面语的规范,它是人们在特别的语用环境里使用的一种新的语体,适合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使用,并得到迅速传播。网络语言运用网络做媒介,人们可以在无真实身份的虚拟世界里畅所欲言,交流者不必有任何心里负担,不必使用正规的语言,甚至可以说出现实世界无法说出的禁忌语。
3.网络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
网络语言是以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形式出现,是为适应网络交际的语言环境而采用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变体。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以及数字、符号和图标的使用上。词汇上的变异比如同音复制,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词进行复制,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词语。例如斑竹,实际是指版主(论坛管理员);杯具,实际是指悲剧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实际表达的是对人生不如意的感慨。同时又衍生出了模因复合体,如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等等。同音复制这一方式需要特定的语境,脱离该语境,语言表达的含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语
法上的变异如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数字、符号和图标的使用比如88”表示再见:)”或:)”表示高兴;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洁性
网络语言的简洁性主要体现在缩略语的使用上,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打字速度,网友在聊天时,经常采用省略的说法,主要表出现在数字缩略,555”表示呜呜地哭,拼音缩略如BS”表示鄙视,英语缩略u”表示you”。
2.时尚性
网络新词与流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词汇也不断地被更新,比如前几年很流行的克隆,如今已被山寨所取代了。而人们对苹果热衷也并非它的水果属性,而是一种时尚的手机品牌。
3.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很具有吸引力的特点。网民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网络空间。如经济适用男用来形容长相普通、性格温和、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不泡吧,无红颜知己,在工作中总是兢兢业业,努力勤奋,工资收入不高,但收入稳定,月薪200010000元,有支付住房首付能力的男性。再如酷鸡(功能强的主机)、楼猪(楼主或发帖人)、烘陪鸡(主页homepage的拟人化译称)、瘟都死(windows)、食肉性恐龙(长相丑陋的泼妇)等词,都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命名平淡的事物,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4.直观性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各具特点的网络图标以及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越来越重要。网络图标以及表情符号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娱乐性直观地显示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比如:T_T流眼泪的样子;O_O吃惊;#^_^#脸红了。
5.粗俗性
很多网民利用网络发泄情绪,很多不礼貌甚至是低俗的网络语言充斥着网络。有些人也试
图将生活中常用的所谓脏话作轻微的改变,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粗俗,这样一方面将其的含义模糊化,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情感的发泄和表达。如()、特么的/TMD(他妈的)、BT(变态)、WBD()等等。而近来流行的你妹的也是去粗俗化的典范,颇为网友所称道。
6.随意性
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汉语书面语的规范性,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性。比如网络语言可以任意地把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等杂糅在一起使用,如I服了u(我服了你)”;生僻字、错别字、奇异字层出不穷;不伦不类的日语、方言、国骂等也比比皆是;有的句子则完全是病句,乱用或不用标点符号,任意堆砌词语等。
三、网络语言的特征
(一)词汇特征
1.来源于外来词
1)音译外来词。音译外来词指模仿外来词的读音,采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来表达的网络词汇。例如:卡哇伊,是日语中可爱い(かわいい)的音译,意思为可爱
2)意译外来词。意译外来词指根据外来词的意义直接翻译成汉语的网络词汇。例如:新兴的网络词汇冲浪指上网浏览,是由英文net surfing”“surfing the net”翻译过来的。surf这个词本意就是指冲浪运动,因此冲浪也便有了上网浏览网页的含义。
3)外来词的缩写形式。外来词的缩写形式指借用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缩写来表达的网络词汇,通常用大写字母。例如:BF是英中boyfriend(男朋友)的所缩写形式。
2.来源于谐音词
1)汉字谐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来替代标准文字。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文法也相当奇异,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用法,并逐渐向现实社会中渗透。例如:由于连读产生的谐音,用酱紫来表示这样子;由方言产生的谐音木有米有表示没有;由输入错误产生的谐音童鞋表示网络流行语言“同学
2)英语谐音。就是利用汉语和英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表达相应的英语含义。例如:用爱老虎油来表示英语I love you”(我爱你);用,来表示Modem(调制解调器)
3)数字谐音。数字谐音词语是以数字为书写符号,对普通的词语进行谐音化处理的特殊词。例如:1314”代表一生一世520”代表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