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电影院的时候,《长安三万里》刚上映第二天,还是一部寂寂无名的影片。缘起也很偶然,只因前一天临睡前刷到了一条朋友圈,盛赞它是“极致浪漫的中国美学”。配图是江面一轮硕大的明月,月光皎皎,乌雀环绕,扁舟之上,立有一人。嘿,这电影海报长在我的审美上啊!于是我迅速转入了购票页面,心想,国产动画,怎么也得支持一下,就算不好看,权当是陪娃消遣了。
直至临开场前,我才发现这影片时长居然要接近三个小时。我有点犯愁,这满场的娃能坐得住吗?什么样的动画故事又值得三个小时的时长?
所幸导演用实力给出了回答:盛唐风貌,千古文章,流光溢彩,荡气回肠。
(一)
大唐与长安,承载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美好盛世的向往。然而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却很少以动画的形式被挖掘讲述。此次《长安三万里》将唐朝作为故事背景,以李白和高适的友情作为主线,通过诗人们互相交错的人生创作轨迹,将一幅大唐盛极而衰三十多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三个小时确实有点长;然而要将一段跨越30年的历史故事在这点时间里讲述清楚,实非易事。《长安三万里》爆火的背后可以看到整个团队在创作中的“巧”字。
讲一个复杂的故事,还要引人入胜,平铺直叙可不行,需要有“技巧”地去编织。大唐星璀璨,那么多
的顶流诗人如何“同框”?故事从哪个点开始,又到哪里结束?这就很考验讲故事的功力。导演将切入点放在安史之乱爆发数年后吐蕃大军攻打西南的紧张节点上,通过高适的视角,采用了“一明一暗”双线叙事方式和双男主架构,让现实和回忆两条线互相编织,基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充满张力。此“一巧”也。
其次,整部影片用48首唐诗串联而成的讲述方
式也很“讨巧”。提起大唐盛世,毫无疑问,唐诗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它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反复背诵的记忆中,浸润在血脉里。创作团队选取了诗歌与诗人这一角度,降低了观众进入和理解的门槛。即便是对这段历史没有概念的孩童,也不会抗拒去了解李白杜甫这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名字,更不用说对票房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中年人,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能精准地击中他们的情感软肋。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这部动画片画面的“精巧”。虽然《长安三万里》的动画人物和表演设计仍然有不少好莱坞动画的痕迹,但创作团队还是在中式审美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用水墨写意这种中国动画独有的美学风格塑造出了一派疏朗有致、诗情画意的盛唐气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都市繁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大漠边塞,“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锦绣扬州……尤其是那些从书页里漂浮出的水墨效果文字,那些从唐代绘画、雕塑和壁画中汲取灵感的人物造型,足见团队在用情用心为观众打造独一份的中国式浪漫。
(二)
同样是下雨天,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就是在客舟中,感受“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同一本《红楼梦》,年少时最爱看宝黛拌嘴吃醋吵吵闹闹,中年后再读,我竟然更爱看杀伐决断又长袖善舞的王熙凤。有人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人到中年才能读懂的电影。当那些自幼熟读的诗句随着情节再次浮上心头时,步入社会接受现实锤炼的中年人对此有了新的领悟。
记得以前读书时,和老杜的沉郁顿挫相比,大家都更爱李白的雄奇奔放,赞叹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惊奇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但那时背诗的孩童,有谁能知“床前明月光”是心境的凄凉,更不知
︽
长
鹄怎么读安
三
万
里
︾
:
千
古
风
韵
,
诗
意
表
达
文
原
上海人大2023年第8期55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中年人经历过难以言说的沧桑。当看到电影里的李白在流放途中忽然得到大赦天下
的消息时,伴随着孩子们欢呼,他在江上召唤鸟翩翩起舞,中年人则在那一刻用泛红的眼眶读懂了他历经千帆后的失意与释然。
纵然是诗仙,是千年一遇的天才,李白的一生之中也充满了那么多坎坷波折和困窘挣扎:出身商贾之家无法参加科举,希望能够得到举荐而屡屡碰壁,为了改变阶级身份而“入赘”豪门,怀才不遇后希望寻道成仙,晚年又因
进入永王麾下而背上杀头之罪。他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也同时有着现世的种种烦恼。在这部电影里,李白被褪去了“诗仙”的光环———他恃才而傲物,英勇却鲁莽,重情义但常健忘,经过几番出世入世,从一个意气风发自命不凡的年轻人,最终成为了一个衣衫落魄又郁郁不得志的老者。这种基于史料的再创作,让“谪仙”落入凡尘,用多一点不完美让李白更加“接地气”,从而与大部分中年观众有了更多精神上的共通之处。
(三)
如今,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认识汉字,再会背点唐诗宋词文言文,也是很稀松平常。但你也许没有想过,能读懂老祖宗的讲述,看懂他们在千年前留下来的文字和思想,这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你小时候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游经庐山,看到瀑布倾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时提笔写下的震撼。你教孩子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也是一千多年前诗人客居洛阳,吟咏留下的怀乡之意。你在滕王阁,就会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你看到塞上的辽阔壮美,就会脱口而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知道“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绝,理解“鸿鹄之志”的高远,懂得“杨柳依依”的不舍惜别。兜兜转转千余载,这些文字仍然出现在学生的课本里,刻在成年人的DNA 里,世世代代相传,也终有一天,会在你的人生境遇里,与你撞个满怀。
记得那年我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去莫高窟,刚结束参观,忽然天大变,漫天的黄沙就被风席卷着铺天盖地而来。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哪里见过这阵势?我急忙招呼她戴上口罩墨镜挡挡风沙,想着赶快个地方避一避,她却在风沙中兴奋地对我喊:“妈妈,我终于知道什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了!”因为一场意外的沙尘暴,她在那一刻穿
越千年,和唐时边塞诗人的万丈豪情有了一瞬间的共鸣,这是多么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也许是中国人才能拥有的情感交流和精神礼遇吧。
我们在的地方,他们来过;他们留下的每一处文字,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都能看懂。这一切,皆因为文字的纽带从来没有断。千年之后,我们虽然不复得见物理意义上的唐代长安城,但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毫无阻碍地和李白高适们使用一样的语言文字创作交流,感受他们在诗句中的激情澎湃。后世
无数的一代又一代,都会看到那些力透纸背的文章和思想,读懂那些留名青史的人物和事迹。然后,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中华文化就在。
(四)
作为一部国产动画,《长安三万里》能在拼抢激烈的暑假档期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力压好莱坞大片,爆冷成为票房黑马,这放在以前谁也不敢想。虽然影片有各种瑕疵,但它受到热捧也不难理解。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作品了,把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用“中国式浪漫”给现在的年轻人好好地讲一讲。
这些年来,不论是《唐宫夜宴》爆火出圈,还是《只此青绿》一票难求,用中式审美和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影视舞台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用心挖掘探索,就一定能有打动人心的呈现表达。国潮当道,势不可挡。“中国式浪漫”背后承载的是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对于从未断绝的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是当今时代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出的无穷的创造和想象。
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段历史,它更是一个盛世的象征,是中华文明强有力的脉搏,是文化强国崛起的回眸与展望。它回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余韵悠长。
(作者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立法监督处干部)
本文图片
均来自《长安三万里》官方
上海人大
2023年第8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