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高教前沿
(上接第81页)参考文献:
[1]陈红英,舒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3]邓志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赖海雄,王传中,朱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5]刘红明.心灵导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文竹:东北电力大学马海源:东北师范大学)
•编辑鲁翠红
行动导向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近十几年来,该理念在国内职教领域教学改革中得到普遍传播,众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在德语教学领域,该理念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些教师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
会遭遇一些实际问题。但关于该理念在德语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却仅有零星论述。因此,对行动导向的德语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理清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规律,对于该理念的推广运用有其实际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理论发展
早在19世纪初,瑞士启蒙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就提出了将脑、心和手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的是在儿童教育中将智力、道德和活动统一起来,这可以说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初的思想萌芽。之后在欧洲,一批改革教育学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行了多种行动式教学思想,比如,高迪希的“工作学校”,弗雷内教育学以及蒙台梭利的“自由活动”等。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杜威提出“做中学”的观点,他和克伯屈创立的项目教学法目前仍是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些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发挥了重要影响。九十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成为德国职教领域的主导教学理念。
该理念主要建立在两方面的理论基础上。其一是源自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其二是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受其影响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社会协作完成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意义建构。这可谓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二、行动导向外语教学的内涵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概念描述目前并不完全统一,大多是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而针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代表性定义是德国教学法专家迈尔提出的。根据他的定义,“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整体性学生主动式教学,由师生共同协定的行动产品引导组织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实现均衡。”制造行动产品是其中重点。具体到外语教学,德国的英语教学法专家巴赫和提姆认为可从两个角度解读。就目标角度而言是指学生发展出适合课堂以及校外现实社会的语言行动能力,在教学法角度而言是指在真实性的情境下,学生以任务为主导,通过互动并基于内容实现口头和书面的交际目标。
行动导向的外语教学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协作学习或分组学习,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角扮演、任务教学、辩论和各种游戏等。
三、行动导向德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原则
对于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教育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需遵循的教育学标准。具体到德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可总结出以下四条原则:
1.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应注重整体性原则
这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中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整体性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头脑和身体同时投入学习活
动,达到协调统一。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认知智力因素之外,它还“强调躯体和情感情绪因素,是使学习者调动全部感官、思维和肢体的教学方式”。整体性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以语法课上学习表达上、下、左、右等方位介词时的“视觉听写”游戏为例,学生两两结对,各自向对方描述手中图片所绘的房间摆设,并根据听到的信息画出相同的图像。在完成行动产品,也就是通过信息交换还原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既用到了听觉、视觉,也进行了智力思考,还需开口表达和动手绘画,此外又因为双方的信息差激起好奇的情感,增强了交际行动的动力。这种全面投入的学习显然比传统的语法练习更有助于掌握和应用语法规则。
2.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出发点
深受杜威影响并创办帕克学校的库克指出:“兴趣就是令人全神贯注于教育的根本法则。”“兴趣是最有效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因素,学生开展有价值活动的最佳起点就是兴趣。教师永恒不变的任务就是使得旧的兴趣发展成更高水平的新兴趣。”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德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原则
文/余茜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应用在德语教学中,强调通过制造行动产品
的过程培养语言行动能力。具体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开放性的框架条件下,通过学生头脑和身心相结合的统一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关键词:行动导向;德语教学;语言行动能力
(下转第83页)82--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11高教前沿
因此,在行动导向的德语教学中,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需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而学习者可在一定主题下自由选材分组实施的项目学习,就是非常适应该项要求的教学方法。以视听说课上“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德语电影”的项目教学为例,与时下流行的美剧相比,德语电影一向因其沉闷晦涩之名而为大部分德语专业的学生所排斥,这样会错过利用其提高听力水平,了解德国社会文化的机会。因此在准备阶段,应由教师列出适合的电影名单并说明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当然选择也可以超出名单范围,但不能由教师硬性指定。这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因为受兴趣驱使而充满学习积极性,力求在成果展示阶段做出最有说服力的演示,也就是说行动过程中的兴趣因素对最终的行动产品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也因为对这些优秀电影作品的了解而发掘出对德语电影新
的兴趣,甚至在项目完成之后,还会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导演、主演和影片,并和教师做后续的交流探讨。这正如迈尔所言,“行动导向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处理新主题的过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3.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注意学生自主性原则
当代教学论普遍认为,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行动导向的德语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展示和评估阶段,都应尽量让学生掌握主动。教师不再是学习行为的控制者,而是引导者和辅助者。比如,在通过讲授和练习学习了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分组研究德语与英语的语法规则区别。首先在选题阶段,即可通过课堂讨论与学生共同协定比较的具体对象,然后由学生分组自行搜集材料并分析、归纳和整理,任务分配和研究进程也是由学生自己掌握,最后以小组报告的方式进行展示,之后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一起补充或提问。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协调和顾问的作用。通过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既深化了学生对德语语法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的养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合作能力和自我承担责任。
4.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应注意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可以从四个层面上理解,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学生已掌握的教材知识和直接经
验为后盾,教学材料不应是单一和封闭的,而应具有多样化特。比如,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以分组报告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其次是时间安排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学习时间不再完全固定,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个体差异自由安排。比如,上述的分组报告,可让学生自己决定在一个学期中展示的先后顺序。能力强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推迟完成。此外还有教学场所的开放性。教学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走出校门。比如,口译课是一门对真实性有很高要求的课程,在处理旅游口译主题时,可组织学生前往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或者城隍庙,由学生按照分组准备的内容进行景点参观的现场口译,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利于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发展口译能力。最后是教学参与人员的开放性,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者校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德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德语教学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综合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所谓以行动为导向,并非只以行动学习为主
正如巴赫和提姆所言,“在实施语言教学时,语言的行动能力是以掌握语言形式的各项技能为前提的。”“这两大要素,即获得行动能力和语言形式的各项技能,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同等地位的。”因此,在德语教学中,虽然要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熟练也不可忽视。以处理寻租主题时
学生模拟房东和房客的角扮演游戏为例,每个学生分别根据各自分配到的卡片上的房东或房客信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依次询问排除,最终到匹配的租赁对象。要实现这样的行动目标,当然需要事先传授表达愿望和要求的语言手段,包括虚拟式等语法形式以及一些套语作为前提。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如果教师不在活动的开始步骤中通过师生对话等手段,再次激活和强调这些套语和语法知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很可能会无视相应的语用手段,大量采用最直接和简陋的语句甚至身体语言来进行询问和提出要求。这样虽然能完成任务,却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在真实语境下的行动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行动导向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知识贮备和更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讲授型教学以课本为依据,只要针对教材做好充分备课即可,而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由于其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对教师角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协调者或辅助者,随时准备应对学生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对相关行业领域的了解,而且不断更新。以介绍德国日常生活的分组报告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兴趣,选择和设计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非教师事前规划,因此要求教师本人对德国社会文化相关的知识有相当的积累。而且国情概况等知识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学生也会通过网络媒体等接触使用最新信息,如果教师对此没有相应了解,就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89.
[2]Hilbert Meyer,Unterrichtsmethoden I:Theorieband.Cornelsen Verlag,1987:214.
[3]Gerhard Bach&Johannes-Peter Timm:Englischunterricht. GrundlagenundMethoden einerhandlungsorientiertenUnterrichtspraxis. UTB Verlag,2013:12-13.
[4]Frederike Klippel:berlegungen zum ganzheitlichen Fremds-prachenunterricht.In:Fremdsprachenunterricht.Heft,2000(4):242.
邓丽芳[5]迈尔.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5.
[6]Gerhard Bach&Johannes-Peter Timm:Englischunterricht. GrundlagenundMethoden einerhandlungsorientiertenUnterrichtspraxis. UTB Verlag,2013:10-11.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
•编辑鲁翠红
(上接第82页)
8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