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7期
摘 要:我国古玉市场目前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假冒伪劣品泛滥,出现此种情况是由于流传至今的古玉数量稀少,极其珍贵,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第二是鉴别困难,目前我国并没有科学有效的鉴定仪器,所以鉴别古玉往往是专家凭借肉眼及其多年鉴定经验进行鉴定,这种鉴定方法往往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同专家对同一件玉器会出现不同的鉴定结果。文章主要分析目前国内存在的几种鉴定方法。
关键词:古玉;沁鉴定;染鉴定
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玉文化诞生。在21世纪的今天,玉文化历经几十个王朝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古玉爱好者和研究者不断探索鉴定方法,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方法。该方法以鉴定玉石材质、雕刻工艺、外貌纹路、包浆沁为主,以相关的仪器检测为辅。传统鉴定方法以玉器的皮、沁和染等方
面作为断代的参考依据。近代以来出现的矿物学知识和工业器械可以帮助鉴定者更多地了解玉器内部情况。本文主要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古玉鉴定检测的新方法,重点分析古玉的皮、沁以及染。
1 历代玉器皮、沁和染的研究
1.1 皮
对玉石采取俏巧雕工艺能够增强玉雕结构设计的美观性和独特性。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早的俏玉器是一件商代玉鳖,该玉发掘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一处磨制玉石的场所。其雕刻工艺虽不繁复,但采用了俏巧雕工艺,鳖头和肢体为白,鳖壳为俏玉皮的黑褐,生动有趣。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俏玉鱼鹰,该玉出土于山东济南刘台子西周古墓。该玉采用片状浅浮雕手法雕刻,极其巧妙地在鱼鹰嘴中雕出了一条精巧的小鱼。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玉器数量不多,难以研究当时的工艺水平。自张骞于武帝时期通西域后,西域各国带来了大量和田玉,其中和田玉籽料的突出特点是留有玉皮。正因如此,我国西汉时期的玉石雕刻工匠能够大量利用俏巧雕工艺,并使该技术进一步提高。金元时期是我国俏巧雕工艺的黄金时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该时期和田玉使用数
量庞大且玉皮彩种类繁多,有黑的乌鸦皮籽玉,有黄的秋梨皮籽玉和葵花皮籽玉,有红的枣皮籽玉,还有纹理丰富的虎皮籽玉等;其二,该时期我国北方长期为少数民族执政,其生活习俗、生活理念与审美观念与汉族不同,导致该时期玉石大多具备游牧民族的异域风情。捺钵制度是当时我国北方的基本制度,因此大多数玉器以捺钵活动为题材。为将山林虎鹿作为玉器纹饰,当时的工匠们往往采用俏巧雕工艺,将玉皮勾勒制作成森林、树叶、奇山、怪石以及丛林猛兽的形象。因为应用广泛,现今发掘出的俏巧雕玉器数量以金元时期为最。
总结我国传统古玉鉴定法的作品以《古玉辨》最为著名。该书为民国时期的刘大同所撰写,其中专门有一篇描写玉皮的。书中介绍夏商周之前没有见过留有玉皮的籽玉。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利用玉皮增加观赏性的玉器仍不常见。直到唐朝之后有玉皮的玉器才大量出现。清朝时已发展为崇尚玉皮。刘大同在其书的最后写到将来考古发掘出的玉器可能会存在难以分辨玉皮和沁的情况。如今考古出土的玉器充分證明了其书中所描述的内容,现在已发掘出商周时期的带皮玉器,并且现在古玉市场上存在大量玉皮沁难以鉴别的仿古玉器。现代往往利用高古沁这一特点将天然棕的东北河磨玉制作成仿古玉。
1.2 沁
沁是古玉收藏和鉴定的重要参考标准。清代古玉鉴定家陈性撰写了一部专门鉴定古玉的著作,名为《玉纪》。陈性在书中将玉分为九十三彩,其中九指的是玉的天然颜有九种,十三彩指的是沁有十三种。雕琢后的玉器之所以会有沁,是因为玉器在土壤中长时间埋藏,土壤中的各类元素物质会侵蚀玉器的结构,造成玉器在其本的基础上发生颜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沁来大概判断玉器的埋藏时间,为玉器的形成时间鉴定做参考。在过去鉴定玉器时往往将其分为高古玉、中古玉以及明清玉器三大类。其中高古玉沁颜最深。明清时期,文人记载的玉石沁以高古玉为主。如今出土的高古玉沁主要有五类,分别为膏药沁(纯黑)、鸡骨白、枣皮红、瓜皮绿以及铁锈等。相较于高古玉,中古玉沁泽较浅,原因是中古玉的埋藏时间较高古玉短。明清玉器沁情况大不相同,沁玉器数量也不多。除年代因素外,玉石自身的材质也会影响古玉沁的深浅,质地粗糙、密度小的玉器容易受沁。年代以及材质的沁特点可以作为鉴定古玉的两条线索。在如今发掘出土的中古玉中,黄褐沁的玉器数量最多,白沁的玉器数量不多,纯黑沁的玉器从未出现过。在鉴定古玉时,如果发现该玉具备隋唐或明清风格及纯黑沁两个特点,该玉必为染处理后的仿古玉。故宫博物院中有两件宋代玉器,为人物纹带板。玉器在雕琢前先被工匠用火烧制,整体呈灰黑,局部裂缝
也呈现黑。经专家鉴定该玉为仿古玉,采用的是火烧黑沁法,若是能有专业检测设备则可以更加准确地界定该玉是形成于北宋还是南宋。
1.3 染
为准确鉴别界定古玉年代,鉴定人员需详细了解伪造古玉的方法以及玉的染方法。我国目前对于玉器染法的出现时间存在较大争议。陈性在《玉纪》中提到宋代的玉器染技艺为老提油,并在书中进行了详细介绍。书中说宋朝时玉商大量仿制古玉,通过用草汁浸泡新玉,将其颜变为鸡血。玉器收藏家刘大同也记载相似的玉器染技艺并提到了新提油法,即煅烧玉石。用乌木木屑可以烧出黑,用红木木屑则为红。如今伪制古玉的方法也大致如此。我国古籍中记载了五种主要染方法:其一为烧法,其二为老提油,其三为琥珀玉,其四为羊玉狗玉,其五为叩绣。通常情况下,有经验的玉石鉴定专家能够用肉眼辨别出玉器是否经过染。染过的玉石有三大特点:一是沁浓艳,二是过于乌黑,三是玉石裂缝处有明显处理痕迹且与皮差异较大。烧法会使玉石表面出现细裂纹并且玉石内部疏松。最初,将玉石染是为了染出古玉的沁。后来发展为染制玉皮,而后通过俏巧雕进一步增加玉石的价值。
2 古代玉器皮、沁和染的科技检测方法
2.1 玉皮的科技检测方法
因留有玉皮,和田籽玉的加工往往采用俏巧雕。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发现和田籽玉皮有四大特征:一是皮由浅入深且逐渐蔓延渗透;二是玉皮表面有完全不同的凹陷;三是裂多且该出皮更深;四是该玉手感极佳,细腻润滑。古籍中记载和田籽玉为乌皮籽玉、枣红皮籽玉和秋梨皮籽玉。其中,乌皮籽玉得名源于籽玉表面的黑氧化镒薄膜,枣红皮籽玉得名源于籽玉表面的红赤铁矿,秋梨皮籽玉得名源于籽玉表面的褐褐铁矿。和田籽玉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玉中的铁离子和镒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不断被氧化。因为和田籽玉真皮的形成并非人为加工,其质地会造成皮深浅不同但颜却能与籽玉完美地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对于玉皮的染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该情况直接导致仿制古玉充斥着古玩市场。在此情况下,科学仪器检测便是不可或缺的鉴定方法。仪器能够对通过检测分析玉石表面元素的构成从而鉴别出肉眼无法分辨真伪的玉器。自然情况下,黑玉皮包含的主要元素为镒,该元素的氧化会产生树枝状的分布图形。除此之外,难以分辨真伪的籽玉还有黄玉皮和黄褐玉皮籽玉。皮鉴定的主要内容便是皮的致
元素,通过利用科学仪器,可以分析检测出软黄玉皮区与无皮区中元素含量的差别有明显的不同。该方法能够有效弥补肉眼辨别的不足,为玉石真伪的鉴别提供巨大帮助。
2.2 沁的科学检测方法
自然情况下,玉器的沁多样且会交叠覆盖,其形成过程往往由外向內的。玉器内部如果存在裂缝,该处沁会变深。因此,密度小、质地疏松的玉石较其他玉石更容易出现沁。自然形成的沁和人工加工形成的沁截然不同,该差异体现在对玉石玉质的影响方面。鉴别该不同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细致观察,也可以通过仪器检测沁部位的元素构成。曾有专业人士对四处遗址出土的玉器进行科学仪器检测:一是凌家滩新石器文化遗址,二是靖安东周墓葬,三是战国曾侯乙墓,四是韩城梁带村两周墓葬。鉴定流程首先测定矿物折射率;其次,鉴定偏光显微镜薄片以及分析化学成分;再次,测试块样或粉末样对于光谱的红外吸收能力,同时测试X射线衍射;最后,对块样进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此方法鉴定受沁玉器后,可发现影响玉器沁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玉器的颜,二是玉器的光泽,三是玉器的透明度和孔隙度,四是玉器的密度以及硬度。分析玉器局部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的不同,可以为鉴定古玉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在如今发现的仿古玉
中以白为仿制沁最为常见。伪制白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酸处理、碱处理和热处理。经过实验研究,前两种情况较易形成,热处理方法的效果有待商榷,实验中很难通过该方法伪制出白沁。自然情况下,沁的形成存在多样性以及相对客观性,不能将其归纳为某一特定成因。因此,需要采取全面多样的综合方法科学检测玉石的沁。检测玉器往往采用九种仪器和技术:一是偏光仪,二是折射仪,三是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四是扫描电镜,五是查尔斯滤镜,六是显微红外光谱仪,七是紫外线灯,八是X射线衍射分析,九是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际工作中常将九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该方法操作性很强,能够充分弥补古玉沁传统鉴别方法的不足,为古玉鉴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都在使用此方法。
2.3 染的科技检测方法
明清时期染技术已经很成熟,能够充分仿制皮以及沁。由于缺少实物,目前仍无法确定明清以前的染工艺水平。肉眼鉴定的局限性促使相关工作者更多采用科学仪器鉴定玉石的皮及沁。对于染玉的鉴定,目前以辨别其发光性为主要参考标准。染玉和天然形成的和田籽玉在相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会在检测下发出紫外
荧光特征和光致发光特征;后者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具备发光特征。出现该情况是因为人工染料会对光敏感并产生相应反应。该方法为鉴别玉器是否经过人工染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准。
3 结语和田玉的鉴别
传统鉴定玉器以鉴定人的肉眼以及鉴定人的经验为主,即详细观察玉器的外观、颜以及雕刻手法,同时鉴定人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另外还需要使用放大镜和手电筒来观察分析玉器制成所使用的籽玉种类。随着仿制技术的发展,该方法的局限性往往难以鉴别玉器的真伪。尤其是软玉的皮、沁以及染,传统方法已难以有效进行鉴定。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多种检测仪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弥补该不足,为玉石鉴定工作提供准确性以及便利性。目前存在的关于玉石科学鉴定方法的学术论文所阐述的方法大致如此。即先用显微镜观察分析玉器颜部位的结构以及是否有遗留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对应科学仪器定量分析玉器所含的化学成分,确定其真伪及断代。除此之外,针对沁成因的不同,还需应用相应的检测仪器。玉器的皮、沁以及染研究极其复杂,需要总结经验,然后全面、科学、客观地分析相关数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各大博物馆都在采用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系统的鉴定。笔者认为,一旦将所有监测数据综合汇总,将能为日后的玉器鉴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好、更准确地鉴别玉石真伪。
参考文献
[1]李彦君.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四误区[J].收藏家,2004(6):23-25.
[2]李建军,杨晓霖,刘晓伟,等.红外检测技术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J].红外,2013,34(12):34-3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