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治百病——附大集合穴位治病方...
中医认为,经常刺激人体的一些穴位,就能帮助防治多种疾病,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比如按摩头顶的百会穴,可治头痛、降血压、安神助眠;按摩后腰的三焦俞、肾俞等膀胱经穴位,能预防及泌尿系疾病,帮助强肾固本;按摩腹部的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可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糖尿病;按摩肩胛骨处的肩井穴,有降压功效,还有助于便秘和心肺疾病;刺激锁骨处的云门、中府等肺经穴位,有助于支气管等肺部疾病……
这本是我为父母亲戚、亲朋好友收集的最全面、最简单实用的自我穴位保健法,但作为专业医学编辑,我也推荐给所有网友。绝对有用。
其实,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不一定非要用针灸、艾灸,用专门的点压按压工具,比如用大拇指或食指的指尖点按穴位,称为“指针法”。当然,您得保持指甲不宜过长,甲缘光滑。或者将⾷、中指屈曲,用突出的指间关节作点穴工具。为了加强刺激,在点按时可以小幅度的上下震颤用力,如果有酸、麻、沉、胀的感觉,那就对了。当然,还有⼀种刺激穴位的方法——灸法。买几根艾条(医药器材店有卖),点燃后将火头置于穴位上方,距离以达到温热感为度。可以让艾条作圆弧运动,称“回旋灸”;也可以做上下运动,称“
雀啄灸”,15-20分钟后拿开。此法除头面部以外,可用于全身大多部位。以下是整理的有关资料。
一些比较常用穴位的位置。(仅文字版。后有详细用法的有图版。由浅入深)。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注意是等身寸,因为每个人的尺寸不一样),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时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第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点按积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 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如何缓解胃痛。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
人体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以下是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
如何穴位?
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
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的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位于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
按摩支沟穴。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另外,取干薄荷5克,用热水冲泡饮用,能有效缓解便秘。或是将少量黑芝麻和杏仁粉混合用水冲泡饮用。】
头疼头晕者,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可自我按摩风池。风池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与耳垂齐平长,为了缓解视力疲劳可按摩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攒竹穴。两手食指弯曲,从内眼横揉至外眼角,再从外眼角横揉至内眼角,用力适中;再用食指尖按太阳穴数次。每日早、晚各做一遍,不仅可推迟眼老花,还可防治白内障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睛明穴在眼部内侧,内眼角凹陷处。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
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此穴位有两个。因为疲劳出现心慌,或者心脏不太好者,以及经常晕车者,可按摩穴位:内关。
内关穴的功效非常强大,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可缓解打嗝
、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用。它常用的功效有15个:治心源性哮喘、治打嗝、治胃痛、治呕吐、治恶心、治胁痛(肋骨痛)、双向调节血压(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治失眠、治抑郁症、治偏头痛、治药物过敏(主要是肠胃不舒服的过敏)、治痛经、治胸口痛、治晕车。
内关在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手和手腕之间有一个界限,叫做腕横纹。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总体来说,内关穴的功效就是心、胃、胸全管。但内关穴不是一个补穴,只是通的效果比较好,有阻滞、觉得不舒服堵了的时候,可以揉内关穴。如果您比较虚弱,没精打彩,就别揉内关穴,因为它是用您的气血来通的,一通就要耗费气血。
按摩要点:如果有心慌的症状,要按10分钟以上,手要持续用力,左右手可交替进行。如果是晕车,要按到不呕吐为好。按摩“内关”穴可以增强心脏的无氧代谢能力,有效预防心绞
痛和心梗的发生。
养气血的大补穴是劳宫穴:是人劳累以后去休息的宫殿。当您感到虚弱的时候,通常都想吃点儿好的或者补点营养品,揉劳宫穴当时就能补上。爬楼梯、爬山时半截喘上了,这不是哮喘,一般是心脏供血不足,是虚喘,这时揉1分钟劳宫穴就能见效。
劳宫穴可以口臭。实际上很多人口臭不是肠胃和牙龈的原因,而是心血管的问题,它的气味是腥味,表明里面有淤血。这种情况一定要多揉劳宫穴。
劳宫穴在手的正中心,是人劳累以后去休息的宫殿。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火穴,就是老给您生着火,给您补足能量。中暑、晕车时,赶紧揉劳宫穴就会有效果。该穴位与脚底的涌泉穴相通,两者结合按摩高血压效果较好。
太白穴主治疾病: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取定穴位。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
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