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山东省新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22.0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幻觉。唐代的“闺怨诗”以“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与“以悲为美”的感情基调而闻名,男子借诗言志,“代言”就是言志的一种表现方式。“代言”以闺妇的情感遭遇隐寓自己的政治遭遇,带有
委婉的功利性目的。戏曲用独特的脚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脚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法一一对应。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现方式就是“脚”。
④戏曲的脚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如洛地所言,“脚,
是因演员设置分工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脚”和一般的戏剧术语“角”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每个脚都有其按例应该负责扮演的戏剧人物,即“角”。
⑤在戏曲成熟之前,脚制就已经形成雏形。学者延保全通过对大量宋金元文物的考证,指出“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脚,其中包括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金院本的脚体制亦与之相同。然而,直至南宋戏文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脚体系才真正形成。始于北宋末年或两宋之交的南宋戏文有完备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脚的划分,这一脚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从宋杂剧、金院本到标志着戏曲成熟形态的南戏和元杂剧,脚体系的称谓有某些明显的变化。如主要扮演女性角的“旦”从“引戏”演化而来,而“引戏”的前身是“引舞”,主要扮演男性角的“末”则从“末泥”转化而来,它的前身是戏头。歌舞的渊源,是负责歌唱的“舞头”在戏剧中的演变。
⑥戏曲脚制的成熟有一些重要标志,包括“末”和“生”的分离及“净”和“丑”的分离。宋杂剧、金院本没有净行,从宋杂剧、金院本向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和元杂剧演变过程中,就在“副净”转化为“丑”的同时,其表演上的特与“净”开始出现明显区隔,变为两个行当。从
现存南戏和元杂剧的剧本可见,净和丑之间分工十分明确。滑稽调笑的功能主要由“丑”承担,而“净”虽然和丑一样在装扮上以涂面为标志,但在表演上则更近于正。无论是从功能看还是从表演风格看,南戏和元杂剧里的“净”前身仿佛都更近于宋杂剧、金院本里的“装孤”,而且与“副净”迥然相异。从宋杂剧、金院本的表演分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主要脚,到南宋戏文分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脚,看似差别细微,却完成了从表演小型节目的宋杂剧、金院本所需的脚体系到表演有完整叙事内容的南戏所需的脚体系之间的关键递进,戏曲因此才形成完备的脚体系,顺应了戏曲表演内容的变化。这一体系在昆曲中得到完备和系统的接续,并最终影响几乎所有戏曲剧种。
⑦戏曲的脚体系不受角数量的限制,从而解决了戏剧人物在数量上的无限和演员在数量上的有限这一矛盾,这是脚制的重要价值之一。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戏剧智慧,又与戏剧的一般规律有内在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傅谨《脚与行当》,《新华文摘》2022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什么“跳进跳出”,什么“写实写意”,我们总在这两个圈子里做文章,没有更多的东西。中国的传统戏曲岂只是“跳进跳出”?这个自由度,咱们评弹、演戏,和观众的交流是多么自由,实现的方式有多么丰富。什么一会我进角,一会我出角。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演员与角的所谓界限。这个不是哪个西方戏剧能够实现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戏曲太高明的地方。
②西方传统戏剧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员创造角的至高境界是“我就是”,即演员与角合二为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是多重的关系,它在扮演中不刻意追求合一。演员与角时而交替、时而并存、时而自己都讲不清此时此刻我到底是角还是我自己:经常还时不时地同观众一起审视、欣赏、评价、调节、控制自己的表演,这种中性的状态能使演员获得心理的、形体的、声音的解放,自自由由地与观众交流,时而进,时而出,叙述的、人物的、审视的、体验的无所不能。这才是表演的自由王国,是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
(节选自林兆华《戏剧的生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宋戏文脚体系的“旦”和“末”的形成,是由“引舞”“戏头”直接演化而来的。
B.戏剧演员是借着扮演这个艺术手段来完成向人物的转化,从而达成了观演双方的默契。
C.脚体系由雏形走向完备,顺应了戏曲表演内容的变化,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
D.“丑”从“副净”转化而成后,与“净”成为了两大行当,二者差异也随之越来越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代言体戏曲与代言体闺怨诗虽同属代言体,但在表现的途径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B.中国古代戏剧中的“脚”和“角”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前者概念从属于后者概念。
C.材料一第⑦自然段划线句子印证了材料二中提出的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富有自由性的观点。
D.解决戏剧人物在数量上的无限和演员在数量上的有限的矛盾,是脚制创设的重要价值。
3.根据对材料中相关概念的理解,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戏曲术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戏剧脚之名,自宋元迄今约分为五,曰:生、旦、净、末、丑,人人之所知也。
B.(正末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
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着什么C.旧戏班的老师,一开始就要替学生决定他应该学习什么角。
D.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划分为十二种,被称为江湖十二角。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第⑤段与材料二的第②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效果。(4分)
5.材料二的语言风格相较于材料一活泼散漫且更趋感性。请仿照材料一第⑦自然段画线部分对材料二画线部分进行改写,使之更简练严谨,更富于理性。改写时,可以对原文语词、文句进行适当的增删、更换、调动等,但不得改变原意,遗漏层意;不超过6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