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当中,第五代电影导演是指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体,
其主要成员为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等。这些导演作为空前绝后的特殊电影体,以电影为载体,在进行自我表达的同时兼顾实现中国文化的运用、传承、传播,对中国电影发展史具有深远的影响。第六代导演是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电影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等,其主要代表成员包含张元、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在实现文化传承与自我表达的过程中,大都游离于体制外,重视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还原。这与其接受的教育、汲取的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彰显着浓厚的人文情怀。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作品进行深入的文化比较研究,能够分别分析、汲取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展示的艺术风格、审美理念,进而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全面化、持续化寻着力点,推进未来的长足
发展。
一、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代际界定
(一)第五代导演界定
从中国电影发展史层面来看,对于第五代导演的概念,更多的学术界定范畴在于该导演体的时代特质。总体上以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体为划分,其成员为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
等。同时,第五代导演是自我国恢复高考政策以来,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导演被称之为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出现,很大程度推进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底蕴、电影形态、艺术精神等方面的时代征程。通过第五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使得一大批具有现代性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屏幕以及世界屏幕上呈现,对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电影史中绽放出夺目多姿的东方神韵。同时,第五代导演的蓬勃发展,在国际舞台的频频斩获,也为青年导演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国内外形象,指引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走向下一个阶段。
(二)第六代导演界定
田壮壮第六代导演是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电影导演体,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等,其主要代表成员包含张元、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大都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历史时期,其电影在文化运用、传承、传播中,大都游离于体制外,重视对社会生活的某种还原,彰显浓厚而独特的人文情怀与艺术风格。相比第五代导演电影的文化呈现方式,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文化呈现、美学思想具有自身独有的艺术、文化风格。例如第六代电影在题材选择中,往往摒弃对宏大历史性题材的直接描摹,转而重视对社会底层人物甚至边缘人物的生动刻画,诸如无业青年、小偷、城市务工人员等等,将他们的灰奇观世界,通过较为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进行呈现,实现自身电影中情与境的有效性传播,甫一问世便受到特定时代下渴望自我表达的体拥簇。
二、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追求
(一)第五代导演文化追求
第五代导演的文化追求主要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彰显与反思层面,这一导演体在电影创作中,主张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审视。立足于生活现实,同时又
关于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策略
比较研究
王丽苑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摘要】从中国电影发展史来看,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导演,可划分为六个代际。在此期间,肩负中国电影“承上启下”的第五代导演与“新生代”的第六代导演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达到各自的艺术、文化高点,并且为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生长的年代不同,其汲取的文化不同,以致其在电影作品中传递的艺术文化特性也不尽相同。对此,立足于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的界定,分析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的文化追求,提出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作品的文化价值与文化突破,进而得出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的美学风格、艺术文化价值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路径。
【关键词】第五代;第六代;文化策略;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王丽苑,电影学硕士,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短片创作研究、国别电影研究。
49
超出了生活现实。在第五代导演作品中,能够看到大量的对于传统文化本质的价值追求,这也是特定时代下导演体精神的主要呈现特。在文化表现中,重视探究历史的某种真相,并通过作品反映自身对时代的认知,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诸多针对历史文化母题的探讨与思考。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中,藉由描述“我奶奶”“我爷爷”的抗日题材故事,呈现出导演独有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符号。同时,在第五代导演的文化追求中,往往也非常重视在大的时代洪流之下,对于生命个体的挖掘,运用娴熟工整的镜头语言,述说对生命意义的观点。第五代导演在作品中对人性的压抑与对人性的赞赏的双重呈现,在他们看来往往是个体处于那个年代,身不由己的命运挽歌。此外,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文化追求还经常隐含了对文化劣根性的批判思考。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老爷”这个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塑造:其制定的“游戏”规则,都是用来掌控女性命运的工具,书就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悲剧命运。总之,第五代导演在艺术呈现中,结合自身的时代经验和文化阅历,以较为明确的历史背景为底,传递自身特定的时代观念和人文价值界定,以此赢得了大量的观众认可。
(二)第六代导演文化追求
相比较第五代导演的艺术形式,第六代导演在文化呈现和美学思想上又具有了更为独特的艺术文化风格。首先,第六代导演的文化呈现重视“都市情结”。根据第六代导演的生长环境与经济文化时代特而言,该体更为重视以电影形式传递都市生活或者说新都市生活,善于将角的都市生活形态进行刻画,尤其善于聚焦于一些小人物,呈现其或无奈或空虚的生命呐喊。其次,第六代导演的文化呈现重视成长的话题。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在题材来源上倾向于选择自我书写。电影中的角很多时候是在写自己、拍自己、演自己。例如贾樟柯的《站台》,以成长话题为导向,里面融入了诸多导演个人的经历和记忆。通过第六代导演强烈的自我表达的艺术呈现,成功的吸引了一代人的精神共鸣。最后,第六代导演电影叙事方式,往往在有意无意的弱化较为传统的戏剧冲突。他们在电影手法的表现中,喜欢选择淡化如悬念设置等传统的剧作手段,大多数时候作为一个生活或社会现象的“记录者”,讲述现代社会背景下较为个人化的情感状态。直至今天,这种风格的创作在中国新作者电影中也呈现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价值
(一)第五代导演的文化价值
第五代导演在文化价值层面,往往重视本土文化的解读与传承,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为推进中国电影
国际发展与文化融合贡献突出。作为第五代的领军人物之一,张艺谋曾指出文化底蕴与艺术展现形式不谋而合,而实现两者的融合,可以使电影作品上升一个高度。由此可见,第五代导演在艺术呈现中对文化价值的追求与思考。同时,该
代际导演的一系列电影如《秋菊打官司》《菊豆》《霸王别姬》等,藉由其鲜明的文化标签和艺术特,对后来的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影响深远,使得中国电影引起较为广泛的国际关注。
(二)第六代导演的文化价值
第六代导演在文化价值层面,善于综合彰显其艺术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文献性价值。首先,第六代导演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价值,在作品呈现中具有较强的作者意识,尤其在特定文化视域下的叙事策略与视听风格,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生活即是艺术,第六代导演从生活中抓取故事,将生活的艺术感在屏幕中展示,最终达到良好的艺术呈现。其次,第六代导演作品的社会性价值,在于通过电影作品传递出人们较为熟悉又往往忽略的现实细节,使观众在较有冲击力的现实奇观之下,放下固有认知,思考表象背后的价值。第六代导演善于以独特的叙事角度,让观众去感知来自日常生活中有所忽略的真相与领域,其实无论是一种职业状态还是一类体风貌,背后都是讲述普通人的生命故事。这种对于生命个体的体察与书写,从社会意义上能够引发观众与之产生较为深切的人文共鸣与现实反思。最后,第六代导演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在第六代导演的影像世界中,对于生活的记录、
城市景观的描摹,普通人在社会背景下流露出的价值风貌都有所涉及,成为时代印记的最好载体。第六代导演以其自身文化特性,讲述社会生活中的百态,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视听文献,且可以为包括电影研究等诸多领域以及社会多个层面提供研究资源。
结语
比较研究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在电影作品中的文化呈现模式,不仅能够汲取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艺术呈现风格,更能够知晓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现当代脉络。立足于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文化策略的研究,重视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文化的探析,充分深耕其所承载的文化追求与文化价值异同,进一步研究第六代、第五代导演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与内涵,最终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艺术新
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慧,马笑笑.在守正创新中建立新时期电影服饰文化观——以第五代导演塑造的秦王形象为例[J].大众文艺,
2020(06):165-166.
[2]潘星宇.小武: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247-248.
[3]程波,马晓虎.“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艺术探索策略中的元电影意识[J].电影艺术,2020(01):100-105.
[4]李焕征.新时期中国大陆影坛“学院派”的乡土创作及其时代征候——以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为例[J].
当代电影,2018(08):73-8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