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毅 王志针 谢洁霞 赵开兰
(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广州 510405)
广东省位于我国最南部,濒临南海,处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广州地区种植有大量龙眼、荔枝、香蕉和 果等果树,被誉为“岭南水果之都”,果树种植业已成为广州近郊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这些经济林木也为食果蝙蝠(简称蝙蝠)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环境,对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蝙蝠对亚热带果树危害性如何,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专项研究。就此问题,笔者在广州近郊花都地区对果农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以期为广州蝙蝠的危害与防除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
花都地区(广州市辖花都市)位于广州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有一定面积的次生灌丛和人工针叶林;中部和南部多为台地和冲积平原,主要为农耕地和经济林木。区域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资源丰富。据林业部门统计,经济林木主要以荔枝、龙眼为主,也种植少量的黄皮、香蕉、 果等水果,其中“香荔”久负盛名,远销国内外,柑橙被列为全国24个生产基地之一。
2 研究方法
211 问卷调查
在花都市的东、西面各选择一个镇进行调查,于2000年8月和2003年7月,分别在赤坭镇和花东镇随机派发400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有:家里是否种有果树;是否遭受过蝙蝠危害;有哪几种水果遭受危害;危害程度如何;是否采取过保护性措施等10个问题,然后对问卷进行统计。
212 实地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选择受害程度不同类型的果农和危害程度不同的果树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地果农进一步证实水果的危害程度、时间、地点、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效果等;二是晚上天黑之前在蝙蝠可能出现的地点,设置红外线摄像机(S ony5502E,日本产)和夜视仪观察蝙蝠食害水果的情况,利用采集的标本和摄制的录像带鉴别果蝠的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3 调查结果
311 问卷调查结果
31111 蝙蝠的危害情况:被调查的400名果农中,其家中种植水果曾遭受过蝙蝠危害的有384名,占调查总人数的96%,其中87%(占调查总人数比例,下同)认为每年都遭受为害,受损害重或较重的占86%。由此可见,食果蝙蝠已经像其他害虫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果农发展生产的障碍。分别从两
个镇的统计看,赤坭镇遭受过蝙蝠危害的比例(98%)约高于花东镇(92%),而赤坭镇受损害“重或较重”的比例(87%)高于花东镇(77%)。
31112 被危害的水果种类:400名果农的调查中,蝙蝠危害龙眼的占7315%,危害荔枝的占5212%,危害 果或黄皮、香蕉的只占28%。其中赤坭镇的调查显示,危害龙眼的占90%,危害荔枝的占62%;花东镇的调查结果,危害荔枝的占57%,危害龙眼的占42%。 果、黄皮、香蕉所受危害相对较小。由调查结果可知,花都地区蝙蝠主要以危害荔枝、龙眼为主。
31113 危害季节:被调查的400名果农中,选择蝙蝠危害水果的季节集中在6—7月的占7%,7—8月的占15%,而52%的人则选择在水果成熟季节。由此可见,蝙蝠对水果的危害在水果成熟的整个季节。31114 果农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效果:调查结果显示,86%的果农采取过防治措施,其中“张网捕捉”占2815%,“猎杀”占17%,“喷药”占11%,“采用其他措施”占44%。其他措施指放鞭炮驱赶、竹竿驱赶和水果提前采收等。从效果方面看,“效果一般”占4215%,“差或较差”占3315%,“效果好或较好”只占15%。由此可见,虽然花都地区果农采取不少措施来防治水果蝙蝠,所取得的效果都不理想。312 实地调查结果
31211 食果蝙蝠种类的确定:经标本鉴定,花都地区食果蝙蝠的种类为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又称短吻果蝠,犬面果蝠。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和香港地区。其形态特征为:
体型中等,鼻孔如管状。体背毛为橄榄褐,腹面锈黄,颈侧咖喱黄,耳缘和前肢的掌骨颜明显浅而
43 中国南方果树 2004年 第33卷 第4期
带白。生活于华南海拔100m以下的地区,栖息于椰树、棕榈等的叶下荫蔽处,常几头至数十头倒悬在一起,也有的蝙蝠连成一串或结成球状。栖息过的树叶可以见到叶脉被咬,叶片周围下垂形成类似“帐蓬”的情况。野外主要以无花果等野生植物的果实为食,在水果收获季节,也食害荔枝、龙眼、大蕉和 果等水果。另外,广东还有一种食果蝙蝠叫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由于这种蝙蝠栖息环境要求要有大的山洞(而不是树栖),花都附近没有适宜的洞穴,实地调查中没有发现棕果蝠。
31212 水果被害状况:经实地观察,犬蝠于20时30分(已天黑一小时)左右飞到荔枝树的上空,先在树冠上部来回飞行,没有发现任何危险和异常才飞向荔枝树,咬到荔枝果实后,因蝙蝠的自身重量和外力作用使荔枝果实从枝条上分离,犬蝠会顺势咬着荔枝飞到旁边它认为相对安全的树枝上栖息,在此地啃食荔枝。犬蝠吃荔枝时要去掉外壳,留下荔枝种子,因此,在犬蝠食害果实和栖息的树下,可以看见许多荔枝果壳和种子。
31213 果农防范食果蝙蝠的实效:①提前收获水果。为了避开蝙蝠取食活动高峰期,把未完全成熟的荔枝和龙眼等提前收获,此法相应降低了水果的质量。如赤坭镇的一些果农,多采取这种做法。②张
网保护水果。在水果成熟前,在单株果树树冠上罩上一张网(一般为鱼网),或者在果园的周围(果树树冠比较矮小的情况下)挂上2~4m高的网。这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措施,但挂网是一项较为费力的工作,需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时,不管是飞来吃水果的蝙蝠还是飞来吃害虫的蝙蝠,撞到网上都可能被缠绕住无法逃生。从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防治的角度来讲,存在不足之处。③放鞭炮(或者敲击锣鼓)驱赶。刚刚开始有一定效果,但当蝙蝠适应后,这项措施即不起作用。④猎杀。当发现蝙蝠飞来食害水果时,用射杀,此法一是夜晚看不清楚蝙蝠行踪,更重要的是,效率不高;杀死犬蝠与野生动物保护法相悖,犬蝠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种类的“未知”等级。⑤竹竿驱赶。从晚上犬蝠出现到次日凌晨,有的果农用竹竿在果树旁彻夜来回走动,用竹竿发出的声响驱赶蝙蝠。此法有一定效果,但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⑥喷洒农药。果农用喷施甲胺磷乳油的方法防范蝙蝠。这种方法据说效果不错,但是水果的食用品质变差,人体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4 讨论与对策
411 食果蝙蝠实际是以野生植物的花粉(蜜)和野果为食
目前国内对翼手类动物的研究很少,对食果蝙蝠的研究更是如此。花都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原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加上气候温暖潮湿,十分有利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生存,也是蝙蝠生活的适宜环境。食果蝙蝠是一类生存在南亚热带地区的,主要以植物的花蜜、花粉和果实等为食的野生动物,在
水果栽培以前,它们就已经与人类共同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利用和开发,大量的森林和植被被人类改造为农田及工业用地,使包括食果蝙蝠在内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比如花都市,北部丘陵地带历史上都有非常好的植被,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开展,将原始植被改变为次生林、灌丛和草坡。现有的果园多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原有的次生林和灌丛的基础上开垦出来的。食果蝙蝠为了生存就会在水果收获季节食害一些水果,因此,给果农带来了一定危害。为了协调好食果蝙蝠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野生动物与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协调共处,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立项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性的防范措施。
412 果农的防范措施有待改进
由于在水果成熟季节,存在果农与果蝠危害之间的矛盾,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果农目前在生产中采取的提前采收水果、树冠上张网、猎杀、竹竿驱赶和燃放鞭炮驱赶等措施,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在当地造成一定危害的犬蝠,又属于中国动物的保护种类,是一种日益稀少的野生动物资源,在看到它对人类有一定危害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对食果蝙蝠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以防范为主的新方法、新技术,努力完善更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达到尽量减少食果蝙蝠的危害又不致伤害它们种的目的。
413 开发高效低毒药物的同时,加强生物及物理防治方法的研究
针对目前果农采取的防治措施中使用的药剂具有高毒低效,持效期长,对人体可能造成一定伤害的弊端,尽快研制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广西阳朔地区有一种土法防治食果蝙蝠的方法值得参考和借鉴,在荔枝、龙眼等果实成熟季节,用纱布包裹卫生球(萘丸),在树冠的各个部位悬挂,每5~7天更换一次;或3~5天叶面喷洒萘丸溶液,驱避食果蝙蝠不再靠近果树,可较为有效地达到防止蝙蝠危害和保护水果的目的。(下转第38页)
53
2004年 第33卷 第4期 中国南方果树
速膨大前再行疏果,平均每果枝留果2个。
对杨梅花芽进行定时观察,特别是春季杨梅开花前,当花芽过量时,可全树均匀短截约2/5的结果枝,并疏除过细的弱枝和密生的丛枝。
3.6 土壤管理 幼龄杨梅树,应在树盘直径1~115m内清除灌木、杂草,一年浅耕松土2~3次,夏季伏旱前覆草防旱。
成年杨梅树,如在较平坦园地应采用清耕法,3月中旬气温稳定通过10℃时结合土壤改良中耕一次,近树干处稍浅,向外逐渐加深(30cm以上),并把熟土填到底部,生土培在上面。采果前30天内,严禁松
土、除草和施肥,但可清除树冠下杂草,同时,要用柴草或稻草等覆盖树盘,厚约10cm。此法效果极好,既能保持水土,降低伏旱季节土温,又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采果和旱季保墒。采果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
成年杨梅树,如在坡地宜采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在采果前割去树冠下杂草以便采收。定植后从第二年起,每年10月结合施肥向外扩穴改土,同时,在穴内施栏肥或土杂肥直至全园翻完。成年园秋冬季进行翻土,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层。广州有多少个区
3.7 病虫害防治 加强杨梅病虫害预测预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增强杨梅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优先采用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杀等物理防治,以及应用生物源农药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将防治病虫为害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减少对环境污染,促进杨梅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为害枝干的杨梅癌肿病,可在每年的3—4月刮除病斑,涂以402抗菌剂200倍液;在抽梢前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加强管理,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对为害叶片的杨梅褐斑病,可在每年的5月下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在采果前后各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为害枝干的杨梅干枯病,可在早期刮除病
斑,涂以402抗菌剂,对病死枝应及时清除。对为害根系的杨梅根腐病,可用多菌灵和托布津,拌匀后撒施在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15~30cm 深的土中,每株0125~015kg。
对杨梅柏牡蛎蚧等蚧类害虫,可在5月中下旬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喷40%杀扑磷2500~3000倍液,7月下旬和8月中旬连续喷上述药剂两次防治第2代若虫。对杨梅小黄卷叶蛾等卷叶蛾类害虫,可在4月上旬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后第3、4代幼虫再喷上述药剂。对杨梅大黄蛾等蓑蛾类害虫,可在幼虫孵化盛期和幼龄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对杨梅油桐尺蠖,可在5月下旬第1代幼虫出现时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第2代幼虫喷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1~2次。
收稿日期:20031014
(上接第35页)
生物防治是一种高效、绿、环保的方法。猫头鹰是食果蝙蝠的天敌之一,一方面可利用保护环境、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来控制食果蝙蝠的数量。另外,是否可以人工合成类似于猫头鹰的性信息素或特殊气味,在果实成熟季节喷洒在果树上,达到驱避食果蝙蝠的目的。还可考虑模仿猫头鹰的叫声或者采取超声波驱赶等物理防治技术。
414 加强森林保护和环境的恢复是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
据资料记载,1957年以前花都市北部一带还是覆盖率达30%的森林植被,经过“”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浩劫,森林受到毁灭性破坏。再加之后来缺乏统一和长远规划,利用荒山改造农田和开发工业用地等,至70年代初,自然森林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这就大大地破坏了食果蝙蝠的生存环境,也就增加了果树被危害的可能性。特别是随着广州市将在花都新建国际机场,广州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有关部门应该认真贯彻执行森林保护法,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协调好经济林和自然林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努力提高众的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重新恢复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只有这样,人类才有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野生动物也有了必要的生存空间。野生动物和人类才可能和睦相处。
收稿日期:20031111
83 中国南方果树 2004年 第33卷 第4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