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真题】2023周放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材料一
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在南北两个乡村采访的片段。
〃村子真干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村道上见不到一点儿垃圾,家家院里院外清清爽爽,79岁的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妈家装了地热,外面再冷,屋里也温暖。高大妈自己收拾得利索,家里拾掇得干净,言语间也透着喜悦,“儿子孝顺,春节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专门照顾我们老两
口。〃〃爸妈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顾那肯定不成。〃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门就接过了话头。
东各村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250多口人,但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平时,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村委会一周放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负责赡养。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是老两口互相照顾。村里打算建个‘托老所‘,解决老人的日间吃饭和活动.照料问题。〃村
党支部委员李大介绍说。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唠唠嗑。〃但小曾觉得,老父亲腿脚不好,出不了门,还是儿女在眼前伺候着放心。村里买东西不太方便,买点油盐酱醋、买点菜得去镇上,单程4公里,走到公交站就得一刻钟,这对老年人是个〃大挑战〃。儿子能在身边尽孝,高大妈心里高兴,可也着急。她跟李大商量:〃咱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照顾我们了,以后咋办?”
东各村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上唯一的一座三孔拱桥,来的游客不少。李大对高大妈说:〃村里已经有10多户拿到了农家乐的经营执照,要是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愁您儿子没事儿干!〃
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上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来此调研,写下了著名的经济调研报告。岁月变迁,费老留下的精神财富,成了开弓村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动力。
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纪念馆,或图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陈列厅里,一件件旧物什,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有不少是村民自己捐赠的。被村
里人称为〃农民教授〃的老姚感叹,这里存放的是村民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开弓村越来越富,村民的生活和城里无异,但老姚喜中有忧,开弓村曾经是〃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而如今农耕文化.蚕桑文化却有淡化之势,〃这是我们的根啊!“老姚颇有感慨。
如何传承乡风民俗?老姚说:〃首先要发挥好乡贤的力量。大家都有共识,要有个‘乡贤议事会’。”在乡贤议事会成立后的一次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有形的形式展现开弓村文化,如熏豆制作工艺,婚嫁习俗,摇三橹船,桑.蚕.丝到蚕丝被的一条龙产业……老姚的期盼是:让来到开弓村的人,从亲身参与民俗活动中体味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韵味。村民的文化活动要有载体,开弓村发展较早,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怎么解决?经过商议,村里准备把老仓库改造成文化礼堂。按照规划,礼堂能容纳IOO人左右,今后村民的党员活动、小型培训、会议、文艺演出都可以使用。
材料二
〃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
呀!〃说起自己的老家大姜山脉的双河村,小冯满是感慨。
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上,道路不
畅,外面的建材也很难运进来,村民只好就地取材,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也有。〃小冯说。遇到刮风下雨,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守着不足3亩的陡坡地过活,靠天吃饭。
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口地出去闯过,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孩子,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
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
“一家子5口人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到。“2018年
7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小冯一家成了新市民。房子面积IOO平方米,宽敞的卧室.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间……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但没住几天,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面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从村里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圾得倒进楼下的垃圾桶,要开始交物业
费了……让小冯尤其困惑的就是物业费:〃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为啥每月还得交钱?〃不只是他,许多搬迁户刚开始都想不通。针对居民们的新困惑,社区干部采取〃两步走“: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了解需求和想法;另一方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