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FILM INDUSTRY OBSERVATION
①考虑到2018-2019年哈萨克斯坦货币较美元相比大约6%贬值因素的影响,实际产业发展规模仅有去年的94%。
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背景之下,中亚作为连接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大西洋陆路交通的要冲,也是古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依靠文化产业实施经济转型是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的题旨要义。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电影发展的杰出代表,有效地改变了延续自苏联时期以来的电影发展模式,探索出以宏大叙事、民族史诗电影为主要特的商业电影发展之路。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影人通过合拍、互办电影周、参与国际展映、参加电影节等方式,加强对外交流、深化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的世界推广。可以说,哈萨克斯坦电影已经成为亚洲电影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亚洲电影以及世界电影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概况
哈萨克斯坦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其电影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自1991年独立建国后,哈萨克斯坦从上至下开始了对本土电影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经几代电影人的努力,哈萨克斯坦完成了本土电影类型和创作内容的探索,初步实现了电影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近年来,国家重点支持和助推电影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资本流动、活跃了电影市场。与此同时,受到影片质量、电影观众观影习惯、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和俄
罗斯电影)抢占市场等因素影响,增加了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从票房和产业规模来说,2019年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上半年,用于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录音制品和音乐唱片的制作费服务总额仅为258亿坚戈(约4.29亿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减少了0.3%①。目前,在制片领域,国内共有包括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在内的47个电影独立制作法人,累计生产影片44部,年内发行37部,平均每月有2~3部本土电影首映;在放映领域,全国共有93家电影院、355个影厅,上映电影数量达250部,累计票房140亿坚戈(约
2.32亿人民币)
[1]
。其中,好莱坞电影、俄罗斯电影和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呈三足鼎立格局。据ticketon.kz (网站名称)显示,2019年2月第四周哈萨克斯坦本土影片《在泰国度过的假期》(艾伦•尼亚兹别科夫,
2018)创造了6440万坚戈(约106.7万人民币)的高票房,仅次于好莱坞电影《黑豹》(瑞恩•库格勒,2018),位居周票房第二位,体现了本土电影的竞争力,然而2019年9月以后,好莱坞电影始终占据票房三甲,榜单中再难觅本土电影,最终导致2019年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未能延续2017年的票房神话,只有像《阿基姆》(努塔斯•亚当贝,2019)、《哈萨克式生意在非洲》(努兰•科扬巴耶夫,2019)、《托米利斯女王》(阿肯•萨卡耶夫,2019)、《离线假期》(鲁斯兰•阿昆,2019)、《亲家们》(努塔斯•亚当贝,2019)等几部影片勉强支撑起本土电影阵地(见表1)。
2019年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观察
【作者简介】  任晟姝,女,吉林吉林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电影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电影产业、影视史论等研究;
赵金波,男,内蒙古包头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亚洲电影、中小学影视教育研究。
胡军的电影
任晟姝  赵金波
2020
哈萨克斯坦电影平均票价较为稳定。相较于2018年,2019年哈萨克斯坦电影平均票价为1223坚戈(约
20.4元人民币),有0.2%的小幅上涨。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市以1900坚戈(约31.7元人民币)居于全国电影票价之首,努尔苏丹市1506坚戈(约25.0元人民币)、奇姆肯特市1433坚戈(约23.9元人民币)。学生电影平均票价600~700坚戈(约10~11.7元人民币),学生票价可低至400坚戈(约6.7元人民币)。电影观众可通过网络(ticketon.kz和kino.kz)和手机APP购票,但kino.kz 需要支付100坚戈(约1.7元人民币)手续费。
纵观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发展基本脉络不难发现,国家扶持、规范管理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成为推动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产业不断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一,政策扶持助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
哈萨克斯坦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哈萨克民族文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先导,得到了历届哈萨克斯坦政府的重视。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体育部负责国家电影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电影产业管理的重要部门。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政府汇聚社会力量,助力电影产业发展。
2018年9月,由政府主导,文化和体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电影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能为统一分配和划拨国家电影发展资金,组织管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国产电影的对外推广等。2019年,包括纪录片《老师的归来》(谢尔盖•阿兹莫夫)、《土耳其斯坦——昨天、今天、明天》(弗拉基米尔•
图尔金)、故事片《拳击手》(阿罕•萨塔耶夫)、《爱国者时代》(塞里克博尔•乌特伯格曼诺夫)、《选择》(艾尔梅克•图苏诺夫)、《生活》(埃米尔•拜加津)、《喀什穆坎》(卡纳加特•穆斯塔芬)、《阿德莫基的培训》(阿迪尔汗•叶扎诺夫)、《从头开始》(因达尔•詹杜巴耶夫)、《蒂尔纳拉尔》(达米尔•曼纳贝)、《铁杆》(法尔哈特•沙里波夫)等共11部影片获得资助,这些影片紧扣时代主题、记录国家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承载了以视听语言见证历史变迁、促发国际交流的文化使命。
作为哈萨克斯坦本土及中亚地区最大的电影制片厂,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在政府扶持下从事剧情片、纪录片和动画电影等的制作,业已创作了大约136部剧情片、73部短片、258部纪录片、67部动画电影。2019年,哈萨克斯坦知名演员、制片人阿尔曼•阿森诺夫被任命为哈萨克电影制片厂负责人,他曾于1995~2000年期间任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制片人,参与制片厂领导工作。在阿尔曼•阿森诺夫的领导下,2019年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以《永生的高峰》(杰夫•维斯帕,2018)、《阿姆列》(杰夫•维斯帕,2018)、《穆兹巴拉克》(图尔德别克•麦丹,2019)等为代表的优秀影片(见表2),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表1:
2019年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票房排行榜前五名
表2:2019年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制作影片(部分
31
FILM INDUSTRY OBSERVATION电影产业观察可以说,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同国际电影市场
接轨,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电影生产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
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电影产业合理布局。
此外,2017年4月12日和2018年11月21日,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分别发表了题为《面向未
来的计划:精神文明的复兴》和《伟大草原之国的七个
优势》的署名文章。文章中纳扎尔巴耶夫建议启动“全
球性现代化哈萨克文化”项目,强调哈萨克斯坦要大
力发展文化领域,加强哈萨克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影
响,改变国际社会对哈萨克斯坦的固有印象。他也为
电影发展策划了方向,主张开发伟大草原的神话与民
间故事等文化资源,借助电影、电视等媒介传播手段,
向世界展示哈萨克斯坦的文明发展历程以及哈萨克丰
富历史,并力求通过机构改革、设立国家电影基金、制
定法律法规、改善市场投融资环境等措施,刺激电影
产业蓬勃发展。
第二,规范运营保障电影产业良性循环。
2019年1月3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正式签署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电影法法案》,该法案是哈萨克
斯坦首个电影专门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随着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电影法法案》的实施、电影票房
信息化系统建设等诸多项目的密集启动,触发了电影
产业发展新动能,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市场朝着更为
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电影
法法案》从草案到颁布历时三年,借鉴了俄、法、中、
美、韩等国电影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经过了国内外电
影专家和电影从业者的充分论证。法案内容共十八
章,明确了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以及政府在电影市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旨在规
范电影市场主体行为,支持和促进电影产业健康、有
序发展,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民族文化。此外,
该法案还确定了电影产业的法律和组织基础,从文化
和经济战略的高度,加快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2]
为了保证电影放映的有序进行,哈萨克斯坦电影主管机构还设置了电影分级制度,按年龄分为七级:
“6岁以下”(面向6岁以下电影观众的电影)、“6岁以上”(面向6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从12岁开始”(面向12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从14岁开始”(面向14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从16岁开始”(面向16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从18岁开始”(面向18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从21岁开始”(面向21岁以上电影观众的电影)。电影分级制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消费者角度而言,极大地满足了不同
年龄阶段电影分众化需要,有利于保护青少年观众的健康观影;从电影创作角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影创作的自由度,提高了电影市场受众的精准度,继而有助于推动电影产业的全面成熟。
2017年1月31日,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表了题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三次现代化:全球竞争力》的讲话,提出了“数字哈萨克斯坦2020计划”。2016年9月19日,哈萨克斯坦电影工作者联盟主席阿斯哈特•伊布拉耶夫在哈萨克斯坦国家新闻发布中心首次提出了“电影业发展到2050年电影发展理念”,这一系列电影扶持计划的提出,为促进动画产业发展、降低国内电影产品税收以及实现电影票销售电子化建议提供了可能。电影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速了电影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实现,推动了国产电影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必将带动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的新一轮增长。
第三,国际交流加速电影产业升级改造。
近年来,为突破本土电影市场局限、传播民族文化,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战略在立足本土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化输出,通过参加电影节竞赛、国际展映、政府间互办电影周、合作拍摄影片等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与国际电影行业官方机构及民间组织的频繁往来,助推哈萨克斯坦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不断累积。2008年至今,以哈萨克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200多部电影作品,参加了60个国家、220多个电影节的国际交流①,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几乎囊获了世界所有A类电影节奖项(见表3)。除此之外,2018年哈萨克斯坦本国至少举办了诸如欧亚国际电影节、阿拉木图国际电影节在内
的10个国际电影节。通过“内引外联”、互通往来,实现了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的国家输出和海外拓展。
①数据来源于哈萨克电影制片厂:kazakhfilmstudios.kz/
32
2020
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来看,2018年哈萨克斯坦丝路桥公司与中影股份合作建成七个应用中国技术装配的影厅,同时加快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国家音乐厅装配“中国巨幕”系统的合作进程[3]。提高了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新技术的应用与革新,极大地改善了哈萨克斯坦电影观众的观影环境和视听体验。
从电影合作方式来看,跨国合拍俨然成为哈萨克斯坦电影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近几年来,哈萨克斯坦分别先后与中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合作拍摄了《音乐家》(西尔扎提•亚合甫,2019)、《盗马贼》(叶尔兰•努尔木哈穆别托夫、竹叶丽莎,2019)、《阔克帕尔》(鲁斯兰•阿肯,2018)等影片,还联合俄罗斯、德国、波兰、中国、法国五国拍摄了电影《小家伙》(谢尔盖•德瓦茨沃伊,2018),获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实现了哈萨克斯坦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2017年,哈萨克斯坦同中国签署了《
中哈两国政府合作拍摄协议》,促成了双方在电影领域的密切合作。由哈萨克斯坦著名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中国演员胡军、袁泉,哈萨克斯坦演员别里克•艾特占诺夫、阿鲁赞•加佐别可娃等联袂出演的《音乐家》,成为该协议的启动项目,是中哈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领域双边合作的首个重点项目,也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在人文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该片由哈方承担剧本创作、艺术指导的任务,中方出资,由哈萨克电影制片厂、中国闪亮影业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拍摄,书写了双方文化合作领域的新篇章。
除合拍方式外,哈萨克斯坦还参与到国际电影工业的各个流程。哈萨克斯坦“博拉沙克”企业基金会(Bolashak)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国际教育奖学金,于1993年11月5日由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颁布法令设立。2011年博沙拉克基金开始和迪士尼等美国电影公司合作,参与好莱坞优秀动画电影的配音工作。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共参与了平均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23部作品的配音工作。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已完成24部A类好莱坞电影、10部迪士尼动画长片和779部动画连续剧的哈萨克语翻译工作。2018年,三部好莱坞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布拉德•伯德,2018)、《精灵旅社3》(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2018)、《无敌破坏王2》(瑞奇•摩尔、菲尔•约翰斯顿,2018)哈萨克语版在国内上映。通过双方合作,实现了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
哈萨克斯坦电影产业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中,实现了国产电影类型化、商业化的探索,促进了哈萨克斯坦电影艺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产电影海外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电影创作概况
伴随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调整和扩大,哈萨克斯坦国产电影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电影制作数量明显增加。2019年全年累计出品44部本土影片,其中37部于年内发行公映。同时,商业电影类型得到了极大拓展,喜剧、动作、科幻等类型成为更多本土观众的选择。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和俄罗斯电影的双重挤压下突破重围,创造了以民族史诗、人物传记、生活民俗为特点的哈萨克民族电影品格。
第一,揭示历史伤痕,重塑国族历史。
苏联的解体带给中亚各国前所未有的惶惑不安,面对彼时殖民统治带给哈萨克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痛苦记忆,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自独立建国开始,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一方面着力消解苏联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重新书写哈萨克民族历史,重建民族共同想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塑造新的哈萨克斯坦公民已经成为关系到我们国家基础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之一”[4],即新政权的合法化以及民族身份的亟待建立。因而,本土原创影片也成为重塑民族身份的重要媒介,承担起对内建构民族身份认同,对外塑造哈萨克斯坦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
表3:哈萨克斯坦电影A类电影节获奖及入围情况(部分
33
FILM INDUSTRY OBSERVATION电影产业观察近年来,民族历史题材电影在哈萨克斯坦电影市场中占有较大比例。该类题材影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
现,多数由文化和体育部提出拍摄计划,国家出资,哈
萨克电影制片厂承担拍摄任务。一般而言,有两个拍
摄方向,其一是揭示历史创伤的“伤痕电影”,其二是
重塑民族辉煌的史诗电影。
所谓的“伤痕电影”是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甫一独立,就着手以各种方式‘去苏联化’,藉此与
苏联划清界限、重建民族自信。常见方式之一就是通
过文学、电影等文艺作品批判苏联历史上的严重错误,
‘重现’苏联某些政策给加盟共和国造成的历史‘创
痛’……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哈萨克斯坦以自
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前帝国后的惨痛历史”[5]。“伤
痕电影”的代表作品是2008年上映的《给斯大林的礼
物》(鲁斯坦•阿卜杜拉舍夫,2008),该片以冷战时期苏
联军事策略给中亚地区带来的创痛为背景,讲述了犹
太孤儿萨博因祖父去世,在流放途中得到哈萨克老人
救助的故事。以该作品作为开端,通过集中批判苏联
政治的失败,重新揭开历史创痛,用电影作品再现那
段民族伤痛的记忆,以此来反思历史,达到重建民族
记忆的功能。近年来“伤痕电影”的重要代表是《通
往母亲的路》(阿罕•萨塔耶夫,2016)和《大饥荒》(詹
博拉特•马迈,2020),这两部影片将历史背景一同置于
苏联集体化、大饥荒、卫国战争时期。其中,《通往母
亲的路》由阿罕•萨塔耶夫执导、哈萨克电影制片厂承
制,讲述了一个大家庭在时代变革中饱经沧桑的故事。
创作者将这一家庭所遭遇的不幸置于观众面前,集中
展示了苏联时期哈萨克大地经受的一系列惨痛记忆;
《大饥荒》则描述了1931~1933年期间,由于苏联当局
政治斗争,过度收缴牛羊、粮食等,导致哈萨克境内爆
发严重饥荒,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的故事。
民族史诗电影的创作不仅需要清理历史遗恨,更要在影像中重新建构哈萨克民族的辉煌历史。为纪
念哈萨克汗国建国550周年,哈萨克电影制片厂推出了
一系列以“哈萨克汗国”IP为代表的动画、电视剧、电
影等作品,该系列作品集中体现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
《面向未来的计划:精神文明的复兴》讲话中,对哈萨
克辉煌灿烂的民族历史建构和唤醒优秀民族文化传
统意识的深刻表达。影片《哈萨克汗国》改编自哈萨
克斯坦著名作家伊利亚斯•叶森柏林撰写的“游牧三部曲”,该片由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议拍摄并提供主题思想,阿卜杜拉舍夫执导,再现了15世纪哈萨克斯坦广阔草原上哈萨克汗国的辉煌历史。“哈萨克汗国”剧集系列第一部已于2017年上映,受到广泛赞誉,第二部2019年底借势公映,更有机融入战争影片类型元素,使叙事节奏更为紧凑、高潮迭起,再一次带动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影片不仅真实还原
了历史事件,更通过视听语言的塑造,生动表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以及自远古时代传承至今、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内核。“哈萨克汗国”IP电影版《哈萨克汗国——不败之剑》(鲁斯坦•阿卜杜拉舍夫,2017)居哈萨克斯坦影史国产电影票房前列,该IP的成功开发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第二,塑造英雄人物,展现民族精神。
人物传记题材电影创作在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生产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这主要源于英雄传奇人物的影像化塑造不仅有助于哈萨克民族历史的建构、展现民族精神,更可以令观众参与到历史建构中来、形成共同想象。因而,将哈萨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纷纷搬上银幕,让电影观众在观影中确认民族共识、建立文化自信,成为哈萨克斯坦本土电影创作的重要策略。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为题材的“总统之路”系列IP 电影、率领族人击溃波斯大军的《托米利斯女王》和以奥运会拳击冠军赛利克•萨皮耶夫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拳击手》,以及众多共和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被搬上银幕,透过影像建构起共和国英雄的像,一起书写哈萨克斯坦的国族历史,展现出哈萨克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2019年“总统之路”系列电影的第六部《总统之路——阿斯塔纳》(阿罕•萨塔耶夫,2018)上映,该片是以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为主人公的系列电影之一。影片集中展现了纳扎尔巴耶夫从童年开始到成为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的人生经历,表达了总统始终怀着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地在
革命中成长,最终成为总统的历史必然,并确认其身份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此外,2019年还公映了由阿罕•萨塔耶夫执导、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和萨泰电影公司共同拍摄的史诗电影《托米利斯女王》,这部影片属于国家电影支持项目,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生活在哈萨克草原的哈萨克人在托米利斯女王的带领下击败波斯帝国居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