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的选取是一门大学问。在特定的词句中,意象的好坏有时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意境的渲染与强化,进而决定整首文学作品的境界。正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述:“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也正是如此,许多学者和诗词爱好者都将大量精力用于对意象的研究。而本文则拟以莲花这一中国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为例,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莲花以及其作为常用意象所蕴含的不同含义进行粗略的汇总梳理。
在正文部分开始前需要指出的是,莲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以各种美称的形式出现,比如芰荷、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泽芝等,甚至连菡萏、芙蓉、睡莲等也会用于指代莲花。而这些都是在本文正文所引各名句中常见的。
2.莲花意象的原型(原始含义)
讨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往往都会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正所谓“莫不共祖风骚”。想要揭示莲花意象的初始含义,不妨回到“风骚”的最早出处中一探究竟。
2.1在笔者看来,《诗经》中的莲花,大都作为女性美丽之象征。比如下面这首短诗《诗经·郑风·山有扶
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此诗开篇以植物起兴,首句分别以扶苏和荷花来喻指男性和女性,写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与情人幽会时的愉悦心情。渲染了一种戏谑、俏骂的欢快氛围。
再比如《国风·陈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本诗中的“蒲”、“荷”、“莲”、“菡萏”都是广义上的莲花,而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了起兴的手法,将荷花的外形特征与美人相比拟:荷花的花冠硕大而美丽,高高地挺立与水面之上,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这首诗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先秦先民的审美观,也是更加确切地体现出了荷花对美人的象征作用。
2.2众所周知,与《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楚辞》以其瑰丽的想象
力以及“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闻名于世。不例外的,莲花作为“香草”的一种,也被赋予了高尚的内在品格。比如《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招魂》中的“芙蓉始发,杂芰荷些”等等。在这些诗句中,莲花成了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而采莲则是诗人明志的具体行为。总而言之,在《楚辞》中,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后世以莲花喻指高尚情操的滥觞。
3.莲花意象的几层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简介:
首先指出笔者自己粗略概括出的几层含义:
一、象征女性之美(《诗经》)的延续)
二、士大夫或隐士高洁的情操(《楚辞》的延续)
三、男女之情(多出现于江南民歌,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盛)
四、莲的荣枯引发的人生思考(受佛教道教影响)
笔者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将在上述四条含义的框架下汇总一些运用到莲花意象的经典名句。不过接下来还是先按照时间顺序大致介绍一下莲花意象主要含义的演变历程。
追溯到先秦,开始的开始自然还是“风骚”。这一时期莲花意象的含义在《诗经》中常常指代女性之美,而在《楚辞》中则是象征着高尚情操,这些在前文中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风骚”过后的汉代本是以辞赋为主,正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然而汉乐府以及早期文人诗也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汉乐府《江南可采莲》,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都是用到莲花意象的名篇。《涉江采芙蓉》以采莲起篇,写到“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莲花寄托了对“在远道”的爱人的思念。“莲”同“怜”,而这种以莲花喻思恋、喻爱情的手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风靡全江南,数不清的《子夜吴歌》、《采莲曲》盛行了好几百年。
到了唐朝,尤其是盛唐,诗歌中的莲花相较前代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彩。比如“象征高尚情操”这一条也带上了浓厚的盛唐气象。同样是象征高尚情操,盛唐一扫前代莲花的阴柔之美,将莲花与宝剑相结合,一展文人特有的侠骨豪情。比如李白的《古风》:“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尚武的社会风潮将唐代诗歌推向了阳刚的巅峰,却也成了空前绝后的盛唐遗响。
宋代以降,莲花的内涵没有太多的补充,且由于理学的影响,这些含义大都局限在象征士大夫的高洁情操。这甚至不仅限于诗词,文章亦然,最著名的比如《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关于莲花的经典名句
4.1象征女性之美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国风·陈风·泽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秀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唐·李白《西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唐·李白《子夜吴歌·夏歌》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唐·李白《渌水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唐·李白《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唐·王昌龄《采莲曲其一》荷叶罗裙一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采莲曲其二》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宋·杨万里《红白莲》4.2象征高尚情操
莲的古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战国楚·屈原《离骚》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南朝齐梁·沈约《咏新荷应诏》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南朝齐梁·沈约《咏芙蓉》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唐·李白《古风》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唐·李峤《剑》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唐·白居易《莲石》以君西攀桂,赠此金莲枝。
——唐·陈陶《赠别》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宋·宋伯仁《荷花》
4.3男女之情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汉·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魏晋《子夜吴歌·夏歌》清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魏晋《子夜吴歌·夏歌》欢欲见莲时,移湖东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
——魏晋《杨叛儿·其五》采莲南塘秋,莲子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朝《西洲曲》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
—南朝梁·萧纲《采莲曲》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隋·殷英童《采莲曲》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李清照《一剪梅》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明·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4.4莲的荣枯引发的哀愁或思考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唐·李白《妾薄命》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李白《古风》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唐·白居易《咏菊》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莲子已成荷叶老。
——宋·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宋·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5.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莲花意象的原型及其内涵的演变,总结了其常用的四个含义并各自整理了多条对应诗句。限于水平,难免有所疏漏,请老师和同学不吝指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