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艺术(艺术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线与表现的同意,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2. 艺术生产:(艺术创作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为了美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
3. 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克希尔的《人论》。卡希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再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后
者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他认为艺术符号不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这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4. 艺术史: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
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解释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禅师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
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 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
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在线,仅再世界或听觉上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
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6. 艺术美:(自然美在艺术美作品中的集中体现)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爸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经典概括,比希纳是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应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形象。
7.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维核心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开发,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精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于只能产权三项内容。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
核心,它强调一种主题文化或大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它只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业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8. 大众狂欢: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维代表的各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开门大吉》等,都排起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体的共鸣感。除此之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中国好声音》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9. 主体性:主体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二是融入了创作主题甚至欣赏主题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地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10. 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着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着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如何,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地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同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1. 审美性: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说,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二是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一切艺术品和其他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明道资料
12. 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通过对审美主题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题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13. 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指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肥肠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有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也就是概括出事务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中立的《父亲》,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14. 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二艺术世界仅仅是
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
15. 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赐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德国哲学界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期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艺术的本质特征。
16. 模仿说:模仿说从古希腊以来很有影响力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
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多客观现实的“再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17.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师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主义哲学体系。泼辣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西庇阿斯》、《斐得若》等著作中。
18.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一般认为属于
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19.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出生在斯图加特一个高级军官家庭,他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和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于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出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对于黑格尔来说,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把唯心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艺术是随理念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为三种历史类型:象征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