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 编年体:是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体裁之一。孔子删定的《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这种体例经过《左传》作者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2、 纪传体:是以记载历史人物事迹为主的史体。创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该书以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以表的形式谱列年爵;以书的形式记历代典章制度;以世家的形式记载诸侯公卿的事迹;以列传的形式记社会各阶层人氏的事迹。以后历代正史均沿用这种史体。
3、 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南宋袁枢在编撰《通鉴纪事本末》过程中创立的。该书的编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读《通鉴》的困难,详明历史事件的始末。袁枢将《通鉴》分年叙述之事统一集中起来,分为239个标题,不动一字的加以抄录。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详细记载事件的来龙去脉。
明道资料4、 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由司马迁首创,分别是 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 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5、 唐八史:唐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建立后,提倡设馆官修史书,令宰相监修。唐代先后修撰的正史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以及李延寿私人编修但获得政府批准而列为正史的《南史》和《北史》。
6、 “史才三长论”: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7、 古教四考:是陈垣关于中国古代四种外来宗教的四篇考证性专论文章。它们分别是《
元也里可温教考》(1917年)、《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919年)、《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年)、《摩尼教入中国考》(1922年),由于它们题材相关、体例相近,特别是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资料、精详的考据、填补空缺的创举,为民国学术界开拓出一片新的学术领地——古代宗教史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因此,后世一般合称之为“古教四考”。
8、 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9、 《三史凡例》帝纪:三国各史书法,准史记、西汉书、新唐书。各国称号等事,准南、北史。 志:各史所载,取其重者作志。 表:表与志同。 列传:后妃,宗室,外戚,臣,杂传。人臣有大功者,虽父子各传。餘以类相从,或数人共一传。三国所书事有与本朝相关涉者,当稟。金、宋死节之臣,皆合立传,不须避忌。其餘该载不尽,从总裁官与修史官临文详议。 疑事传疑,信事传信,准春秋。
10、 《通典》: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所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所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也涉及到代宗以后的变革)历代的典章制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等九门,对每一种制度,都能综惯古今,溯源明流。该书为编写制度通史开创了先例。
11、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所著,共12卷。卷1至卷4,主要记载巴、蜀、汉中、南中的历史,详述各地的山川、交通、风土、特产、民俗、文化等;卷5至卷7记叙公孙述、刘焉、刘璋、刘备、刘禅事迹;卷8记载晋平蜀以后的蜀事。卷9记李氏成汉政权的历史;卷10至卷11,记载西汉以来贤人的生平事迹。卷12为本书的序言。是一部著名的地方史志。
12、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史事。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13、 《通鉴纪事本末》是汉民族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由南宋袁枢所撰,凡四十二卷。
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中心,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14、 《日知录》: 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的读书笔记。他自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是一部包含其学术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的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他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15、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是我国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朝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将200多个学者分成19个学案。每介绍一个流派,先叙述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的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叙一生经历,摘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是研究明朝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著。
16、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
的史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日知录》是其代表作。。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他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彩的“众治”主张。
17、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生活于“乾嘉盛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乾隆七年中进士,任湖北应城知县,以疑狱失轻免官。后以为人幕僚、讲学、编志为生。一生穷困潦倒。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书中阐发了“六经皆史”的观点。主张史家要有“史德”,要求史家“善恶褒贬,务求公正”。提倡编写通史,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两类。主张把国史建筑在方志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撰修方志的主张和意见。
二、简答题
1、 简述历史,史学和史学史的关系(课本p1)
2、 简述中国史学史主要的研究范围(课本p3)
3、 中国古代史学产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2)历法的产生(3)历史意识的产生
4、 秦汉史学的基本特征(课本p37)
秦汉时期是我国正史的创立和新史学的产生时期,史学在大一统和先秦史学积累条件下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在史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有通史、皇朝史、学术史、风俗史、历史评论、起居注等等,在内容和撰述形式上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作为中国史学奠基作的通史巨著《史记》和作为正史格局形成标志的断代史巨著《汉书》的出现,把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庞大的史学规模。
5、 简单归纳先秦时期的历史观念
1、 体例以国别、编年为主,其它史体尚在萌芽之中
2、 官修、私修史书同时存在
3、“直笔”、“曲笔”现象并存
4、经史难分、史文难辨
5、历史观念的丰富
6、对史学功能有了初步认识。
先秦史学对后世史学具有“发凡起例”的奠基之功,无论在编撰体例、史书笔法和历史观方面,都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由于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先秦史学在体例、体裁、内容、范围、语言、文字等诸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总体上看,先秦史学尚处萌芽创始阶段。
6、 列出十部成书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正式的作者和书名(13部)
7、 简述杜佑《通典》的编撰特点
①以制度分门立目,他每件事情都按所归属的门类做到以类归从,是第三种重要史学体裁。
②讲求汇通。
③重视论议,包括两方面内容:前人对历代典章制度的评论和自己对所做事实的评论。
8、 简要叙述虞世南《帝王略伦》的编辑形式、内容与见解
《帝王略伦》是一部记帝王之事略、论帝王之贤愚的著作。是以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关于君主的认识。对中唐以后的通史撰写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提出关于“人君之量”的见解:不只是君主的个人品德问题,还包含君主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以及以这样的远见卓识而制定的种种措施和这些措施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第二,肯定一些君主的历史作用,往往反映出他的卓越史识:第三,着意于成败得失的总结。
9、 简述《蒙古秘史》的内容、编次及史学价值
此书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记载蒙古族的起源发展,社会生活,军事征服活动,也在不同程度上记载蒙古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面貌的历史著作。全书12卷,分为正集10卷、续集2卷。记事起于成吉思汗第二十二代远祖,迄于窝阔台12年,约500年的史事。
编次:卷一主要记载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家族世系及蒙古族的社会情况;卷二至卷十一,记载成吉思汗的活动功业;卷十二,记载窝阔台事迹。
史学价值:
第一、它全面反映了13世纪中叶以前蒙古族的历史进程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北方的变化。
第二、《蒙古秘史》是一部以写战争见长的历史著作,蒙古族的发展、强盛,是跟成吉思汗的一系列军事征服活动相联系的,这也正是他们处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
第三、《蒙古秘史》在表述上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史事与诗歌的结合。这在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是极少见的。
10、 五代宋辽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繁荣的表现
11、 简述顾颉刚在近代历史考证学方面的成就
一是创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二是揭示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是由神话传说层累地造成的;
三是打破民族出于一元与地域向来一统的传统说法;
四是考订古书著作时代,为研究古史传说的演变打好基础。
12、 分别列出十通的成书时代、作者、书名
1 《通典》 唐·杜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