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以文载道(文道合一,文以明道),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又称“柳柳州”。
注评
一、得名由来: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来历。
  1、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 
  橐驼:骆驼。 始:最初、原来。 
  2、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乡人因形取号,嘲讽残疾不该。〗 
  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偻:脊背弯曲,即佝偻(gōu lóu)病。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伏行:俯下身体走路。
  有类:有些像。 者:的样子,代词。 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号,起外号。
  3、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自己敢于接受,表现豁达自信〗
  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名:名词作动词,起名。 固:确实。 当:恰当。 因:于是,就,副词。 舍:舍弃。
  其名:他原来的名字。 谓:称为。 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二、种树专长: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种树专长)
  1、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介绍住址〗 
  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介绍职业,“豪富人”及“卖果者”争相雇请,侧面描写种树技术高超。〗 
  业:名词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为:从事,经营。
  为观游及卖果者: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
  争迎取养:“争相迎取(驼于家)而养之。”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古文观止》注)意谓争相雇请他。
  3、视驼所种树,或移徙(xǐ),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正面描写种树技术高超〗 
  或:表假设,假如。
  移徙:移植。 徙:迁移。 硕茂:高大茂盛。 早实:早结果实。实,结实。
  以:而,表递进。 蕃:多。 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早而且多。
  4、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再作比较,反衬技艺高超〗 
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摹仿。
莫:没有谁,代词。 如:赶得上,动词
三、种树之道: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原因。(种树之道)
  1、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介绍种树经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既总括了种树的经验,又暗示了全文的主旨〗 
  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能:本领。 木:树。
  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
  寿且孳: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孳:生长得快。
  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致,使达到。
  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介绍种树要领〗 
  凡:凡是,表示概括,副词。 植木之性:种植树木的方法。 性,方法。 本:树根。
  舒:舒展。 培:培土。 故:指用原有的土。 筑:作动词,捣土。 密:结实。
  3、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介绍管理树木的经验。以上申述“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既然:这样之后。 既:…之后。  然:这样。 已:(做)完了。 勿动:不要再动它。
  勿虑:不要再担心它。 去:离开。 顾:回头看,这里指看。 其:如果,连词。
  莳:种植。 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 置:放下,这里指放在一边不管。
  若弃:像丢弃了它们。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不会丧失了。
  则:那么,连词。 者:助词,无义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介以上申述“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不害其长:不妨害它的生长。 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5、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则:就,连词。不然:不是这样。  根拳:树根拳曲 土易:更换新土。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
  焉:句中语气词,无实际意义。
  6、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苟:如果,连词。 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恩,有情义,这里可指用心。 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
  7、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甚者:更严重的。 爪其肤:用指甲划破树的皮。爪,掐,用指甲划,作动词用。
  以:来,连词。  验:检验。 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疏密:指土的松与紧。
  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8、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说明“他植者”“莫能如”的原因〗
明道资料  其实:那实际上。 不我若:“不若我”的倒装,不如我,不及我。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
  若,及,赶得上,动词 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为何哉”的倒装,我又能做什么呢?
四、治民之道: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类比,指出地方官吏好像是“爱”民,其实在害民。
  1、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转入正意
  道:指种树的经验。 官理:为官治民。 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之: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指种树之“道”。
  2、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若
甚怜焉,而卒以祸。“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先表示谦虚。 ○再进行类比:以“他植者”类比“长人者”。
  而已:罢了。 理:治理百姓。 业:职业。 
  长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烦其令:不断地发号施令。 烦:不断地。 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
  焉:代词,同“之”。 而:但,连词。
  卒以祸:终于因此使百姓受到祸害。卒,最终、终于。
  3、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官命:官府的命令。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尔:你们。 勖:勉励。 植:栽种。
  督:督促。 获:收割。
  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缫:煮茧抽丝。而:通“尔”,你们。绪:丝头。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缕,线。○为女织“烦其令”。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 字:养育。遂而鸡豚: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遂,成,这里指喂大。豚,小猪。
  4、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聚之:召集百姓。 木:梆子。 吾小人:我们小百姓。
辍飧饔:不吃饭。辍,停止。饔,早饭。飧,晚饭。
  以:来,连词。 劳吏者:慰劳当差的。
  且:尚且。 暇:空暇。 何以:以何,靠什么。 蕃吾生:使我们的生产增加。
  安吾性:我们的生活。 性,生命。 病:困苦。怠:疲倦
  5、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若是:像这样。 与吾业者:同我从事的活计。业,职业。
其:大概,语气词。 类:相似。
五、写作目的: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养人”也要“顺天致性”,才能“蕃其生而安其性”。
  嘻:叹词,表示高兴。
  不亦善夫:不也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养人术:治民的办法。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传:作传,即指此文。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戒:鉴戒。
重点词语
  1.长
  (1)长,读cháng,与“短”相对,如《隆中对》:“身长八尺。”引申为“长久地”,如《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引申为“经常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还有“擅长”的意思,如《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2)长,读zhǎng,生长,如本文“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引申为“长大”,如《东方朔》:“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再引申为“年纪大”,与“幼”相对,如《木兰诗》:“木兰无长兄。”再引申为“首领”,如《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本文的“长人者”的“长”。是名词用为动词。长人者,是“当官治民的人”的意思。
  (3)长,还有“多余的”意思,成语“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这个“长”,旧读zhàng,今读cháng。
  2.若
  (1)若,作动词用,有“像、似”的意思,如本文:“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又如《师
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引申为“及,赶得上”,常用于否定句,如本文:“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就是不及我,赶不上我。
  (2)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又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