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宫廷的诗风。题材以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郎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1、初唐四杰:是指在初唐时期,能正真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被称为“初唐四杰”,其代表人物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都生于贞观年间,他们都属于一般人士中却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激情和幻想,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2、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散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为“古人运动”。主
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重视修养,出奇创新,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重在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对秦汉以来逐步形成、发展的各种散文、完善、变异、创新,使之更富有表现力,开拓了古文创作的繁荣局面。
3、元白诗派:指中唐诗坛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成员有张籍、王建、李生等人,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诗歌风格强调通俗平易,元轻白俗。主张诗歌写作要为政治服务,写作方式上要求首章标其目,逐章显其志;语言上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由于过分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及语言通俗平易,很多诗歌流于说政,缺乏韵味和美感,但诗从内容形式都突破诗歌传统模式,打破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贵族气,使其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
4、江西诗派:宋代独具特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下列25人:陈师道、潘大临、等25 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其特征
为无一字无来处,喜欢用典故,点石成金,夺胎换骨,造拗句,压险韵,作硬语,诗派“以故为新”,是宋代最具影响的诗歌流派,对后世诗人游子很大的影响。
5、辛派词人: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先驱为张孝祥,中间人物是陆游,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主要表达爱国思想,且创作内容以爱国感抚时事为主,他们继承了辛弃疾豪放词风,意向宏大肆意,风格雄皓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抒情、描写、议论兼施并行, 但不如辛词蕴藉。虽重音律但辞藻秀丽不及辛词格律,题材不如辛词广泛,风格没有辛词多样。
6、中兴四大诗人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们初步克服了江西诗风的流弊,另辟蹊径,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
2、问答题
1、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讽喻诗创作的得失?
  理白居易诗歌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1. 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2.卓越的叙事艺术;3.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4.浓郁的抒情气氛;5.于抒情叙事为一体的景物描写。
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1. 反映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2.反映上层骄奢淫逸的生活,以此对百姓造成的压榨。
闲适诗、杂律诗
1.主题专一明确;2.每首诗用一两警句统设全篇;3.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4.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5.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主题;6.语言通俗,朴华无实。
理论主张:
  1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要为政治服务。《策林》
  2写作方式上要求首章标其目,逐章显其志。《新乐府》
  3语言方面要求明白浅显,通俗易懂。《秦中吟》
讽喻诗创作的得失
  得:(1)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
2)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端,反映现实生活和民族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失:(1)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很多诗歌疏于说政。
    2)诗歌过分强调通俗易懂,使诗歌缺乏韵味和美感,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2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相同点:
1)、内容上: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2)、风格上:两人的边塞诗都有“悲壮”特点。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不同点:
1)、内容上:高适有对士卒以及民生疾苦的关心与同情;岑参主要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2)、风格上:A、抒情方面:高适惯用直抒胸臆不在语言上做过多的修饰,而且很少着重笔墨在自然景观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B、而岑参的诗歌却重在描写塞外的神奇风光以及种种的边塞军旅生活。“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3)、悲壮方面:
A、高适的《燕歌行》自始至终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充分地表现了悲壮的风格特征。
B、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了将士出征敌虏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奇丽、壮观的景物,表现出语言独具匠心的特点。
3、李白乐府歌行体诗歌创作及其特征?
对歌行体主要成就表现在对乐府的创新
创新意识上:
(1)、借旧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借乐府旧题抒己怀。
内容上:
(1)、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2)、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3)、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韵律,造成诗的韵律,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艺术个性上:
(1)、取材设象上喜好雄浑瑰奇,喜摹南方景致。
(2)、表现形式上多用七言、杂言、歌行体乐府。
(3)、艺术技法上喜好用想象。
(4)、美学效果上以壮美为主兼具优美。
4、苏轼词学的贡献?
内容上:
1)在题材上打破了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框架,将咏怀、咏史、感旧、论游等题材纳入其中。
2)、在词中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3)、描写自然山水,田园景致及农村风光。
主张上:
1)诗词同源,诗与词虽外在形式不同,但其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的,其“自成一
家”的主张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
2)从美学品味上使诗词处于同等地位。
贡献:
(1)以诗为词,表现在大量使用题序,使词牌、题序和词文本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指明感情取向;大量使用典故,以高度的浓缩性和替代性来叙事。
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规定了词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怀念的对象是其弟苏辙。
(2)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提升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数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扩展了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文学地位,创立了新的豪放词派。《江神子·密州出猎》,则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数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周邦彦词学贡献?
(1)、写自己的羁旅行役的孤独与疲惫,长期在外游子的憔悴与失意。
(2)、将生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三者融入所咏之物中。
(3)、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声情与宫调音协调一致。宫调不同,声各异;审音用字,非常严格精密,使语言文字的高低密切配合,规范了词律的用法。
(4)擅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融化了前朝诗人的意境。
论述题
1、杜甫对律诗创作贡献及其诗歌成就?
诗歌创作
(1)反映民生疾苦和民众生活的最多,如《三吏》、《三别》。
(2)对祖国的热爱。
(3)描写现实的讽喻事实。
(4)热爱生活,描写生活歌颂友情等。《羌村三首》、《月夜》
贡献
(1)、扩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以律诗写组诗。《秋兴八首》
(2)、将律诗写的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和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3)、杜甫律诗写的混溶流转,无迹可寻,使人忘其为律诗;且遣词造句十分成功。
成就
(1)、在诗歌方面以诗证史,以诗补史。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3)、语言方面注重炼字、造句,取得巨大成就。
(4)、众体兼长,尤擅律诗。
(5)、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2、陆游诗歌的穿做道路及其爱国诗歌的特征?
创作道路:
145岁之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罢官居家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46岁入蜀从军至明道资料65岁被弹劾罢官,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