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资料
一、简介
船帆洞中。灵峰洞内清理出石制品75件,多数为断块、石核和石锤,其中石器11件。在这些石制品中,打片和加工石器用锤击法,所产生的石片、石核和石器形制都不甚规整,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距今约18万年。
洞内目前发掘堆积可分为10层,其中除宋元以后的晚期地层外。属史前期的堆积包含上、下两个文化层。船帆洞下文化层发现的距今2至3万年的人工石铺面,属全国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下文化层出土的石制品近400件,其时代可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步估计在距今2—3万年前;上层文化的时代应晚于下文化层,出土的遗物中,其时代很可能越出旧石器时代,估计在距今1万年左右或更晚。
万寿岩船帆洞上层文化中,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的文化特征更与“长滨文化”的潮音洞内涵相一致,而年代却比潮音洞久远数千年。它是闽台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为研究海峡两岸的远古文化同根同源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可对比材料。它是闽台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为研究海峡两岸的远古文化同根同源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可对比材料。山野资料
二、“风从客家来”系列报道
这次我们“风从客家来”系列报道的第一站就放在了客家祖居地--福建三明地区,昨天我和蔡亿锋来到了这里的“万寿岩”古人类遗址。按以往的考古发现,在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一万年前左右,而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18万年以前,这个意义可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走近万寿岩遗址,发现整个遗址就坐落在一座巍峨山峰里,这座山峰就是一整块大石灰岩,而这块石灰岩内部有很多熔岩洞穴,整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埋藏在其中的灵峰洞和船帆洞两个洞内。我们来到了最大的船帆洞内,这个洞给人的感觉是很宽敞的,将近3米高,和我们今天的住房高度很相近,面积也有400平方米,有可能古人类也是看中这一点,就住进这个风水宝地里了,一住就是上千代人。参与万寿岩遗址考古的国家级副研究员余生富先生告诉我们:古人在这个洞内一住就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洞内的地面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铺成的。据考证,这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石铺地面。因为船帆洞是个熔岩洞,洞里还有一块钟乳石不断的滴水,地面比较潮湿,不知道是哪位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主意,就地取材,用风化的小块石灰岩嵌入地面,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原始人石铺地面。虽然有些凹凸不平,我们现在踩上去有点硌脚,但在远古的石器时代来说,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啊。
刚才我们说到的石铺地面是为了防止洞内的钟乳石滴水而带来的潮湿,可是滴水日积月累,产生的水洼也越来越大。怎么办呢?他们又有一个发明--排水沟。他们利用洞内天然形成的一些石缝儿,用原始的一些石头工具把这些缝隙扩大,连接成了一条排水沟,这下子,洞里既有干净的“自来水”,又解决了水不断滴下所带来的困扰,这个洞可真的称为神仙洞府了。我们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呀。
船帆洞里发现了很多原始人用的石制工具,有砍削器,打砸器等。我面前陈列的这块打砸器,外表上看和普通的石块基本一样,10厘米见方。余生富研究员告诉我们:打砸器上面会留下原始人频繁敲打过的痕迹,这是普通的石块所没有的。原来,这珍贵的原始打砸器文物和普通石头的区别在这里!
在洞里参观的时候,我们还遇到了一个来自台湾的邓明生先生,他说他来这里不仅是参观,还带着“认祖归宗”这个目的。
在参观结束时,我想到自己脚下踩到的土,石头,都是18万年前原始人踏过的,不由得感慨万千:想着原始人成结队进出岩洞的情景,想着洞里传来石头工具的敲打声……而邓先生说,他想的最多的,还是闽台同根的始末在这里有了解答。
三、游记
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这座结合了土楼建筑风格的展馆,简明古朴庄重的矗立在岩下。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万寿岩出土的文物:1000多件旧石器时代石制品、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人工石铺地面等;第二展厅主要展示全省各地出土的石制品、10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和闽台史前文化等文物。走在这个美丽、整洁同时又不失现代化的博物馆内,一种与历史亲近的感觉扑面而来。漫步其中,时间在回味中荡漾。
当我站在灵峰洞前欣赏着天地的灵与性,走马观花自由的浏览着半崖上高大的洞口,怀想着古人进出的山洞生活的点滴,又听到了洞中响起了敲打石器的声响和为当天狩猎的成功而兴奋作响的舞动身影。仰视间,方才晴好的天起了雨滴,仿佛在为我洗涤思绪、涤荡尘嚣。离开万寿岩,而闽台同根的始末却在这里有了解答!
四、中国南方“金字塔”
何少川
我把三明市郊的万寿岩称之为“中国南方的‘金字塔’”,是参观过这座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后,在返程途中不断地回味,使这萌发的灵感更为清晰。当然,这只是一种联想的比喻。埃及的金字塔是人工建造而成,万寿岩却是一座自然的山体,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原因在于远远看去,万寿岩的形状十分像座金字塔;万寿岩蕴藏的古文化内涵,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万寿岩依然留存着不少尚未揭示的谜语。
万寿岩,坐落在距三明市区西北方向近30公里的岩前盆地上,由于早年遍体长满黄杨木,又称黄杨岩。 我游览万寿岩时值冬至,虽然寒气已有些逼人,但山野四处依然 林木葱笼,只是树叶开始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点缀着些许的紫褐,泽显得更加斑斓,全无肃杀之气。沿着山谷逶迄而行,当开阔的盆地一览无遗地展现时,我豁然开朗,不由地感叹天地造化变幻莫测,看似平常却无比奇妙。站在盆地的边沿,我眺望环顾,只见四周是起伏的山岭,峰峦参差巍峨,风光旖旎。而环抱中的盆地广袤平坦,阡陌纵横,幽静雅致,犹如一处世外桃源。尤其奇异的是在空旷的平地之间,一座独立的山体隆胸挺起,傲然耸立,与周边的山毫无关联,盆景似地为大地添秀。我原以为相传中的万寿岩,该会像世上许许多多山岩那样,隐藏在岭的深处,可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座孤峰就是万寿岩。于是,我想起北宋名士邓肃到此登临绝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山透逸不能高,突兀独摩霄汉碧”,细细揣摩,觉得意境贴切。我把目光注视着万寿岩屹立的孤峰,一个非常有规则的、几乎是等边三角形的山体,让人仿佛间犹如见到一座古老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突现在荒摸的沙地之间,万寿岩升腾于翠绿的旷野之上。我心中禁不住一阵欣喜,赞道:“那不是中国南方的‘金字塔’吗!”
万寿岩召唤着我们靠近它。我从植被的空隙中看得出,这是一座由灰岩构成的山体,属
于喀斯特地貌。据考证记载,它生成的时间约在2亿年前,岩体内有20多个大小不一的溶洞,洞洞连通,景观千态,极具欣赏价值,因此留有不少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除此之外,山顶宋朝时还建过书院、庙宇等许多人文景观,后山有瀑布、一线天、七重门、侍郎岩等自然景观。但是,现在许多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十分可惜。幸好这些溶洞仍然较完整地保存,使万寿岩在不断地考古发掘中,成为一处身价倍增的稀世宝地,是人们追溯远古、探索人类发展历程难得的场所。特别是1999年秋天的发现,证实几十万年前人类曾在这里栖息,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万寿岩出土的一些遗物和遗迹中,有的在全国尚属首次,弥足珍贵。
洞是万寿岩的生命。正因为有了这些洞,还有岩前的平川和流经而过的渔塘溪,造就了一处古人类理想的居所。也正因为这些洞,使万寿岩才有了永久保存的价值。洞都是一些天然的洞,天然洞本是无名的。山脚与山腰处那几个叫什么船帆洞、龙井洞、灵峰洞、碧云洞,都是多少年后宋人给起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因状物而得,如龙井洞,据说洞里有口井,如船帆洞,洞口有三支柱状岩石撑柱形似帆;或因意象而得,如灵峰洞,宋时曾在其间筑寺庙供奉观音,如碧云洞,大概是揽青云而纳瑞气之意吧!但似乎也是必然,树大招风,名盛招人,才有了今人的挖掘和发现。
那天,我兴趣盎然地探访了两个洞,一个是船帆洞,一个是灵峰洞。
船帆洞在万寿岩的底部,洞口几乎与平地在同一水平线上,人们进洞无需攀援,最为便捷。走进这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居住过的洞穴,空间之高之宽之深,都给人一种宽敞展缓的感觉。我曾想,如果加以装饰,置以必需的设施,对于现代人来说仍不失为一处舒适的家居。洞穴里有四样东西吸引着我。首先是,人工大面积铺设的碎石板地面,全部采用石炭岩角砾,大小不等,多数稍加磨圆,作用大概在于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地面略向南倾斜,预防洞口季节性雨水浸人洞内。其次是,在石铺地面与岩壁交接处,有四条沟槽状的遗迹,从沟槽的布局和走向看,其排水功能甚为明显。经过权威考古专家的论证,史前居住性洞穴里的人工石铺地面和排水沟槽遗迹的发现,在全国尚属首例,世界也极为罕见。第三样是,一方留在现场供人们参观的石制砍砸器。从洞穴里整理出来的780多件原始石器和2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现在收藏在三明市博物馆,我们来万寿岩之前参观过石器中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还有加工石器的工具石锤、石砧等。器物类型较为简单,形体粗硕,加工简略,鲜有精细者,但从中也突显它那原始古朴的风貌,真实地反映这个史前洞穴遗址的文化特点。动物化石中,有的是距今1万年前早已灭绝的品种,谁也难以想象当年有如此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聚集,并成为古人类的美味佳肴,会是怎样的景象!再有
一样是,文化堆积层的立面,或者叫文化柱吧。历经数万年的原始地层堆积,在挖掘整理中有意保留下的堆积立面,清清朗朗地从上而下分割成10层,分别代表着从近至远不同年代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研读这座洞穴历史的教科书,一部深邃的教科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