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总复习资料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连续学业或事业的挑选,面对重要的人生挑选,是否推敲清楚了?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考点总复习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重要考点复习归纳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类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样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情势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耸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情势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情势是:甲代乙。不显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干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类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类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情势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彩鲜明、描画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干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干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点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众一针一线。
山野资料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期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寻求某种表达成效,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情势: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干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定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畅快。
2.对偶的几种情势: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类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定、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情势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情势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类似,内容相干、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显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情势: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报告”,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赢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久“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浑厚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常常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肯定答案。目的是强
调问题,以引发人们注意,启示人们进行摸索。例如:白的花含有什么素呢?白的花什么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庞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气力、技术的气力。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情势表示肯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成效,句末一样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情势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情势表示否定。例如: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呢?
②用否定的情势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高三语文浏览题复习资料
(一)论述类文本浏览
浏览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期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期’”,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当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写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条件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进程,新的文体也不断出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产生过坚定。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特别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全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入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畏敬。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寻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纵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点,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全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寻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合适中国文学的实际状态,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寻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入认识并自觉寻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
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期,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判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