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课时山野资料2)
知识
1.主旨归纳。
《饮酒(其五)》
本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归隐自洁的清高行为和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的所见、所感,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土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期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同时又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渔家傲》
这首词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依据拼音写汉字。
地自偏( ) 燕脂( ) 霜重( )
提携( ) 折戟( ) 前朝( )
嗟日暮( ) 谩( ) péng( )舟
周láng( ) 结lú( ) féng( )火
sāo( )更短 不胜zān(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结庐在人境( )
(2)悠然见南山( )
(3)城春草木深( )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5)折戟沉沙铁未销( )
(6)殷勤问我归何处( )
参考答案
2.piān yān zhòng xié jǐ cháo jiē màn 蓬 郎 庐 烽 搔 簪
3.(1)建造房屋
(2)闲适的样子
(3)长安城
(4)毁坏
(5)销蚀
(6)情意恳切
重点
1.《饮酒(其五)》中的写景、抒情、说理有什么特点?
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在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2.《春望》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诗融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情景交融的范例。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作者见了反而“溅泪”“惊心”,这两句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时恨别之情,使诗人深沉含蓄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3.《春望》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前两联描绘,后两联抒情,由表及里,显出纵深变化。在由外向内的进程中,诗人的忧思得到具体而深入的展现。
4.《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很多彩词,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巧用彩词,使画面感更强。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彩鲜明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彩,其中如金、胭脂和紫,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等彩交织在一起,恰当地点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构成了一幅彩斑斓的鏖战画面,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赤壁》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叙述平实,构思却奇特巧妙。诗人巧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同时诗人不是从正面描写赤壁之战,而是从反面着笔,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从而借鲜明的形象来议论历史。构思可谓别出心裁。
6.《渔家傲》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
本词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彩。
在上阕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千帆飞舞的画面,亦真亦幻。后三句写词人在风浪颠簸中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与天帝对话。这的确是神来之笔。在下阕中,词人渴望借助鹏抟九天的风力去往神仙居住的地方。全词气势磅礴,是李清照词中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基础训练
1.结合对课内诗歌的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9)浑:
(10)报: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杜甫的《春望》中,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的句子是: , 。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 。
3.下面对诗歌《饮酒(其五)》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4.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历来评论者对“悠然见南山”一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
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9.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1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
1.(1)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2)吵闹的声音。
(3)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闲适的样子。
(6)分辨。
(7)不知怎样表达。
(8)结伴而归。
(9)简直
(10)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要注意“忘言”的解释,是“不知怎样表达”。
2.(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默写时要先读懂题干,注意题干中的一些提示,如“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 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等,据此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注意“辨”字,不要误写。
3.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静”。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
4.(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提利剑宁愿战死在沙场。
(3)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4)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熟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理解了诗歌意思,便不难作答此题。
5.“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和表达的情感去分析。要理解诗的意境,就要运用联想与想象,分析“见”与“望”两字意义
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理解即可。本题既可以答“见”字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见”更能显示出诗人的悠然。也可以回答“望”字好。因为“望”是作者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体现诗人对南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发布评论